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科学大观>>● 自然科学>>地球、生态与环境>>环保杂想之物质平衡

主题:环保杂想之物质平衡
发信人: christzh()
整理人: 2sinxcosx(2003-09-26 22:17:52), 站内信件
随着2008年奥运会申办的成功,北京关于绿色的口号越来越响亮,中国虽然没有绿党这样的政党,也没有绿色和平组织这样强大的环保团体,不过对保护环境基本上没有异议,可以说环保已经众望所归,但是保护环境毕竟需要科学,需要技术,决不仅仅收些电池,停用发泡餐盒这样一些事。
生物圈讲究生态平衡,对于包括非生物在内的整个环境也需要一个平衡,最根本的应当是物质平衡。 人类在环境中的活动归根结底就是两件事:从环境中索取人类需要的东西和向环境排放人类不需要的东西。而环境也是两件事,向人类提供所需要的东西会将人类排放的废料转化成人类需要的东西。如果这几个反应当速度均衡,环境趋于平稳,如果有方速度太快,环境的物质平衡将被打破,于是环境危机就出现了。通常说来,人类这方的速度变数较多,自然状态下环境对物质的转化速度比较稳定,因此环保问题对人类的要求归结为适度的开发和排放,适当地调节环境对物质的转化速度,以满足巨大的人口对环境的需求。
所有这些工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排放问题,有害物质的排放被称为污染,在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无害的物质是不是就可以随意排放了呢?多数人对此就含糊了。人类身体排放的垃圾一般无害,也很容易被自然界吸收转换,要命的是其他垃圾,最典型的是赤潮,起因很简单,人类排放的废水使水富营养,而使浮游生物迅速繁殖,破坏了水系的生态平衡,所以好东西未必就不破坏环境。
当人类第一次用空气(氮气和氢气是空气中最主要的成分)合成氨气时,人类曾经自豪可以用空气合成自己的粮食(氨气是制造氮肥的基础,氮肥使粮食增产),百年后氮肥的弊病开始暴露,环境和人体一样都有排异性,合成氮肥不是自然界固有的成分,转化率很低,多数肥料残留在土壤里,天长日久,土壤的活力渐渐丧失。从现代化工开始,人类合成了不计其数的化合物,多数是自然界不能处理的,比如通用塑料(也叫四大塑料,之所以不叫塑料是因为塑料种类太多),一方面被极端地称为白色污染,因为主土壤里永不腐烂;另一方面也确实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如果人类依然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可能对环境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但同时我们也就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环保了。
人类中环境中排放了很多东西,工业企业的生产工程比较注意,还有一些事物是很多想不到的,大家都知道橡胶会老化,所以生产时会采取一些技术措施使其禁得起老化,有些橡胶制品在自然环境中可以几十年以后才老化,要是垃圾掩埋法处理时,也能永垂不朽,于是假设有一辆新车,轮胎橡胶当然也是崭新的,半年后出了点意外,轮胎爆了,那么这个废轮胎就变成垃圾了,如果是由专门的处理单位回收倒也罢了,假如扔了,埋在垃圾里……
当然这个例子有点夸大,但是在国内确实有一个很具体的例子:在建筑施工中,最贵的一种防水材料叫三元乙丙防水卷材,耐老化性能非常好,据美国的实验室的数据,日光下使用40年不是问题,这样的材料目前在建筑设计中的年限仅15年,什么意思呢?材料尚未报废,防水层报废,原因是配套的材料不过关,怎么处理呢?揭掉原来的防水层重来,把三元乙丙扔了,重新做防水层,扔掉的三元乙丙怎么处理?不管!三元乙丙这个东西要是当垃圾处理,很困难!与此相似的垃圾产生过程大家肯定不陌生。
化学里有化学反应平衡,说道是化学反应是可逆的,平衡是因为正反应当速度与逆反应当速度相当,反应式两边的某一成分变化都会使平衡偏离,然后重新达到平衡,过多的羊毁了草原,过多的人……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