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rug()
整理人: happywang(1999-10-24 20:36:51), 站内信件
|
最近,新闻媒体对电信的批评很多,作为一个在中国电信工作
的职工,我曾就我所知的一点粗浅知识,与同事、朋友进行了
多次探讨,之后逐步有了一些个人想法。大家都鼓励我把这些
想法写出来,以便从另一面探讨中国电信的现状、发展与改
革。所以冒现在新闻舆论和网络对中国电信的评论之不讳提点
反面看法,这以下仅为个人观点,文责自负,若有不当之处,
欢迎探讨。
1、 入网费的收取:
又收初装费又收电话费,有人打比方说是“买了房还得交房
租”,可真正买商品房的人都知道,买了房不交物业管理费,
这房子是住不好的。
首先,入网费中并非电信一家独得,往往包含各级政府的附加
费(例如今年国务院还下文将5%的入网费作为专项资金扶植某
民族产业的生产),所以短时间内不是信息产业部,而是国家
绝对无法取消这项收费。
其次,剩下的也不算收入,而是列入成本,作为资产的再积
累。这笔费用的产生是因为80年代国家经济发展,对通讯这种
经济起飞的先行行业需要先行启动,但国家又抽不出这么多资
金投入到邮电行业,所以当时国家做此规定。正是因为这点变
相“融资”,才使得电信能在10余年内连续呈2位数以上的增
长,如果不这样,单靠国家和电信企业的投资,我敢保证我国
的电话普及率不会这样高,但也正是这点引起许多消费者和专
家的不满。
那么,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另一个方案,既电信取消初装费,完
全靠正常话费产生的利润扩大再生产,但结果可以想见:一是
满足不了所有人立即要装的需要(中国电话普及率现在也仅仅
8%),恐怕招骂更多;二是每个已装用户要花更多的话费去供
没装电话的用户装电话,因为中国电信作为企业,资金归根结
底来自于广大用户。
实际上,初装费使最需要装电话也最有钱的人最早装上了电
话,随着初装费下调,又慢慢使得需要装电话也有钱的人一直
到现在只把电话当家庭摆设而装的人都在他们需要的时候装上
了电话,这种“劫富济贫”的方式客观上维持了市场的平衡,
最终会使得所有需要电话的用户都能装上电话(别忘了,现在
已装电话的仍是少数家庭)。
当然,初装费也会在电话普及到一定程度时取消,要知道,美
国AT&T及世界其它电信运营商起家时一样收过初装费,而且人
家收初装费的时间有几十年,比我们长的多。
综上所述,初装费最合适的比方是“乙用甲的钱买房,把自己
的钱给丙买房,并且给管理员交物业管理费”。 当然,这个
物业管理员——中国电信是垄断的,这才是消费者最不满意又
无可奈何的地方。许多舆论认为,正是因为垄断,造成电话费
过高。
2、 电话费是否过高
许多人指出, 中国人的电话支出占收入比过高,但孰不知中国
电信所提供的是世界最先进的交换、传输设备,这些设备不会
因为中国老百姓的收入过低而特殊降价。正因为如此,若相比
国人的收入,确实高了点。
现在我给大家算一笔粗略的帐,随着国产交换机逐渐占领电信
市场,交换机价格已从90年代中期的2000元/线降到了现在的
300元/线,但为了保证用户一申请就装上电话,实际每个交换
局都留有余量,一旦用户超过容量的60—80%,就得进行扩
容,因此真正安装每个用户的交换机成本还在500元以上;再
加上配套的电源、局间中继传输,和机房土建的成本(电信生
产楼抗震、负荷都比普通房屋要求大的多),还要花很多钱。
仅有设备是放不了号的,必须有配套的地下管线、户线电缆、
皮线及配线架、配线箱、接线盒才能接通到每一个用户,这样
从电信局到每家的缆线工程成本约合1000元/线,可是户线到
位并不一定每个用户都装,那么每用户成本则更高些。一般来
说,中国电信作为规模经营的企业,每个本地网规模越大,用
户越多,则设备、线缆的利用律也越高,平均每个用户成本越
低,这也就是上海初装费为什么比济南低的原因。
综合以上,我们姑且按最底值2000元/用户(其实远不止这么
点!)的成本进行估算,按高值初装费1000元、月租费及月话
费50元进行计算,电信也得要近2年才收回投资。但实际上比
我个人的框算要相去甚远,再加上设备正常运行的开支及人员
工资,市话的投资回收率并不很高。
另外,我还想说明一点, 随着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科技含量
显而易见,为了与世界同步,电信企业对人才的培养与利用,对
新技术的跟踪与消化,也需要极大的投入,而这些隐性的投入,
有多少人注意到了呢?
而且,相比之下,我们应该知道我国不论是固定电话还是移动
电话,其收费价格之低廉,仅为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如香港
1部电话月租金含话费是200港币)。在后面会讲到,由于国外
公司在长话上相互竞争,所以都是用市话补贴长话,而我国却
是用长话补贴市话,鉴于国内老百姓主要是市话较多,而长话
的大用户主要是商、企、事业单位,所以这种补贴也可算是一
种“劫富济贫”。
3、 按秒收费问题
我不相信中国电信因为按时段收费每年就可以多收数十个亿,
因为这三分钟市话0.20元不是按每秒成本简单乘以180得来
的,而是按成本综合计算的取费,(就比如信件是按每8角/20
克收费一样,)其收费所得利润之低,不仅不可能补贴移动等
其它项目,反而要移动、长途等补贴固定电话。
其实,电话按时段收费,起源于老式的机电制交换机,在那
时,用机械按秒对每个通话进行计时是不可想象的,在交换局
逐步改为数字程控化后,仍延续了老的计费方式。当然,现在
的技术条件已具备,按秒计费是可以实现的,但绝不是一些网
友认为的那样简单,现在计费是通过后台计算机网络的进行处
理的,在网络上修改数据库程序是比较麻烦的——懂得计算机
原理的朋友很好明白这点,把原来3分钟处理一次改为1秒一
次,意味着中断响应能力要加大180倍或存储能力加大180倍!
当然,移动和长途因是对话单进行处理,情况好一点,但计费
系统也要做不小的变动。
并且,国外也没有按秒计费一说,世界上是日本某家公司取的
计费时段最小,也是3秒为单位,笔者在日本期间,在东京打
个2分钟的市内电话就收了50日圆(合人民币3元多)。
(笔者附记,此文在因特网上发表于今年2月,当时,网上风
传一个消息,说中国电信已顺应民意,即将改成按秒收费,当
时我在文中说:该消息若属实,那么就算1秒1分钱,固定网电
话也是涨价了!随后在3月1日的调价中,市内电话不但没有按
秒计费,而且从0.15元涨到了0.20元,而长话费的降低确实没
有使大多数老百姓享受到多少实惠。)
4、 长话的结算
不久前,又有新闻舆论宣传说中国电信的国际长途费高,而美
国的国际长途费低,这样国际话单多收的钱没有落在国内,而
是在双方结算时送给了外国电信企业,所以中国电信是个“卖
国企业”。其实,解释这个质讯很简单,电信等企业的财务一
般分“业务量”和“业务收入”两部分,“业务收入”是企业
内部的真正收入,而“业务量”才是不同企业结算资金的依
据。因此,如果中国电信给美国送钱,那么只能是因为我们打
到美国的电话总时长高过美国打给我们的电话总时长。而实际
上正因为美国的国际长途费低,所以美国过来的电话要多,往
往是美国公司要补贴我们。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可以理解为什么境外有人花钱作广告,请
国内人打国际“交友热线”,甚至派人在国内盗打国际长话的
事不断出现。
5、 数据业务
如果各位读者能够上网,在网上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相象,即许
多网友都和ISP一起数落中国电信的不是,呼唤联通公司数据
网的出现。但从两年前赢海威的控诉中我们得知了一个事实,
即中国电信“每年在此投100个亿而只收回1个亿”。其实,中
国电信对此每年投入的绝不是这么一点钱,因为除了设备投资
外,单是为保证数据传输(数据通信对误码的要求远比语音电
路高)的质量,还得投资建设几大光缆。这些代价对一个企业
来说,确实得不偿失。
有人会说,为什么国外就没花那么多钱?殊不知因特网的起源
于60年代的美国,美军方为保证在最极端情况下仍能保证正常
通信,花了很大代价才建起来的网,在70年代末移交民用后,
又主要由教育系统完善壮大,其他因特网发达的国家初期也大
都是由本国预算充足的教育部门或大企业建立的,在90年代
JAVA的出现使因特网迅速普及也就顺理成章了。而我国呢?却
是几乎由原邮电部一家承担了建设数据网的全部重担(科技、
教育也有自己的因特网接入节点,但因资金问题规模很小),
而且在短短的几年就达到了发达国家同样的规模,这没有巨大
的资金投入是不可能的。所以,在中国电信逐步淡出为企业
时,再仅仅背着这个社会责任,而没有正常收益,就很难保证
网络的正常发展了!
现在,国家在福州官司后引入了IP电话,而且是3家公司同时
启动。这势必冲击传统长话业务。但了解技术的读者都知道,
现在IP电话主要还将基于赢利不大的市话网基础上。因此,中
国电信下一步价格调整肯定是降低长话费,继续提高市话费。
国外IP电话发展乏力的原因也在于长话费低而市话费高。
6、 中国电信的垄断
从以上几点也可以看出,并不是中国电信的老领导——信息产
业部不开放电信固定网和数据市场,而是其它的电信运营商也
算了这笔帐,认为建设不划算,所以明智的把有限的资金投入
到回报较高的移动和寻呼上。
这里不得不附带提一下天津的联通市话局,从前面的论述大家
应该可以分析到,户线工程不连片覆盖整个服务区,是不能对
外放号的,中国电信的户线工程是花了几十年才逐步到位并规
范的。而联通这个局的建设对户线工程就考虑欠妥,使得大量
用户无法及时装上电话,为在短时间内能解决这个“技术问
题”,只有上无线接入网,但这就进一步提高了成本。
实际上,中国电信的垄断也有苦难言,早先象其它国企一样背
着沉重的负担给全国人民做贡献有谁知道?现在放开市场的是
利润较高的寻呼和移动,而独自承担着利润不高但有社会效益
的会议电视、专线等项目,邮电作为一个企业,在自力更生发
展的同时,还承担了诸如“政府上网”、“乡乡通邮",“村村
通电话"以及发展中、西部落后地区通信的社会义务---这实际
上应是政府履行的职能。这样一来,极大地加大了邮电企业的
运营成本,不但没落好,还落个不给其它电信经营商开放固定
电话的骂名。
当然,中国电信确实存在着垄断,虽然我们必须承认,正是因
为靠着垄断才有中国电信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对比我们
和印度电信,两国在人口、人均收入、经济发展速度上现在极
为接近,中印分别在1993年和1994年主线普及率突破1%,此后
中国电信是垄断经营,而印度开放了电信市场,结果到98年
底,中国主线普及率突破6%,而印度仍是1%,这主要有2个原
因,一是过早的竞争导致服务商利润大幅度降低,没有资金用
于新网络的建设,只好通过信贷等高成本的方式,二是新老运
营商都不愿投资落后地区的通信市场。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在通信并不发达的时候,实行政府控
制的,依靠科学管理和宏观指导的垄断是有好处的。但随着经
济发展,垄断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对信息时代的要求,中国
电信的垄断将被一步步打破,如大家都知道的寻呼剥离,邮电
分家及马上要完成的固定、移动分离。为了扶植弱小企业迅速
壮大力量,国家还将剥离出来的国信寻呼和CDMA长城网划给了
联通公司。在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电信垄断将很快不复
存在。
7、 电信的工资
中国电信的服务确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令消费者很不满意,一
些过激话语在所难免。但是,有两点我不敢苟同,一是“中国
电信职工的收入太高”、另一个是“中国电信的生产率并不
高”。
现在社会上对中国电信最不满的即我们的工资,其实,拿我所
在地区来说,全部职工工资及福利支出仅占企业全部支出的
7%,现在邮电分家后这个比例将更低,也就是说,即使我所在
地区原邮电职工一年一分钱工资、奖金都不拿,只是无偿做贡
献,3分钟的市话费也才降1分钱多点!那么,其它的支出在哪
呢?——在巨额的设备投入。 可以说,中国电信已经具备了
高科技企业的“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高速发展”的特
征,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中国电信为什么发展这么快。 确实,
电信职工的收入比许多地方的职工收入高,但大家只要看看国
内外其它先进信息产业职工的收入,则电信的收入只能算低
的。凭良心讲,对于一个每年发展速度大于20%的企业,其员
工收入年递增却小于5%,我们许多职工还有意见呢。
当然,我们的生产率并不高,有许多“闲员”,这也是造成服
务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可是谁知道,原邮电部已是很少的能
稳妥安置退伍军人的国营部门,而且为了保证社会稳定,中国
电信不但保证不对外下岗,还吸纳了许多“寻呼小姐”、“寻
呼大嫂”,开放了许多公用电话厅。这些为社会稳定做的贡
献,为什么没人提到呢?我希望大家看到,作为中国为数不多
的保持快速增长的国有企业,中国电信不仅保证了为经济增长
做出了贡献(目前,在GDP的新增部分中,邮电增加值的贡献
率已经由1994年的1.3%增加到1998年的5%),保证了自己的经
济效益,而且还保证了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问题。
这里,我尽管不愿提电信的内部问题,(因为新闻舆论和网上
已说的太多了)但我还想告诉大家,中国电信培养的许多信息
产业的高技术人才都离开了中国电信,因为他们的的收入相比
他们的能力而言太低了!在为迎接“信息时代”到来的时候,
丧失这些人才无疑大大降低了中国电信的竞争力。
中国人太多关心别人碗里的菜了,而且是见不得别人碗里的肉
比自己的多。正是因为这个心理,造成谁都不能快速发展。我
想,如果我们的社会不但能对下岗职工进行关怀,而且能认同
企业员工随同企业的快速发展而得到自身的发展,那么,我们
这个社会才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才是真正有希望的。
8、 中国电信的改革
现在一说就是84年AT&T的分家, 可该公司分家的起因是由68年
的一个是否允许接入调制解调器的官司开始的,美国政府不是
简单决断,而是冷静观察了十几年,确实感到电信已不能再垄
断了,才在多方论证的基础上,先通过立法后分的家,所以保
证了美国通信行业和产业仍能快速发展,满足了社会的需要。
即使这样,AT&T分家后虽使长途电话大幅度降价,但对市话本
地网还是无法调整,各公司也不对其它固定电话网相互渗透,
核心原因即以上分析的——市话不赚钱。
在世界经济是并购的总体形式下(且并购潮就是96年由电信企
业引起的),我国开始了对邮电的分家,我希望政府能吸收国
外一些成功的经验,使中国电信的改革能促进中国信息产业的
发展,并能使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千万不要把企业拖垮
了,谁也没从中受益。现在改革已经进入复杂的“地雷阵”,
每一步的牵涉面将涉及国内外许多产业,如随着今年对中国电
信的改革,在香港上市的蓝筹股一路下跌(97年金融危机它曾
是稳定香港股市的中坚力量),“巨大中华”各公司目前的销
售额也仅有去年的1/5到2/3。
原中国邮电之所以效益较好,原因不仅仅是个简单的垄断,还
有国家大力的关心、政策的扶植,如初装费政策的制定、允许
采用“融资”等方式进行大规模的通讯建设,使得国家在投入
不多的情况下,通讯产业迅速跃居世界先进行列,创造了无人
能及的业绩,同时,也给国家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这些,也都可以作为经验用于其它国企的改革上。我可以举个
例子,在我国宣布将企业完全投入市场、政府不再扶植时,国
外通信企业却靠条件优惠的政府资金、信贷涌进中国市场,许
多时候电信放弃选用价格低廉、先进的国内设备而采用国外设
备正是因为其商务条件远远赛过没有政府支持的国内企业。
本界政府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现在,
在全国国企总体没有搞活的情况下,原中国邮电却作为不多的
效益较好的国企开始了大刀扩斧的改革。而改革的核心却是要
求中国电信“降价、成倍的降”。合理的调价是完全正确的,
但过分的降价不仅对中国电信,而且对整个社会都会产生负面
的影响。如某篇报道介绍说,西方人也爱到朋友的商店购物,
即使远几个街区也去,但绝不是为了讨一点便宜,他们购买商
品的价格和别的顾客完全一样,其所为只是作为对朋友生意的
一点支持,朋友之间都如此,结果大家都能富裕起来;而中国
人到朋友处购物首先就是要折扣大一点,相互都如此,如果不
出现“杀熟”,那么大家到最后都受穷。“节流”、更需要
“开源”,我还可以举个例子,为了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我
们以“巨大中华”为代表的通信产业在没有政府大力支持的情
况下,往往采用低价销售的策略,这虽然占领了一定的市场,
但却后继乏力,缺乏资金开发新产品;而国外企业却利用原先
的各方面优势,先高价卖给我们设备,在国内企业生产出同类
产品后,他们又可以利用早期的高额利润补贴后期的倾销产品
和国内企业竞争,并能有充足的资金调研市场、开发新产品,
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
电信改革的另一个举措是把原电信下属的效益很好的寻呼和
CDMA长城网全部划归联通。按说这些资产属于国家,如果在计
划经济年代怎么调拨都是正常的,但在我国已步入市场经济
时,这种做法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扶植中、小企业应该主要靠
国家政策及资金的投入,而不是打压已形成规模的大企业。我
国已承诺在加入WTO时,开放电信市场,那么这种由政府维持
的内部平衡强手变弱、弱手不强,在外来的竞争面前,将毫无
益处。
我认为,中国电信的改革应首先明晰产权,加强监督机制,并
尽快出台《电信法》,保证电信企业合理、公平的竞争,并注
重提高中、小企业的自身竞争能力。在不过分增加社会负担的
情况下,中国电信也应通过“下岗”等方式分流企业过多人员
并提高服务水平。这样,当我们的信息产业步入WTO时,才能
真正在国际商海中搏击大潮。
-- <<<<^_^>>>>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30.226.9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