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医学保健>>性与健康>>性知识>>病理知识>>不是吸毒不是卖淫,输血才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

主题:不是吸毒不是卖淫,输血才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
发信人: jmj(流风)
整理人: andonior(2001-10-05 07:27:07), 站内信件
1994年,我发表了一篇调查报告,运用分层等概率的随机抽样方法揭示了:在北京市所有正规高等院校的全体男女大学生中,至少有9%左右的人已经发生过阴道性交。后来,新闻界的朋友告诉我,国家教委某司的领导,部分地依据我的调查数据,决定从1995年9月起,在上海和郑州的大学里,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的试点工作。朋友们说,你的研究终于产生社会效益了。  


这真让我哭笑不得。因为我恰恰不同意目前中国这种散布恐慌的"教育"。  


进行预防艾滋病的教育无疑是非常必要、非常正确的,但是关键的问题是:第一,出于什么样的目的而进行教育?是真的为了使人人都健康,还是为了整肃性道德?第二,用什么来进行教育?是用准确的科学知识,还是用人为地夸大的恐慌?  


一、艾滋病不是仅仅通过性行为来传播的。  


从根本上来说,艾滋病是通过血液的互相接触而传播的。也就是说,只有病毒携带者的血液或者体液,真的进入另一个人的血液,病毒才会传播给第二个人。那么人与人之间怎么样才会发生血液与血液的接触呢?无外乎5种途径:  


第一种是在输血时,供血者已经携带了艾滋病病毒,却没有被检验出来,照常输血。  


第二种是在注射时,尤其在静脉注射时,刚刚给一个病毒携带者注射过,针头没有严格消毒,就又给第二个人注射。  


第三种是在阴道性交中,双方有微小的出血现象,造成血液的相互接触;或者病毒携带者的精液或者体液,触及到女方的子宫内膜或者任何出血处,造成病毒进入女方体内。  


第四种是在进行肛门性交时,双方都比较容易出现微小的出血现象,结果造成血液的互相接触。  


第五种是,如果一个女性先被传染上了艾滋病病毒,然后又怀了孕,那么在生殖的过程中,母亲与婴儿之间也很容易出现血液的互相接触。  


总而言之,艾滋病既不象感冒那样通过呼吸和空气来传播,也不象痢疾那样通过吃东西来传播,更不象性传播疾病那样通过皮肤接触来传播。而且,艾滋病病毒实际上是非常脆弱的,阳光、新鲜空气、高温都可以很容易地杀死它。  


可是由于存在着艾滋病恐慌,甚至是由于一些人故意散布这种恐慌,许许多多中国人连去云南出差都吓的要命,连见"老外"一面都高度紧张。更荒谬的是,许多人硬要踩在抽水马桶的盖子上蹲着大小便,说是一坐上去就会被传染上艾滋病。还有人在报刊上提倡,应该把握手改成作揖,以便预防艾滋病。某地一个涉外宾馆招收服务员,应召者居然提出,必须给他们上"艾滋病保险"。可是与此同时,他们却坦然地接受输血与注射或者针灸,从不去查看一下消毒工作怎么样。  


这是谁骗谁?  


二、通过性交来传播艾滋病的概率是很小的,而且避孕套就是预防艾滋病的安全套。  


按照我国目前的宣传,似乎只要跟病毒携带者性交一次,就必然100%地被传染上艾滋病。其实,即使不使用避孕套,通过阴道性交传播艾滋病的概率只有500分之一。如果使用避孕套,传播概率就只有10万分之一!  


10万分之一的概率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它低于全世界10年之内的飞机失事概率,低于北京市一个月里的交通事故死亡率,低于许许多多种一般疾病的传染率。或者这样说:一个人即使从15岁开始就跟一个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进行阴道性交,那么到65岁时,即使平均两天就性交一次,最多也不过性交9125次。如果每次都正确地使用避孕套,那么被传染的概率只是接近10分之一。但是我们中国人都知道,实际上不会有这么傻的人,因为我们的宣传已经把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描绘成恶魔和杀人犯了,谁会有如此强大的爱情?  


与此相对照,母亲传播给婴儿的概率是五分之一;共同使用一个针管或者针头的传播概率是50%以上;而输入病毒携带者的血浆,被感染的概率就会更高,甚至无一幸免。  


该预防什么,还用多说吗?  


我们的大多数宣传和教育,仅仅把性传播这一条途径作为传播艾滋病的最大危险。那么,我想问问:宣传者们知不知道,那一袋袋输进人们体内的血浆,究竟有多少曾经做过艾滋病病毒检验呢?据我所知,在某大城市里,只有1%!  


我也想问问,一次性使用的注射针头,在多大范围内推广了呢?据我所知,县级以下的医疗部门还很少使用。而且,这些地方的消毒条件之差,恐怕每一个没有脱离现实生活的人都会知道。这,难道就不会传播艾滋病吗?尤其是,如果一个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来献血或者打针呢?  


到1994年底,我国所发现的1500多个艾滋病病毒携带者里,90%以上是通过吸毒被传染的。而且据中央电视台1995年6月报道,我国目前至少有35万人吸毒,其中绝大多数是通过静脉注射来吸毒的。那么为什么在禁毒的宣传中,却很少提到吸毒可以传播艾滋病呢?为什么不大张旗鼓地告诫吸毒者的性伴侣,应该百倍小心地预防艾滋病呢?为什么依然把性传播宣传成头号危险呢?  


当然,在阴茎插入肛门的性交中,传播艾滋病的概率要远远高于500分之一(确切的概率目前还没有确定下来),因此西方的艾滋病首先是在男同性恋者当中传播开来的。但是我们的宣传教育却尤抱琵琶半遮面,羞答答地不敢讲肛门性交这个词,更不敢讲它为什么会更容易传播艾滋病。因为要说清这一点就不得不讲"性行为细节",而这被认为是下流的和犯法的。  


据笔者1989年的非随机调查,在普通的异性恋者中间,至少有7%的人尝试过肛门性交。如果我们的宣传还不敢讲这个问题,却一味地鼓吹传统性道德,那才是对民族的犯罪。  


三、艾滋病实际上是一种很难传播的疾病。  


我国目前的大多数宣传都说,由于性交可以传播艾滋病,而几乎所有的成年人都会有性交,因此每个人都面临着艾滋病的危险,因此对艾滋病的恐慌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必需的。  


这是一种逻辑上的低级错误。  


艾滋病的传播,即使假设它仅仅是通过性交来传播,即使假设它可以100%地传播,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才能广泛地传播到全体中国人里面去。  


第一个条件是,目前已经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人,必须是一些在性方面非常开放的人,必须拥有众多的性伴侣,才能通过性交来传播给更多的人。可是,目前中国的绝大多数病毒携带者是吸毒者。他们的性欲恰恰比普通人低得多。其中的绝大多数男性,别说拥有众多的性伴侣,就连夫妻之间的性交也已经很少甚至中断了。(对这个常识,我们的宣传几乎从来都加以保密。)  


当然,将来在我国的男同性恋者当中,病毒吸毒者有可能增加,但是他们并不跟女性性交,因此至多也只是在自己的群体里互相传播。女同性恋者基本上不会互相传播艾滋病。  


也就是说,艾滋病不可能是无源之水。仅仅"性乱"并不会自然而然地传播艾滋病,必须是跟那些已经携带了病毒的人发生性交,才能被传染。我国政府的正式报告里说,目前已知的病毒携带者中,最多只有150人是不吸毒的异性恋者。即使他们人人都有100个女性性伴侣,又能传播给多少人呢?  


第二,即使目前的病毒携带者把病毒传播给了他们的女性伴侣,那些女性也必须都是"性乱者",才能进一步把病毒再次传播给别的男人。但是,让那些卫道士们很失望的是,在目前的吸毒者中,女性很少,而且在目前的病毒携带者的女性伴侣中,还没有发现性关系混乱的女人。  


有人马上会反驳:还有暗娼!她们的性伴侣一定非常多。只要有一个暗娼被传染,就会很快传播给许多男人。这又是我们的宣传的偏差。我们没有告诉人们,大概也绝不想告诉人们:女性把病毒传播给男性的概率,仅仅是男人传播给女人的概率的大约一半。也就是说,在男人传播给女人,女人再传播给男人的过程中,传播概率会下降到原来的大约50%,即阴道性交中的传播概率下降到1000分之一。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即使在已经存在着80万到100万个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美国,跟一个妓女性交一次,而且不使用避孕套,被传染的概率也只有一万分之一。  


我国1994年被抓获的卖淫嫖娼者大约是24万人次,抓获率大约是5%。假设他们每年交易10次,那么全国每年大约发生4800万人次的卖淫嫖娼。如果按照最高的被传染概率(万分之一)来计算,全中国一年最多也不过增加不到5000个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而已。  


综上所述,艾滋病广泛传播的两个必要条件,在目前的中国都不具备。我们的宣传究竟有多少理由来散布恐慌呢?凭什么说"狼来了"?  


在人类历史上,任何一种疾病的威胁都可以被某些社会力量加以无限夸大,然后用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标,而他们的旗号一定是最善良的。  


19世纪的西欧,梅毒曾经一度猖獗。于是许多人打着"医学"与"防病"的幌子,发动了一场持续的"道德整肃运动"。到19世纪70年代,这股社会势力终于推动英国政府正式发布了《反传染病法》。可是,这是真正的挂羊头卖狗肉。当时的人都知道,它其实完完全全是一个禁娼的法律,而且最主要的并不是为了人民大众的健康,而是因为娼妓的泛滥和梅毒的传播,曾经极大地削弱了大英帝国海陆军的战斗力,延误了殖民扩张的几次战机。例如1857年印度发生大规模起义的时候,由于梅毒作怪,英国本土居然派不出足够的援军去镇压,使得印度险些独立。  


可是历史却告诉我们,真正把梅毒的危害控制住的,并不是这种道德整肃运动,而是20世纪初发明的"六0六"药粉,是30年代发明的青霉素。真正迫使娼妓减少的,也不是这种道德整肃运动,而是它的对立物--60年代开始的性革命;因为性革命之后,买淫的男人极大地减少了,妓女才会因为卖不出去而不得不减少。  


中国人是在最需要的时候听说艾滋病的。80年代后期,一场性革命已经在中国出现,凡是没有闭目塞听的人都可以感觉到它的到来。但是某些社会势力已经没有任何象样的理论可以批判它了,也没有什么切实可用的措施能够阻止它了。千钧一发之际,西方出现了艾滋病,有些中国人马上把它命名为"爱资病"。接着,中国也发现了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尽管当时只有几例,尽管到现在仍然主要是吸毒者,但是几乎一切舆论都如获至宝,拚命地在性道德上做文章。(可惜到现在也拿不出足够的证据)整肃性道德的最后一线希望,全都寄托在艾滋病身上了,因此才会有如此大规模的、与真实发病率如此天差地别的、人造的"恐艾症"。一些人大概恨不得大声疾呼:只有当和尚与尼姑才安全!  


可惜,国际上早就有了研究成果:恐慌越大,人们就越可能更快地识破其虚假,然后就会加倍地掉以轻心或者满不在乎。艾滋病恐慌很快也会走到这一步的。即使是在今日,散布恐慌对于预防艾滋病也没有丝毫的益处,反而会使它更加容易传播。  


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某个南方边境地区的农民,已经被传染上了艾滋病病毒,那么在目前这种"艾滋病恐慌"的氛围下,他会怎么办呢?他的所有邻居都会躲他远远的,不但不会跟他握手,而且不会跟他说话(其实这两种途径都不会传播艾滋病)。他去过的厕所再也不会有人去,他用过的碗筷再也不会有人碰一下(其实仅仅是皮肤接触也不会传播艾滋病)。他既不能去乡镇企业上班,也不能参加任何集体活动,连耕种自己的田地,恐怕也有人暗中监视,生怕他跨进别人的地界。还有人会劝他的老婆离婚、子女出走,甚至连他的老婆孩子也一起"隔离"。  


于是他只能隐名埋姓、远走他乡。即使政府对他强制隔离,但那毕竟不是蹲监狱,他如果想逃,实际上很容易。到了一个新的地方,他死也不会说出自己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他可能又跟别人性交,而且不使用避孕套。最要命的是,他可能坦然地去卖血,可能跟别人使用同一个注射器去吸毒,他的妻子可能怀孕和生育。这样,通过性交的途径、血液互相接触的途径、母亲传播给婴儿的途径,他就把艾滋病病毒传播到了一个新的地区。  


反之,如果他原来的邻居们都知道,只要避免上述3种途径,艾滋病实际上是无法传播的;如果他们不那么恐慌,不那么神经过敏;那么那个被感染者就完全可以跟大家相安无事。艾滋病病毒也就不会自己跑到别的地区去。  


道理就这么简单。已经被感染的人,不管他们过去是对还是错,都只是病人而不是罪犯。恐慌只能使他们隐瞒实情、拒绝检查、逃避隔离、抵制教育、远走高飞;甚至会使他们产生报复社会的行为。如果我们真的是想控制和预防艾滋病,散布恐慌岂不是搬石头砸脚?  


因此,从真正预防的角度来说,与其花钱费力地去吓唬每一个人,还不如把精力集中到那些"高风险人群"上,也就是注射吸毒者和社会交往中的男同性恋者;与其徒劳地指望青少年会因为害怕而减少性行为,不如鼓励他们更多地使用避孕套;与其让政府出面,最终损害其威信,不如发动民间力量来实现阶层制约和社区抑制;与其把病毒携带者当成公敌,不如真正让他们还原为病人。  


至于用艾滋病恐慌来整肃性道德,我只想问一句:艾滋病只不过是一种病毒性疾病,病因与传播途径都非常清楚,降伏它肯定比攻克癌症要容易得多、早得多。那时,还会有什么别的武器吗?  


(文/潘绥铭 摘自人民网)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