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inlingzi(犹寒)
整理人: silversand(2001-09-14 21:12:37), 站内信件
|
早听说过纳西古乐的名声了,不仅在云南,在中国,甚至在世界。到过丽江的人大部分甚至几乎全部都对此赞不绝口,而且都非常统一的说:是对灵魂的净化。不知道这句话是怎么来的?是源于古乐的始创之时?还是哪位名家的点评?总之这是对纳西古乐最精典的评判。就冲这句话,你不能不去听。在这当中,我只听到过一个反对的声音,这个人就是阿井。阿井对纳西古乐对宣科不屑一顾。我当时看到他的游记,并没有为了维护本土文化而跟他理论,我本身没有听过也就无权评说。但我却也有些隐隐约约的怀疑,这是否有点“皇帝新衣效应”?既然是净化灵魂的,如果你听不懂,你不作出净化灵魂的结论,那么说明你的灵魂还没有被净化,还在肮脏。
带着这样的想法,我也没有太高的期望,或是对于我灵魂纯洁度的自信,又或是对自己音乐鉴赏能力的不自信罢。果然,买票的时候就令我大失所望了。工作人员很拽,告诉我们只有C票了,没有选择,而且非常不耐烦。这固然显示了它的名气,但是失却了古乐纯朴的初衷,让我想到了“盛名之下,其实难符”这个词。虽然很失望但还是买了票。演出时间是七点半,还有一个多钟,我们又在四方街逛了一圈。
到时间进场了,果真是门庭若市,还有好多人买不到票在大厅徘徊。这个音乐厅果然有特色,绝对的民族的,古香古色的,独一无二的。有两层,楼上就是个四方的走廊。从楼上垂下很多条幅,大多都是载誉归来什么的。我们的座位规定是在走廊和楼厅的,登高望远,于是上楼。其实是八点开场的,但是要求七点半进场。看到大家一个个面色庄重、秩序井然地进场,让我联想到前不久的“三高”演唱会,果然有些排场。
开场了,宣科上场了。
宣科是个传奇式的人物,经历坎坷,和李敖相仿,其张扬的个性也不亚于李敖,绝对是个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在丽江大家都尊称他为“宣科老师”,其敬仰和崇拜不言而喻。宣科就是丽江的一块招牌,只不知,是宣科因纳西古乐而出名还是纳西古乐因宣科而出名,是宣科更出名还是纳西古乐更出名?宣科一上场就欲擒故纵,卖弄了一下E文。我看过关于他的一些报道,所以当他吐出一口流利的英文,我也没太惊奇。我倒是惊奇他的年轻,与古来稀绝不相符的年轻,七十多岁还能长成这样子真是不容易!怎么没人去研究他如何驻颜的呢?几乎每天都有重要人物到场,宣科照例先做了介绍。然后开始针砭时弊,言辞犀利,无所顾忌。这点我倒是比较欣赏,相信在场的大部分都比较欣赏的,因为大家心里都存在着不平衡。那天晚上就点了三个人的大名:赵薇,赵忠祥,还有一个没听清楚。语言幽默而尖刻,不时驳得听众阵阵掌声。之后表演正式开始,通常是每曲之前由宣科用中英文作介绍,然后演奏。我看到大家都专注之极,摒住呼吸,那样子倒不象是在欣赏音乐,真象是在接受灵魂的净化。整个过程都很安静。但是我坦言,我确实没怎么听懂,我没有融入那种音乐。我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听懂了,尽管大家都是一副虔诚的、好象被净化的样子。我看也好也比我好不了多少,因为看着他的表情,我就有两种推断:一是他的灵魂比我还纯洁;二是他的音乐鉴赏能力比我还差。最后一曲了,宣科开始推销他的自传,价格倒是比较公道,童叟无欺。我们决定提前退场了。大家都奇怪而不满地看着我们,因为在他们眼里,我们仍是带着肮脏的灵魂离开的,而且,我们还干扰了他们灵魂的净化。
说了这许多,对于宣科和纳西古乐也许大为不恭,但是既然宣科先生能如此毫不留情地批判别人,相信他也能听取些赞誉之外的话吧。
明天,后天,还源源不断地有不同的人来听古乐,来净化灵魂,无止境。但是据宣科先生说,他们的队伍已经新陈代谢跟不上趟了。我虽然不能欣赏,但也不希望它的消失,至少它是能给丽江,给云南,甚至给中国带来声誉的民族文化,还是衷心地祝愿它万古流芳吧。
----
不敢看你的眼
不敢看你的眉
害怕爱上你
忘了我是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