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各行各业>>自由职业者>>生活琐碎篇>>我对自由职业者的一点看法!

主题:我对自由职业者的一点看法!
发信人: mcp_yy(中国青年)
整理人: aaa234(2003-03-29 20:31:39), 站内信件
    看到这样一个辩论话题,我觉得很有新意。毕竟,网络上已经有人开始从自身出发思考关于社会现象和社会发展方面的问题了。这对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焦点一直偏重于技术革新和经济建设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但是,选取了这样一个现象,也恰恰说明人们对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理论还理解得不够深刻!我在此就简单将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做一些说明!

    在工业化社会,多数人要把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工作或培训及准备就业的活动。正如弗洛伊德所说,“工作是把一个人与现实世界最紧密地联系起来的妞带”。然而,在当今社会,工作的这种作用正越来越多地遭到质疑。对一些人来说,终身就业已被长期失业的前景所替代;对另一些人来说,生计变成了更加灵活的工作安排,生活的稳定性和职业保障随之下降。许多国营机构也不能幸免于此。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国营机构还被鼓励或要求接受私有部门的某些特点,甚至到了不得不为其核心生产活动和竞争对手投标的程度。而那些仍然保留着全日工作的员工则有可能发现,他们正日甚一日地超负荷工作。

    与此相反的是,当一些组织认识到需要员工增强参与意识、团队意识和决策意识的时候,另一些人却认为,工作使个人发展的机会大大增加。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职业都意味着一种生计。按照德鲁格拉斯和威尔迈尔的理论,有偿就业的劳动应具备四种功能:
       1.交换--每个人因提供服务而获得某种形式的补偿(钱、福利待遇等);
       2.社会接触--工作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
       3.地位--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和层次决定了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等级;
       4.个人意义--工作为人们提供了身份、自尊、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潜在源泉。

    所以说,在一个社会里,对大多数人来说,工作构成了他们价值观和生活的重要部分。除非有其他的收入来源和社会活动得以使上述的四项功能得以实现,否则不工作似乎是难以想象的。

    事实上,影响工作价值观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如文化和宗教的传统、社会政策、工作环境、家庭、职业的社会化和工作经验等。但是,不同的社会时期有不同的价值观。比如,农业社会里,价值观体现为对温饱的追求;工业社会寻求的是物资丰富的价值观;福利社会则产生普遍的要求自我实现的观念。

    在第三产业占主导的社会里,人们的工作价值观向更富有表现力的个人主义的风格转变。已经或正在向更多地要求工作中的个人参与,更富于批判性和对雇主有更多的要求方面转变。

    但是,在我国,八十年代初期开始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一夜间,经济体制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华夏大地。但是,由于长期生活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禁锢下,人们的思想还没有转变过来;在面对国外突然涌入的各类思想大潮面前,人们一时间无法适应。也因为这样,社会产生了对新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许多新的看法。人们逐渐认为这只是国家在向另一种经济形式转型时采用的一种过渡手段。再加上国外的各种思想侵入,社会上就逐渐形成了将来以个体经济为主导而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思想。而且,在传统道德价值观和共产主义信仰被打乱,新的社会思想体系还没形成的情况下,人们对社会发展的前景并没有很深的洞察力!人们对未来的看法也就仅仅局限于对未来生活的期望。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快速发展所导致的一系列的问题也渐渐露出水面了。

    首先,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开始导致贫富分化逐渐拉开。事实上是这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并没有起到国民经济的领头羊的作用。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在继续利用已有的资源进一步的加大这种差距。这就导致还生活在中下层的人们对这一群体的普遍的不认同。

    其次,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社会就业率等等导致社会稳定的因素也在进一步的下降。只是由于长期的儒家思想教化和建国后采取的统一民众对社会共同信仰的追求,使得中国人民在对待这样的一种生存危机时具有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都没有的容忍胸怀。否则,以中国目前的失业率(由于大量的集体、中小型国营业企业破产而进一步加剧),很可能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危机。

    再次,外资企业大量涌入,带来的全新的经营管理理念需要大量的适应这种新的生产思维方式的高素质劳动力,而从原来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下岗的工人普遍不具备这种素质。

    在这些问题的严重性逐渐被我们国家的领导人意识到之后,我们及时调整了国民经济的重心,使之回到了市场经济的规范中来。并且,随着国际社会生产力的大幅提高,社会物资的日益充裕,社会正在面临着一个结构的转变。与此同时,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根本的改变,逐渐向注重自我实现的价值观转变。在这种转变中,商业活动的重心从工业部门转向了服务部门。这使人们的生存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不再像以前那样任何事都期待着国家和社会来解决了。人们在思想意识和思维方式上也逐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倾向于独立承担社会责任的方面去!

    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社会上产生了自由职业者这样一个群体。其实,自由职业者在我国早已有之,不过以前叫的是城市手工业者,是指那些不满农村的生活而脱离土地,来到城市谋生的群体。现在,大多数情况下指的是那些没有固定工作的社会群体。

    在国外,自由职业者对社会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社会就业率方面的压力。但是,随着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对自由职业者的要求也就会越来越高。现在,自由职业者普遍指那些拥有固定客户、较高的工作经验、高智商、高学历的人群。因为只有他们具备在宽松的工作情况下生存的能力。而对于那些生活在底层没有固定工作的劳动者来说,虽然也可称为自由职业者;但是他们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社会救济,因此也应该算做失业者。

    因为,国外的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职业者”,他们重视的实在工作中的舒适度、个人地位的提高、经济收入的丰富和自我价值的体现。与国内为了温饱问题而被迫采用自由职业方式的群体不可等同。

    而且,在一个以服务行业为主要社会产业的社会里,知识、自动化和技术成为企业和个人竞争的主要特征;技术革新和劳动分工的高度复杂,使对技术知识的需求在国民经济的每一层次上全面迅速地增长。在一个对社会服务高度依赖的的社会,服务提供者的要求会越来越被重视,而对那些不具备高水平的技术和经验的服务提供者(不论企业或个人)来说,只有在市场中逐渐消亡。这已是国际社会的一贯看法。

    但是在中国,由于上述的种种原因,社会上产生的大量富余劳动力大都不具备这样高的素质。因此,在中国现行的社会里,自由职业者的概念仅仅只是被理解为没有固定工作的人群。这实际上是对自由职业的误导。因为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样的不具备科技含量的社会劳动力是要被逐渐淘汰出局的。如果不能够先人一步地看到这一问题,那么现在的这些自由职业者都会因为暂时的生活安宁而忽略这种潜在的危机感;因而进一步放弃再学习、再深造的机会。当社会变革进一步加大的时候,由于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劣势而完全失业。

    所以说,对于是做“自由职业者”好还是做“打工一族”好的这样一个问题,我觉得没有必要在这里探讨;因为现阶段,在国家即将加入WTO的这样一个契机下,最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根据国际社会的需要巩固我们现有的学力、能力和经验。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接下来的竞争中更好的把握先机。否则,不论现在的“自由职业者”还是“打工一族”,到那时候都会有失业的可能。

    当然,不排除有一部分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知识背景和技术能力(比如某些自由撰稿人、正在逐渐兴起的独立检察官、有一定的固定客户的广告企划人等),他们可以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的“自由职业者”。本篇文章并不是对他们而写的。本文的对象是网上的绝大多数以“自由职业者”自诩的实际上的失业人士。写作本文的目的也在于给即将加入激烈竞争中的人们一个提示。

    我知道会有很多人对我的观点不满,会遭来很多的批驳,不过,如果能够对有些人起到警醒的作用,那么我认为我的价值已经实现了。对其他的批判就当做是不同政见者的一丝看法吧!

    谢谢各位读者!

        



----
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