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boogeyman(活死仁)
整理人: pilot_lee(2001-10-17 10:19:46), 站内信件
|
富士6900Zoom,以下简称6900Z,是富士今年6月在全球发售的数码机型。本人使用6900Z差不多有3个月,积累了颇多经验和感想。其间看见各大论坛对她关注有加,既有各种面向困惑不已的DC买家的评测,也有因褒贬不一而产生的技术争论,当然更不乏4900时代前辈留下的使用心得。我写这篇文章并非参与争论,也不为自己的一点不吐不快(其实是懒得去坛子动真刀啊),想把我眼中真实的6900Z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也算是对6900Z爱怨交加的咏叹。
本文不能算是对6900Z的功能介绍,如果你想对6900Z有直观的概念,建议同时看看迪派和PCHome上的专门文章,DCView上面就更多了。
1、外形和手感。
6900Z堪称是工业设计和制造的杰作。一群色友外拍,不算专业级的炮筒的话,6900Z绝对独领风骚。以镜头筒为主体的设计,满足对单反镜头的持握感。伸出式的内变焦镜头,使机身的体积尽量减小。带橡皮外覆的把手,保证对机身的稳定抓握。各个按钮,转盘等的触点相当精准,手感轻而没有松动或粘滞感。其它如外筒上加工出的防滑纹,和机身配合精准的弹出闪灯,LCD上的保护玻璃等等,都和黑色机身完美地融于一体。伸出镜头后的正视,甚至可以感觉到从镜筒中喷薄而出的无限激情来。
6900Z也不乏很多贴合用家的设计。镜头盖盖在内筒上,不会出现开机时顶到镜头盖的尴尬。不仅提供镜头盖绳,还有镜头盖夹,可以把镜头盖夹在背带上。这样体贴的设计,难怪很多人爱不释手。就人机工程的角度而言,6900Z完全是为了双手拍摄而设计的,左手对焦调焦,右手负责拍摄。用左手托持机身,宽大舒适的变焦按钮就在拇指边上,采用望远向前推,广角向后拉的设计。在手动对焦的方式下既可以用镜头前缘的手动对焦环对焦,也可以让6900Z自行对焦。右手完全可以专注于控制拍摄方式和按快门。两段快门的分界相当清晰。常用的设定包括闪灯,光圈,快门,连拍,曝光修正,模式设置等都能不借助菜单直接调整。如果设定为自动对焦方式,也可以用右手单手操作,只是此时方向键的位置略低,不是很顺手。好在橡皮包复的把手握感几乎不用担心相机会掉下去。接口处的翻盖很轻巧,但使用外接电源的时候就略显单薄,担心碰断的样子。三角架螺孔设计在正中,挑选云台的时候记得试试云台会不会卡住电池仓,我的云台好象刚刚挡住一点。SM卡仓和接口做在侧面,毫无影响的。
2、功能。
6900Z提供了完全自由的手动功能。全手动,光圈先决,快门先决,程序自动等一应俱全。光圈和快门以1/3级调整,光圈从2.8-11,快门3-1/1000(ISO100,手动),各种组合随心所欲。在全手动的方式下还在屏幕底端以标尺提供当前曝光量的指示,太方便了。恐怕新手也很难拍出废片吧。手动对焦环的进给量很小,从设计角度看应该是供微调用的。所以相对传统镜头而言手感完全不一样。6900提供了三种测光方式,四种闪灯模式,七种白平衡,还配有AE锁。各种场景都能应付自如。6900Z毕竟不是面向专业用户设计的,因此没有多点对焦,B门,快门线,手动白平衡,只有初步的多点测光和单触点的热靴也不足为怪。但是6900Z的每秒5张连拍,包围曝光,曝光修正,统计图等功能不论是对新手还是老手都很实用。一旦用出经验来就会对6900Z爱不释手啦。
3、Super CCD
Super CCD到底是个怎样的东西呢?它是正八边形单元交错排列而成的斜格状感光元件。从富士公布的示意图看,Super CCD和传统CCD的不同主要在于每个感光单元接近圆形而不是长方形,其次感光单元是斜格排列的,没有直接纵横点阵的对应。至于是否增大了感光面积,图像质量有无提高,色彩是否更有层次等等,不是加上Super就能证明的。
不妨猜猜Super CCD的点阵成像原理吧。为了达成纵横点阵的位图格式,SuperCCD必须对原始数据作处理。我们假设这种处理应该能尽量保留原始信息,并带入最少干扰。基于这样的前提,富士不可能对像素采取旋转操作,图像信息有损失而运算量太大。SuperCCD的斜格排列刚好是45度,这样就有多种可能,通过插值来获得位图点阵。假想一种插值方法,刚好能保留全部信息,每个插值点可以从周边的4个原始像素点获得插补。如果富士采用的也是类似的方案,那么Super CCD也没什么神秘的。当然CCD上的每个感光单元都是单色的,具体的算法不会就这样简单。不过可以这样理解,Super CCD是一个高等级CCD斜线隔行化的产物。6900Z的CCD其实是把6M像素的CCD的斜线上抽去一半的单元来设计成的3M的CCD。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尽量大的感光单元面积,省下的一半面积拿去做线路。也许人眼对斜方向插值不敏感吧,从实际照片看,这确实是一个出色的构想。这样插补的结果明显比普通的3M CCD胜出。但也不排除富士自知CCD单元无法做得象SONY和KODAK的那样高效,不得已才想出此奇策的可能,因为富士顶级的S1 Pro像素值也不过3M,为什么不作的更高呢?题外话了。6900Z的最大像素是603万,CCD像素是330万,显然6900Z的有效像素应该是301万,像素的利用率还是很高的。这个数字在4900Z上也是一样。如果该插补过程在拍摄后立即由硬件完成,然后再根据用户选定的图像质量再作取样或插值的话,在3M像素模式下拍摄的图像的每一点都需要插值,根本不能代表最高质量或原始质量。所以使用6900Z拍摄时,应该认为6900的原始像素就是6M,只有6M方式下的照片才能达到可比较的最高质量,6M->3M->6M(PS)不是可逆的过程,信息损失太多,因此不能简单地比较。另外,6900Z在6M方式下拍摄低对比的场景时容易看见颗粒,而3M方式下的照片又偏柔等现象都可以解释了。
Super CCD的缺点很明显,有一半的像素是插补的结果。使得6M的输出质量难以和真正的6M机比。而且图像处理部份缺少的噪点抑制功能,充分“热机”后在昏暗场景下的拍摄效果在同价位的机型中算差的,在ISO100下也无法获得纯净过渡的暗色调。其实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也许富士不想让6900Z的质量赶上S1吧。当然,明显的噪点能用软件去掉,如果拍夜景时做好“冷却”工作,其实6900Z的夜景照片还是能吓你一跳的!此外,6900Z不提供RAW格式倒实在是故意愚弄人,明明5-6M容量就能存储的数据偏要存成17M的TIF,抛开浪费的色深不说,光插值的冗余数据就占一半。而且要拍出17M的TIF,标配是无法拍的!这就很不公平。
4、镜头
6900Z采用是和4900Z一样的超级富士隆镜头,焦距35-210,分别对应光圈2.8-3.1,镜头筒的实际口径是47mm,55mm指得是机身镜头接圈的尺寸。镜头几乎没有明显的紫边和色偏,这是很难得的。但是镜头在广角处的桶形畸变非常大,具体的结果可以看DPreview,桶形畸变在我的许多广角的照片上都很明显,不过还能接受,因为略有鱼眼的效果呢。望远端的畸变相比不算大。以上的要求也许对35-210焦段的镜头是太过苛刻了,但比较SONY707F和Olympus2100Z的镜头就能看出差别,707F的38-190镜头能做到2.0光圈,而2100Z带IS的十倍变焦镜头还能保持很低的畸变。不过6900Z的镜头做的相对最紧凑,不仅采用了富士独特的镀膜的工艺,而且广角比上两款都深一些,给她“进可攻,退可守”的评价毫不为过。只是不知道接上附加镜头后的效果怎样。6900Z的镜头在开机,对焦,调焦,自动调整光圈时的马达声音比较响,在安静的环境下很惹人注意。镜头对焦的速度一般,以致于我用C-700时有吓一跳的感觉,相比之下后者的声音和对焦速度要好很多。不过一旦操作熟练,对汽艇和飞机的对焦是没问题的,对焦擦身而过的自行车就不行,不过这个要求对消费级数码机的镜头太无理了。镜头的微距标称是10cm,实际微距的极限大约在4-5cm,这可能和镜头的口径也有关吧。不当显微镜用足够了,只是将来配高倍望远镜头或增倍镜不太容易。由于没有辅助对焦灯,又使用EVF,使得镜头在昏暗环境下的对焦能力也大打折扣。如果焦点附近内没有高光,自动对焦就找不到焦点,结合EVF的手动对焦也形同虚设。好在6900Z提供了焦点检查的功能,放大的焦点对准确对焦还有点帮助。不过光照充足的话,6900Z对焦系统还是友好的,手动对焦到焦点附近时,6900Z能自动的提示离焦点的偏差。这点也做的很贴心。
5、EVF
电子取景窗能产生一定的单反感觉,这是不错的。相机的设置可以直接显示在EVF上,不用额外的液晶屏,取景拍摄两不误。6900Z的EVF和C-700或Dimage7比起来显得更大,同时银幕的颗粒感更强一点,我觉得6900Z的EVF还是做的更小些反而清晰。6900Z的EVF不能覆盖100%的拍摄范围,说不清是好是坏,如果对取景不是很内行,自己对像片还要作裁切的话,6900Z的EVF倒是偏于保险的。反而对于行家可能难掌握一些。6900Z的EVF也有EVF共同的缺点,观景窗图像刷新率大约在每秒10桢上下,预览快速运动的对象就有不连续感。不过考虑到数码相机特有的快门时滞,即使光学取景的数码相机拍摄不停运动的小动物时都就很困难,就不对6900Z的EVF另作非难了,相反6900Z的高速连拍功能充分补偿了数码相机的这一缺陷。另外,EVF在昏暗的灯光下几乎是黑暗一片,没有辅助对焦灯,无法帮助对焦。
6、存储媒体
6900Z采用的是富士系列一贯使用的Smart Media卡。随机附送16M,也可以支持128M的卡。结合USB接线,相机就成为一款SM读卡器。上传下载照片不用特殊软件,还能当活动硬盘使用。如果在相机工作在USB连接方式下还能提供Disconnect的按钮就更方便了。毕竟不是所有用户都习惯于从PC上Disconnect的,如果在工作状态下热拔,导致SM卡出错,就需要重新格式化了。SM卡的工作状态可以直接从指示灯上看出,绿色表示空闲,黄色闪烁表示读写中。6900Z的存储机制使得读写SM卡时仍能进行对焦和变焦操作,不会完全锁住机器,单张3M照片的写入不到3秒就能完成。但是在5张一次的连拍后,需要近半分钟的写入时间,才能进行下一次的连拍。这是唯一遗憾的地方。由于SM卡没有控制电路,能否读取取决相机本身,256M的SM卡出台在即,不知6900Z能否支持。这样也才只能拍15张TIF啊。
7、电池
6900Z的电池是被非议的最多的部份。它的体积和容量大约是佳能和索尼电池的1/2。如果只用EVF,每张照片大约10秒的取景时间,手动对焦,在3小时内大约能拍150张,通常应付半天的拍摄还行。如果要回放或者频繁变焦对焦的,中间不关机,大概还要1到2个电池备用。全天作业的建议买个子弹袋,或者外接电池。电池指示灯受电压波动的影响,间断开机指示就不准,用的时候心里要有数。因为6900Z的CCD、EVF、镜头口径都很大,耗电多也是正常的。不过比起Dimage7来还是好多了。
关于6900Z的色彩还原,色偏,色散等的指标就不多谈了。这里主观的因素更多,即使像DPreview这样权威的评测,依然需要肉眼的帮助来衡量相机的动态范围。要用6900Z拍出好的照片,经验和PS的功力都很重要。前者有助于全面利用6900Z一流的手动功能,后者方能不辜负6M的像素输出。具体的拍摄技巧和心得记得迪派阿西斑竹写过文章的,现在突然想找竟找不到了。还有,除了外观的颜色和CCD外,我几乎感觉不出6900Z相对4900Z的改进。(YF Zhan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