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bg1(炳哥)
整理人: 2sinxcosx(2001-09-20 22:58:40), 站内信件
|
《时空物质论》网址:http://hanbg.363.net
请朋友们就文中观点多多指教,谢谢!
《时空物质论》是一本借助于哲学来解释物理学问题的论文集,它融哲学、物理学、天文学于一身,用通俗化的语言,从理论和思想上首先实现了创新,它抛弃了烦琐深奥的数学和现代物理学模式,用最普通的话语讲述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意义、物质世界的本质、原子的构成、原子内部的物质循环体系、磁力线的物质构成、世界的本原观、星球的形成与发展、星系的形成与发展、黑洞的实质、总星系的形成和发展与归宿等问题,为常人了解世界、了解宇宙、以最简便、最简单、最容易的方式和途径进入科学的殿堂铺就了一条可行之路。
《时空物质论》第二章第二节磁场的物质构成以及磁力线的类型和运动方式等论文,是整个《时空物质论》的理论中心和思想中心,但是,在当代物理学理论和书籍中都在较为肯定的讲述磁力线不过是一种虚设的代表无物质的力方位和力强度的数学概念的情况下,人们最容易对文中关于磁场的物质性及其已经被具体化为物质了的磁力线的物质构成等观点产生反感,一些专业人士一看到这些与所谓正统科学相矛盾的观点,就说这是错误的,我觉得,这种决断是卤莽的,也是不客观的,磁力线的物质构成问题,是涉及到四大相互作用的统一的重大物理学问题,在现代科学已经发现了一些证明磁场的物质性的现象的情况下,我们不妨设想一下,构成磁场整体的磁力线有没有可能是由物质构成的,有没有可能是由文中所说的这种方式构成的,对于四大相互作用的统一来说,不将磁场以及构成它的那些粒子链由什么物质以及以什么形式构成的情况揭示出来,是永远也解决不了的。因此,对于磁场的物质性问题和磁力线的物质构成问题,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客观的对待。
科学是认真的,实事求是的,同时又是创造性的,科学的最基本的态度和表现之一就是疑问和对于现有理论的质疑。科学是发展的,它之所以要发展,就是因为我们现在还没有创造出一个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体系,所以,一切问题以及一切定论都是可以讨论和质疑的。而对于已有的所谓定论来说,也许那只是一个阶段和一个时期中的定论,以前的很多定论都已经成为了过去的定论和现在的谬论,而我们今天所拥有的定论也许并非具有永恒的真理意义。因此,对于现有任何一个新的理论的正确或错误的定性,都不是能够以现有理论作为绝对正确的标准来衡量和决定的。但是,在我们今天还未掌握终极理论思想体系的时候,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各种新理论、新思想和新观点,就成为了科学发展过程中一种不可忽视的促动力量。
对于科学的问题,谨慎和宽容是最重要的,中国之所以在科学方面落后于西方,就是因为我们对于现成的理论过于信守,对于新理论则过于严格,而在西方,过去的很多曾被认为是荒谬的甚至于大错特错的理论和观点都在事实的面前被证明是有科学价值的,已经有很多这样的理论和观点都变成了实用科技,而在中国,人们在描述世界以及世界之中各种物质的实质与相互之间关系时,泛泛的科学规范却要求每一个论述科学问题的人都必须用严密的逻辑和精确的数学来阐明所要说明的问题,而这种对于一切问题的论述都必须完全符合极端精确的数学和完美的解说的要求与规范,已经超出了现今任何一个人的个人智慧和能力所能企及的范围,而高度的精确性和周密的详实性却都必须以它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做为代价,当一些专业人士谨小慎微的把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甚或看似荒谬的观点都抛弃之后,他们对于科学贡献将只有做那些前人已经做过了很多次的演算和阐述前人已经阐述得陈碎了的固有理论。而在对于国内的新理论、新思想和新观点所进行的过于严格的要求之下,新理论、新思想和新观点在国内都难以被确立起来,更难把其中正确的部分变为生产力了,因此说,中国的科学是需要一股新风的,而创造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大好环境,则将使中国的科学实现不断的繁荣和持续的发展。
在中国古代,中国的学术都融括在一个大一统的科学体系之中,那就是‘象数学’,它是象学和数学的总和,在象数学中,您既可以用语言阐述的方式专门研究和解释各种现象的原因、机理和规律等方面的问题,又可以用数学的方式专门研究和解释数理方面的问题,还可以将现象与数理结合起来一起融会贯通,而对于单独存在于象学或数学领域中的那些人士来说,他们只是一些专才而不是全才,要求象学中人必须具有精深的数学能力和要求数学领域中的人必须具有高深的象学能力,都是不客观的,也是不公平的. 所以,现现代科学的规范和要求对于那些只有某一方面能力的人来说,的确是太苛刻了,毕竟一个人的时间和能力是极为有限的。
所以,我们要想超越前人,实现科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于现有观念的改变将是必要的、必须的和必然的,而我们之所以能够实现科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就在于我们的工作和我们的成果有区别于前人的地方,创新的含义,就是要肯定前人理论中有价值的东西并以此为基础创造出不同于前人的东西。学术中的很多观念和很多内容都是在不断的充实和发展的,很多固有的理论都在更新,一些过去曾被认为是正确的理论,我们也正在发现它的错误所在,而新的理论思想和观点也正在形成,新的替代旧的,更接近真理的替代谬误的,都在不断的出现和更替着。
在一个突飞猛进的时代、一个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时期,中国要实现科学的不断发展,必须要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创新行为的环境,而科学发展的灵魂就是创新,中国的希望在于人们所拥有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要中国拥有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学术交流的气氛就会越来越活跃,创新行为和新的科学思想就会不断涌现,而重视创新行为的价值和存在,鼓励和支持人们不断的进行创新活动,将对中国的科学发展大计产生极为有利的影响。
《时空物质论》一书于今年3月份正式完稿,当我把《时空物质论》在一些大学的BBS上发表以后,就引起了强烈的争论,在水木清华站的科学板,《时空物质论》中的四篇论文一经贴出,就引起了关于‘哲学与物理学的关系’和‘科学与伪科学’的争论性文章两百多篇,而在北大未名站的科学板,针对于《时空物质论》中的观点,则引起了长达两个多月的大论战,此类问题的争论文章达800余篇,可想,当《时空物质论》在全国乃至于世界范围内出版发行以后,其轰动效应将有多么强烈,我想,对于出版社来说,要出版一本学术著作,第一要看它的学术价值,第二要看它的经济效益,而在BBS上引起这么大影响的一本书,当其出版发行之后,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之大应当是可想而知的事情了。
过去我也曾经在报刊和杂志上发表过一些文章,在唐山劳动日报上发表过一篇关于能人经济的文章,唐山统计和河北统计上发表过几篇关于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文章,影响都不是很大,而在中国统计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却有所不同,这篇文章就是《21世纪应该从何时算起》,因为整个世界都确定了2000年的1月1日是21世纪的起点,并且决定在这一天举行21世纪庆典,但从数学的角度上分析,21世纪不是从这一天开始,所以,我写了这篇文章邮给了国家统计局和其他几个新闻单位,它首先被中国统计杂志社采用,刊登在1999年第二期〈中国统计〉上,随后又被人民日报和十几家报社采用,影响范围很大,连江则民总书记在2000年下半年的讲话稿都从上半年的‘我们已经迈进了21世纪’改为了‘我们即将跨入21世纪’,英国则特意为2001年1月1日庆祝21世纪的来临而建造了千年眼,因此,世界各国又在2001年的1月1日第二次庆祝了21世纪的来临,所以,这篇文章是我最为得意的作品,呵呵!
就〈时空物质论〉这本书的出版发行来说,非常希望得到各界朋友的帮助和支持,谢谢!
河北省迁安市迁安镇人民政府 韩炳国
2001,9,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