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l.z.x(朝圣者)
整理人: l.l.z.x(2001-10-15 20:31:18), 站内信件
|
杨二周,阜平县大台乡43岁的民办教师,身高1米9,《保定日报》记者在一篇专访里称他为"大个儿孩子王"。
这是一位全县数得着的优秀教师:从教十余年,他教的班在全乡复式班升级统考中,连获11次第一名;县委、县政府两次授予他"先进工作者"称号,两次为他立大功,并号召全县教师向他学习。1994年10月,杨二周作为保定地区六名代表之一,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百名希望工程园丁奖大会。他给自己定的规矩是:没有备好课不休息;没有写好三个年级的教案不休息;没有给学生补完课不休息。
1989年9月,他得了严重的关节炎和坐骨神经痛,医生警告他,如果不卧床休息几个月,可能会瘫痪,可他只躺了两天,就再也躺不住了。第三天,他挣扎着站起身,双手拄着根枣木棍,弓着腰艰难地趟过河往学校走去。两公里的路,他竟走了两个多小时!写板书时,动一笔,就疼得他全身痉挛,粉笔掉下地好几次。一节课下来,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衫。就这样,他居然坚持了半年。
就是这么一位优秀教师,却因为民办教师待遇太低,家里太穷,老婆终于跟他打离婚跑了。几年来,就为了他干这一行,老婆三天两头跟他干仗:"这哪是人过的日子!凭你那28块半(杨二周当时的月薪),能养活五口人吗?为啥不能干包工、下煤窑,非干这穷死的民办?跟着你过,我早晚得饿死!"为了要回女儿,他跟妻子打了19个月的官司,光传票就接了30多张,折腾得心力交瘁。
离婚后,杨二周遭了大罪。八十高龄的父母要照顾,两岁的女儿要抚养;校内校外,家里地里,全都是他一个人的事。有时,父母相继病倒,他一边服侍老人输液,一边准备第二天三个年级的9门课程,还得整宵整宵去地里浇麦子,彻夜不眠。他家的责任田共1亩半,大大小小17块,他一个人哪有时间料理?家里经常是只能靠老人养几只兔子换个油盐钱,有限的白面得先尽着老人孩子吃,他只能一天两顿玉米面糊糊,上课时饿得他直出虚汗,幸亏他身体底子好,不然早垮了。
二周的女儿小杨青,活泼机灵,模样又俊,性格还特别可爱。我们送给她一只普普通通的小布熊,她高兴坏了,搂在怀里又贴又亲。二周说,孩子9岁了,长这么大,这是她的第一件玩具。
问二周今后的打算,他叹口气说,"能怎么办,先干着吧。再干个5、6年,看看能不能转国办,不行再说。没法子,养不活一家老小啊!"
---------------------------------------------------------------------
二周老师的日子还得过.知识改变命运,在全民重视教育的今天,希望我们能够更多的关注一下那些贫困的教育工作者,也许你的参与能够改变他们的生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