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st2170865(跋涉者)
整理人: raindot(2001-09-26 12:29:36), 站内信件
|
农历正月十五,在汉族地区,是传统的元宵节,也叫灯节。历史上,这一天,乡村城镇,都要张灯结彩,欢庆一番。据说这一习惯,起于唐代。那时,封建帝王为了粉饰太平,张灯结彩,令百姓观赏。且不论统治者的用心,就民间习惯而言,元宵节间,确是家家点灯、户户结彩、玩灯、、舞狮、放火炮,热闹非常。
在雪域高原,藏历正月十五,与农历往往相差无几,也数百年流传着“花灯节的习俗。这一天晚上,拉萨八角街四周,摆满了五彩酥油塑成的花卉、图案和人物、鸟兽。城乡人民,纷纷拥到八角街游玩。各寺院的僧人及民间艺术家用本地盛产的酥油和色彩,制作出精美多姿的酥油花盘及各种姿态的供奉天女,加上精细的灯架,玲珑剔透。人们还利用酥油花再现出各种神话故事及其中的人物、花鸟和景象,有的成屏连片,象立体的连环图一样。精彩的图景、多姿的灯花吸引了万千观众。人们在塑花之下,狂欢起舞、彻夜不眠。
雪域高原的花灯节,开始于明永乐七年,即1409年,由佛教格鲁派祖师喀巴洛桑扎巴于正月十五日,在拉萨创办传昭法会时,陈列各种供品,隆重纪念释迦牟尼现神变降伏邪魔日,从此以后,人们便沿袭他的做法,每年元月五日摆花添灯。不过,这一古老的传统节日如此受重视,更主要的还是出于人民对生活的追求和热爱。爱美、种花、赏花,这是人对美的追求。藏族人是十分爱花的,他们虽在恶劣的气候条件里,也千方百计种花栽盆。拉萨街头居民房前和窗户边,不乏一盆盆各式鲜花,人们在向大自然挑战表示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
元宵灯节和藏族人民的摆花节,是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才逐渐变成民族的节日的象放鞭炮、贴春联(桃符)、献哈达这些汉藏人民习惯和礼节,很早以前确实含有迷信或宗教成分,但随着生产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人们的心理素质发生变化,这此习俗赋有了新的的含意,成为欢庆、祝贺、礼乐的形式了正因为这样,元宵的灯节的藏历正月十五日的花灯节,至今仍在汉、藏族人民中流行。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