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tosand(星之伙)
整理人: tosand(2001-11-26 09:39:59), 站内信件
|
(转)
主题:项目管理杂谈(1)
版权所有:余人0109 原作 提交时间:17:21:58 08月14日
本人从事项目管理工作多年,现在一国际著名公司担任资深项目经理,愿与大家
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欢迎大家来信交流。
项目管理说起来很复杂,以我多年的经验,最关键的一点是控制。当然,要实现
有效的控制,你需要事先明确很多东西。项目,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有限的资源下,完成一个明确的目标的过程。这些,是作为一个项目经理必须要了解的,也是每一个团队成员应当要了解的。同时,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对项目各个进程的明了,要做到有效的控制,就是天方夜谭。控制的依据,就是所作的项目计划,计划应当是按照目标安排的,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项目经理的职责就是协调手里的资源,使项目进度按照计划完成(说说容易做起来难),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使得项目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有限的资源下完成。
从94年开始从事项目管理工作,管过的项目大大小小有十几个了,按投资额来算
,大的有二三十亿人民币,小的也有几百万,其中酸甜苦辣滋味,一言难尽。愿意在这里跟大家交流一下这些年的体会,我想以杂谈的方式,一次一个题目,也希望大家多鼓励交流,我也有点动力。我不想讲太多理论,毕竟非我所长,而且项目管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这也是为什么认证考试都要求申请者要有几千小时的经验的原因。可以这样说,即使有人通过了认证考试,而没有真正做过项目,他决不会是一个合格的项目经理。
第一次,就从项目的定义说起。所谓项目,就是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资源内,
完成一个或一些特定目标的过程。(不是从书上抄的,可能会略有差异,差不多吧)。
先说目标,明确的目标是一个项目能够成功实施的前提,但在现实中目标的确定
并不容易。在不同类型的项目中,目标的确定各有不同。在工程项目里,相对容易些,有合同作为依据,什麽时候完成,完成什麽样算合格在合同里都有明确定义,(不要跟我说没有,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这些都是硬性的,基本上不能改,那末项目的目标就很明确了。但是在研发的项目中,就不容易了,首先,客户经常并不知道他们到底要什麽(记得上学时讲软件工程的老师讲过一个笑话就是这样的),所以结果就是在开发过程中他们不断在变主意,这样就意味着项目的目标一直无法确定,结果可想而知。所以说,在进行软件研发的项目中,目标的明确是非常重要的,重要到经常近一半的时间是在做可行性研究,确定目标,而这一过程绝对必要。
错误的目标会给项目带来极大伤害,可能导致项目半途而废,或是结束遥遥无期
,结果经常是不断降低对目标的要求,以结束这一痛苦过程。相信大家会有这方面的体会。
再说时间,一个项目必然要有时间要求,对于工程项目尤其如此,而且经常是个硬指标,没有时间限制的无限期项目是不可想象的,不能称之为项目。
最后说到资源,资源包括很多方面,资金,人力,材料,设备,场地等等都是资
源,而资源也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完成项目,是项目经理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项目经理应当在项目开始前做好预算,明确需要多少资源,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这一点无法由项目经理控制,这个项目经理还是别当的好,日子太难过了。
时间与资源之间是有互动关系的,在目标确定后,通常情况下,要想时间更短,
在单位时间内资源需要的更多,但也不是无限的,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举例来说,有些特定的项目(经常是政治任务),时间是最重要的,那就不能再考虑花多少钱,要多少人,必须完成,才能在某天完成,为。。。献礼。
另一例子,几个人攒了个工作室要开发游戏,人就这麽几个,机器就这麽几台,
只能以时间为代价了,要是目标再不明确,时间就更长了,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不再多说。
关于目标补充一句,目标是否定义合适有一个简单的衡量标准,简称SMART,含义如下,S-specific M-measurable A-accepted R-realistic T-time based
(2)通常来说,项目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准备立项,可行性研究,执行,总结。
这里有个概念,称为TOLLGATE,我一直不知道该怎没翻译这个词,原意是关口,收费站等。每一个阶段结束时都有一个TOLLGATE,目的是进行分析总结,是否将项目进行下去,在这一过程中项目组的职责是提供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以及分析,预测等,供决策参考,而是否进行下去的决定权在于STEERING GROUP,大概是指项目的资助者及监督者,这个概念以后还会提到。
准备立项,没什么好说的,就是有个意向,准备要搞个项目,关于目标,时间,
预算有个大概的想法。可行性研究,在这一阶段要做的事很多,如确定项目目标,作出预算,时间表,所需资源预测,风险分析,应对手段等等。。。前文曾经提及,这一阶段非常重要,毫不夸张的说,这时候把工作做好,项目就成功了一半。在研发的项目中,一般不会省略这一步,虽然有时做的很不够。但在工程项目里,尤其是扩容的工程中,常常会忽略其中某些必要的环节。
我第一次接手一个特大型项目时,有过这样的教训。当时我们准备给一个省的客
户做系统扩容,涉及合同金额大约有一亿多美元,习惯上在合同谈判时(从项目管理角度来说,可以视为可行性研究的重要部分)项目经理介入不多,尤其是关于设备采购数量,合同签了,第一次与客户研究技术实施方案时,问题发生了。问题可以这样描述,客户原有1套系统在用,扩容到2套,为了节省投资,里面涉及到很多系统设备的利旧,由于没有经验,设备定购时考虑数量只是单纯的用扩容后的规模减去现有数量,但事实上在施工过程中必然存在这样一种状态,新的系统建成后,才能把在用系统的用户割接到新系统上,旧系统的一部分才能拆下来。而按照合同里的设备采购情况,只能把旧系统停下来,把设备拆下,再和定购的新设备一起组成新系统,由于客户所处的行业,系统运行决不能停,记得当时我的冷汗一下子就下来了,这个问题如果不能解决,我们就得向用户免费提供一套系统供周转,那对公司将造成极大损失。
后来我们与客户一起苦干了两星期,终于拿出了一份可行的技术方案,代价是工作量是原计划的3倍,而时间比原计划晚了4周,我运气不错,总是解决了,这很有可能是个解不开的死结的,不是每一次都能这样幸运的。
在又一次的扩容前,在我的坚持下,技术谈判时我们就开始介入,在合同签署之
前,我与公司的技术人员以就所有可能的发生的问题拟定了解决方案,虽然新的扩容规模大了几倍,比前期复杂了很多,实施时却很顺利。执行,简单的说就是按照在前一阶段制定的计划控制监督项目进展,直至完成。总结,项目执行完后,对项目的回顾和总结。这一阶段很重要,但容易让人忽略,很多人都认为干都干完了,也还不错,有什麽必要写这些长篇大论。即使在我们这样的国际化大公司,一样如此,我每次写的FINAL REPORT就基本上没人看,更别说提意见了。事实上,对项目各方面的回顾,如预算,时间表,人力资源,风险分析等,对下次的项目执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记得刚进公司时做工程,办公室里贴着这样一句话,
;Remeber,you have not finished the work until you finish the paper
work.
----
梦想终有一天会实现……163网易=广州社区=白领一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