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illbar(暖暖)
整理人: navi(2001-09-04 07:43:16), 站内信件
|
历来不学无术。一套精装的《李太白全集》在书架上只是充充门面,从来也没有从头读到尾。李白的那首诗《侠客行》,还是看金庸的书才知道的。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差不多是我心中真正神龙不见首尾的侠士了。
当秦王政灭了韩的时候,张良才是个少年。张良家里,几代人做韩国的相国。国破之后,他就变卖了自己的家产,分赠臣仆,自己云游四方,去寻找奇能异士了。
秦始皇在位最后一年,巡游到芝罘。张良和刺客就带了40斤重的大铁锤,在博浪沙的一块巨石后面,飞锤击杀之。误中副车。
后人读到这里的时候,恨恨地拍着桌子,大叫:“可惜,没打中!”秦始皇封锁了这个地区,在全国“大索10日”。张良改名换姓藏匿于民间。
鸿门宴只是一个插曲,那时张良并不是刘邦的部下,只是刘邦的朋友。刘邦从宴会上溜走,张良留下来尽了礼仪。那之后,张良随着新封的韩王去了封地。韩亡之后,张良才依附刘邦。
张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他一直没亲自上战场。
韩信的部队在山东剿灭了田氏,派使者和刘邦请示“为了慑服这里的居民,请大王加封我为代理齐王”。刘邦大骂:“老子在这里吃糠咽菜,你却要做什么代理齐王!”张良连忙在桌下踩刘邦的脚。刘邦立刻转了口气:“还做什么代理,大丈夫要做就做真齐王!”于是封韩信为王。至于把韩信又调任楚王、又降职为淮阴侯,又在未央宫杀了韩信,那是刘邦平定天下以后干的了。
平定天下后,张良就打算隐退了。他说自己想学仙“避谷”。其实就是不吃刘邦的饭。在刘邦死后很久,才破戒在外面吃饭。
分封功臣的时候,张良坚持不领封地,最后推辞不过,才挑了陈留一块贫瘠的土地。这块土地因为贫瘠,一直没被皇帝收回。其他的功臣在3代之后,家产都被抄没了,张良的后人却传了7代。
司马迁说,一直以为张良相貌英武,在陵霄阁看见画像,却发现他象一个女子一样秀美柔弱。
大英雄不在相貌和体型,年少公子千金散尽,铁锤博浪沙一击,运筹帷幄平定天下,却不领受封赏,保持足够的戒心免遭杀身之祸,终于尽享天年.勇气和智慧……张良不是大英雄,谁是?
搏浪沙那一声巨响,隔着千古,震荡着我的心。
---- 苔池碧浅着清露,小桥外,芦花素。
寂寞飘摇谁共住?纤纤菱荇,芃芃櫞木。
乱絮花间舞。
韶光渐老斜阳暮,织柳纠缠旧时路。
竹影断溪零乱处,两蓬衰草,一舟野渡。
风里蝶无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