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st2170865(跋涉者)
整理人: raindot(2001-09-26 12:29:36), 站内信件
|
农历的七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鬼节”。在我们家乡,每到这一天,有不少人或“上坟”祭祀,或找一开阔地,烧些香烛、纸钱,与鬼同庆!
孩提时代,我喜欢在这一天,到郊外走走,看看巧云在天边飘逸、变幻,听听那如泣如诉的悲声,直到完全被夜色吞没,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缓缓地返回那似乎已经变得陌生的家……那是一个自幼失去亲生父亲的孩子的一种感情寄托,同时也是一种精神宣泄。
我自幼就不怕鬼。记得小学课本上有一篇课文,讲述鲁迅先生途径一墓地遇“鬼”的经过,题目就叫《不怕鬼的故事》。当时,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有哪位同学说说,学了这篇文章的感受?”我迫不及待地回答:“我也不怕鬼!”
后来,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我对鬼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我有幸和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蒲松岭同乡,在没读《聊斋志异》之前,先生笔下的“鬼故事”便早已耳濡目染。云翠仙、聂小倩、瑞云、红玉……一个个心地善良,聪颖贤淑、疾恶如仇、的“女鬼”,曾一度成了我心目中的偶像!那时候,我曾想过:人世间负心女子太多,倘若与一女鬼接为千年之好,了却许多尘世的烦恼,也是一件快事!昨夜,云淡风轻,皓月当空,草木摇落,白露为霜……午夜过后,我一时难耐孤独和寂寞,步出书斋,象一个“夜游鬼”专挑黑暗的地方散步。我想去寻找一种感觉,希望遇上一个与我有相同心境的女鬼,在朦胧的夜色中翩翩起舞……然而,这是座日夜喧嚣的城市,无法找到那种“与鬼共舞”的感觉!
暑往寒来春复秋,悠悠白了少年头。半饥半饱清闲客,无枷无锁自在囚。
课少父兄闲懒惰,功多子弟结冤仇。有时随我平生愿,早把五湖泛轻舟。
没有我想象的意境,只有城市的昼夜喧嚣!没有与我共舞的女鬼,只有与我共舞的键盘。不知为什么?心中有了一丝丝淡淡的失落……<img src=null alt=null>
----
跋涉者
上海社区 《朝花夕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