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医学保健>>外科>>原骨科版精华区>>骨科基础>>脊柱的一般知识

主题:脊柱的一般知识
发信人: cola2100(★暴走草雉京★)
整理人: coolmanx(2001-10-08 14:14:10), 站内信件
脊柱是由33块椎骨及其相关的椎间盘、韧带、小关节囊等连接构成的有机整体,从侧面观,脊柱自上而下形成前后方向的4个生理弯曲,依次为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其中颈曲和腰曲凸向前方、胸曲和骶曲凸向后方。成人脊柱长度平均约为70cm,女性和老年人稍短。脊柱作为人体的中轴其主要功能为支持体重,传递重力,保护脊髓与神经根和沿脊柱走行的血管、神经、气道及食道等,参与形成胸腔、腹腔和盆腔并保护其中脏器,支持和稳定头部,支持和附着四肢与躯干连接的肌肉与筋膜;脊柱可完成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旋转等复杂的运动,缓冲外力对身体的撞击与震荡。总之,脊柱是人体结构最复杂、功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脊柱是由三个子系统构成的稳定系统,分别为:由椎骨、椎间盘和脊柱韧带等构成内源性稳定系统;由肌肉、腱和内压等构成的外源性稳定系统;控制上述两个子系统,使之协调平衡的神经子系统。人在清醒状态下适当的运动,脊柱由于有外源性稳定系统的保护和神经子系统的协调,而保持稳定状态,外力难以作用于椎骨、椎间盘和脊柱韧带使其损伤,除非外力严重超负荷造成脊柱急性损伤。脊柱的子系统中任何部分遭到破坏均可能产生以下结果:立即从脊柱稳定系统中得到补偿,恢复脊柱的正常功能;导致一个或多个子系统的长期适应性反应,虽然恢复了脊柱正常功能,但改变了脊柱稳定系统的状态;产生一个或多个子系统的损伤,造成脊柱功能的丧失。只要脊柱的退变速度未超出其稳定系统的代偿能力,脊柱就可维持相对稳定状态,不发生脊柱病变。

  母亲子宫中的胎儿,其脊柱呈“C”型弯曲,只有凸向后方的一个生理弯曲;出生后的婴儿,能抬头和爬行时脊柱便出现了凸向前方的颈曲,这样可使头部稳定和运动自如;能站立和行走时,脊柱便形成了凸向前方的腰曲;胸曲和骶曲仍然凸向后方,形成了脊柱整体的生理弯曲,这样可保持躯干与四肢的平衡协调,并将上半身的重力通过骶骼关节巧妙地传递到下肢。

  从婴儿出生之日起,一方面外界及自身因素不断地作用于脊柱使其劳损,另一方面脊柱在生长发育。早期以生长发育为主,劳损可完全被代偿。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方面自身重力和身高增加,劳动强度加大,对脊柱的损伤强度会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生长发育速度逐渐减慢。20岁左右脊柱的生长发育与劳损趋于平衡,约25岁以后便以劳损为主,表现为20岁左右的人群颈椎病和(或)腰椎病已比较常见,因此脊柱是目前人体中最早退变老化的结构。

  随着脊柱退变的逐渐加重,脊柱的形态也在缓慢发生变化。因腰椎是脊柱中承上启下、负重和运动等的关键部位,所以脊柱退变的形态改变从腰椎开始:即腰曲逐渐下移,腰椎逐渐变直。为了适应腰椎的形态改变,颈椎和胸椎的形态也代偿性地发生改变:即颈椎的曲度变大;胸椎曲度逐渐变大,背弓逐渐加深,所以一些老年人直立时体形外观表现为抬头、驼背和弯腰等。可见,脊柱由发育到衰老的形态变化是个终点又回到起点的过程,是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脊柱形态变化的集中表现,如果能较长时间的保持脊柱正常的生理弯曲势必会延缓人类的衰老进程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