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st2170865(跋涉者)
整理人: raindot(2001-09-26 12:29:36), 站内信件
|
十七世纪中叶,清朝正式册封五世达赖和四世班禅,西藏“政教合一”的制度得到加强。这时“雪顿”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已开始演出蒇戏,并形成固定的“雪顿节”。这时宗教活动和文娱活动相结合,范围仍局限在寺庙内外。先是以哲蚌寺为活动中心,故人们称为“哲蚌雪顿节”。五世在达赖从哲蚌寺移居布达拉宫后,每年六月三十晶的雪顿时节,也总是先在哲蚌寺进行藏戏会演,第二天到布达拉宫为达赖演出。十八世纪初罗布林卡建成以后,成为达赖夏宫,于是雪顿节活动又从布达拉宫移到罗布林卡,并开始允许市民入园看藏戏。这以后雪顿节的活动更加完整,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节日仪式。在解放前的长时期内,雪顿切的活动方式大致是这样,每年藏历六月二十九日,各地藏剧团一早到布达拉宫向地方政府主管藏戏院”孜洽列空“报到,并进行简单的仪式表演,然后赶到罗布林卡和达赖致意,当晚返回哲蚌寺。第二天(六月三十日)为哲蚌雪顿时节,演一天藏戏七月一日,由拉萨、日喀则、穷结、雅砻、堆龙德庆、尼木等地的四个剧团、六个“扎西雪巴”(藏戏之一种)戏班子、一个牦牛舞班子和一个“卓巴”(打鼓舞)在罗布林卡进行联合演出。七月二日至五日,再由江孜、昂仁、南木林、拉萨等四个地方的剧团轮流各演一天广场戏。雪顿时节五天中,噶厦政府机关放假,全体官员要集中到罗布林卡陪达赖看戏。每天中午噶厦设宴招待全体官员,席间要吃酸奶子。可见,随着西藏封建农奴制度的发展,雪顿节已经逐渐由纯宗教活动变成三大邻主寻欢作乐的日子。
在雪顿节期间,拉萨广大市民和郊区农民也穿上节服装,带上吃喝用品,纷纷前往罗布林卡观看藏戏演出。不过,在黑暗的旧西藏,对广大农奴来说,是忍着痛苦强颜为乐的。实际上节日却给他们增加了沉重的负担,农奴主和官员、僧人们节日的花费,全都是加在被剥削被子压迫的农奴身上的。那些藏戏班子更为痛苦,他们背着行李道具、爬山涉水到拉萨支差。旧西藏的雪顿节,演员们口中唱着欢乐的戏文,内心却隐藏着无限的悲伤。
一九五九年平叛改革以后,雪顿节才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欢乐的节。民主改革后的雪顿节,除了进行藏戏会演外,还有其他各专业文艺团体和业余宣传队参加演出。人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热情地歌颂党,歌颂领袖和人民子弟兵,歌颂幸福美好的新生活。此外,雪顿时节期间,罗布林卡内外,商业部门以及各乡、社还拉来各种物资,摆摊设棚,进行物资交流,使传统的雪顿节显得更加欢腾,热闹。
今天,人们不只是在雪顿节的几天中才有权利进罗布林卡了。当拉萨还是春寒料峭,青草嫩芽还在苞节里萌动的时候,喜欢在户外活动的藏族就开始拉着帐篷和围幔进园游乐,以后的“三 八”妇女节、“五 一”劳动节、“五 四”青年节、“六 一”儿童节、“七 一”党的生日、“八 一”建军节,一直到举国皆乐的国庆节,以至新旧交换的春节、藏历新年,这里都充满着酒香和笑声,每个角落都是一个乐池,一个舞,一个欢畅的小乐园。几乎一年到头都充满着节日的自在与欢乐。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