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外国文学>>百家争鸣>>有关艺术与人格的讨论

主题:有关艺术与人格的讨论
发信人: yejiantao(筱叶)
整理人: amwcp(2001-08-27 20:12:12), 站内信件
作 者: amwcp(风) 2001-08-23 19:28:49 :0 :0     
对于作家的人格,不能不看,在我看来,许多我们认为人格不完善的人的作品,并不是好的作品,因为那里透露出他们的虚伪。 

作 者: windsmart(六辔如琴)  2001-08-23 20:44:08 :0 :0    

未曾学艺先学做人,伟大的作品必须依赖伟大的人格这种说法并不牢靠。 
 国外有一个出色的音乐家,卖国求荣,奴颜卑膝,但并不阻止他写出美妙的音乐,甚至演奏他音乐的乐手都说很难想象这么美妙的音乐出自于这么丑恶的灵魂。 
  道德上的缺陷并不影响一个人对美的感受,毕竟对美的追求和抒发是与生俱来的,而道德是含有社会因素的。

作 者: yejiantao(筱叶)  2001-08-24 13:18:42
 
我们的讨论的焦点,
其实并不是艺术和人格的关系。
而且这个话题已经有了定论的,也没有大肆谈论的必要。
对于上个帖子中我和夜吟的争执,
其实可以归结到一个重要问题上来。
那就是如何来评判一个作品的价值。
相信这个问题
贯穿了整个艺术发展的过程和艺术评论发展的过程。
关于作家人格和作品之间如何来取舍?
认真看看讲述现代文学评论发展方向的书
就可以有个大概的印象。
在评论界来说,
主流和非主流的文学评论可以对一个作品有不同的评论。
讨论来讨论去只剩下一句话“留与后人评说”了。
所以作品的价值
也就很难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
艺术品存在本来就有它的幸与不幸。
幸运的被奉为经典,
不幸的可能就被束之高阁,抑或是消失无影。
想来凡高卡夫卡麦尔维尔的作品的经历都证明了这一点。
以前看过马克吐温的一个作品,
讲述三个人如何来炮制一个名画家的戏剧过程。
已经记不清作品的名字。
但当时读来确实大有感慨。
艺术的价值和何者为美一样,
柏拉图(也不知道是不是了)说
美是难的。
我是从心底赞同这一观点。
但是现代评论从事的工作就是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有一种为艺术献身的勇气,
也可能披沙拣金。
然而又有谁能说,
他的评论就是一切的标准。
美是难的,判断一个作品的价值也是难的。
而且作品价值跟它产生的环境和时间有关。
比如说中国的鲁迅和林语堂之间,
如果当时中国林语堂的小品文之风还泛滥,
中国人民的水深火热由谁来仗义直言。
所以根据艺术品产生的时间和环境,
才能更好地评论一个作品。
老实说我最讨厌将艺术来分等级。
因为艺术作品的发展和流传受出版业的制约。
如果有一个绝妙的作品,当时没有被出版,
然后手稿散失,那么今天你假使能看到,
你会说什么。你所说还不都是你自己的看法。
当然我不想说,
连作为优秀作品的基本条件都没有的东西
可能是一个佳作。
以一定的条件为门槛,
解读的过程就是发现作品意义和价值的过程。
所以这里又说到外国文学版的主题,
除了以什么为主什么为辅之外,
重要的是要读者带着自己的眼光去发掘一些东西。
这些也不一定人人皆赞的作品。
哪怕是一本小书,
只要你觉得好你的言论就有存在的价值。
创新从何而来?
就是从你全新的阅读理念中来的。
别相信权威别相信定论,
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看作品,
言之有理顺理成章,
这难道不是外版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吗?

作 者: xumishanren(黑蝙蝠) 2001-08-24 16:20:28 :0 :0    

好东东各有各的好,坏东东却一定是坏的。 
确实没有几米长几米宽几斤重这样的标准,但这不是说没有标准。 
我们说的是艺术本身,不是说适合什么样的人阅读或者阅读的人多寡。

作 者: amwcp(风)  2001-08-24 19:31:36 :0 :0    
 
艺术和人格之间已经有了定论了吗?恕我姑陋,请指教。正象你所说的,不要相信权威,我一向以来就不喜欢看那些书评之类的东东,因此也无从得知在文学评论的发展方向是如何对作家的人格和作品进行取舍的。至于如何评价一个作品的优劣,我倒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标准,就是“喜欢我喜欢的,不喜欢我不喜欢的”。 
我认为这是图书市场得以繁荣的要素。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