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网络专区>>● 中国电信>>网友眼中的中国电信>>为“中国电信”鸣不平

主题:为“中国电信”鸣不平
发信人: yongwa()
整理人: happywang(1999-10-07 11:31:23), 站内信件
    先讲一个事实:邮政是亏损,市话是微损或微利,长途是赢利,移动是暴利


    在香港上市的“中国电信”就是靠移动维持暴利,而移动的暴利是建立在高


昂的双向收费和与市话不合理的分帐上,试想从市话打一分半钟到手机,市话收


入0.18,移动收入1.00,反之移动一样可以收1.00,市话没有收入,至于每年移


动分给市话的还不到它半个月的业务收入,而市话覆盖用户的投入远大于移动,


象我这里的一个山村,市里说要支持经济发展,市话就拉了十几公里山路光缆建


了一个远端机房,总共才装了五部电话!那里电信和联通的手机信号都没有!至


于联通为什么主打手机也就不言而喻了!
    在手机不单向收费的背后,实际上是国家为了维持移动的暴利!市话要涨价


就说是公用事业,手机要降价,就说移动电话基本是私人所有的,单纯改单向收


费,会增加财政和企事业单位的负担。凡是电信市场开放的国家,都有一个庞大


的本地电话公司,而在手机、长途等业务上开放竞争,现在国家不去扶持市话,


硬要保护联通,还要维护在香港上市的”中国电信“的业绩,等到市话也象邮政


一样靠国家补贴过日子,国外公司加入移动竞争,利用不合理的资费政策赚取高


额利润时,又算什么公平竞争?
    我不赞成大家把矛头指向中国电信,而应该指责继续维持这种不合理制度的


信息产业部和联通的后台!那些媒体高呼维护消费者权益,实际说到底也不过是


国家政策的喉舌,把中国电信树成靶子,后面的人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什么时候


改革还不是他们说了算。
    
下面一则报道可供大家参考:

一个关系到亿万消费者利益的会议,4个月后全盘托出
----邮电调价听证会上说了些什么?

 
《南方周末》 1999-5-1 10:41:41 


    1998年12月29日、30日,国家计委、信息产业部就邮政、电信资


费调价方案召开听证会。参加听证会的代表有经济、邮政和电信方面的专家、学


者,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邮电经营者、消费者,有关部门和地方物价


部门的代表。会前,信息产业部提交了一份调价方案以供听证。会议讨论情况综


述如下:

    ●听证会这一形式受到高度赞扬

    吕建国(中国联通公司副总经理):这次听证会,广泛征求各界意见,是一


个很大进步,是机构改革后政府职能转变的很好体现。

    万平国(中网公司总裁):调整价格的高低,远远没有这个会议所确定的原


则对将来的作用大。

    杨竖坤(中国消费者协会秘书长):采取听证会的形式,广泛听取有关专家


和有关方面的意见,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知情权”的规定。

    张志乐(中国轻工业报社):通过这次听证会,消费者首次获得价格改革过


程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发表意见的权力,从某种意义上也获得了部分决策权。




    崔荣裕(邮电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这次听证会是价格调整走向法制化、


规范化的开始。

    ●对于听证会的最大意见:用于听证的调价方案缺乏明确的成本测算,调价


理由不充分万平国:邮电资费定价依据不明确,有时是政策性定价,有时依据成


本定价。邮电行业作为重要的公用事业,必须加强成本监督,盈利不能比普通企


业还高。

    吕建国:成本是定价的重要依据,要增加成本的透明度,向社会公布,在此


基础上才能谈怎么调整。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对公用事业的合理利润率做出明确规


定。

    盛洪(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


):由于中国电信在通信行业基本处于自然垄断地位,容易出现夸大成本的现象


。一旦出现亏损,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就要求提高价格,以缓解要求提高管


理水平、降低成本的压力。中国电信说,由于降低价格导致收入减少。这是不准


确的。实际上,降价后,业务量肯定增加,收入会增加,单位固定成本会下降。




    洪秋鲁(中国科学院办公室主任):上调市话通话费和邮政资费的理由不充


分,不知成本是怎么算出来的,是真实成本,还是估算成本。如果是经营不善造


成的高成本,让用户负担,就显然不合理。

    杨竖坤:邮电作为公用事业,应多考虑社会效益,不能成为纯粹的盈利企业




    庄毅(全国人大代表、北京汽车摩托公司信息档案处处长):现在报告的成


本太笼统,没有详细数据,不可信。

    张志乐:今后类似的听证会一定要深入,成本的可信程度和权威性要经过有


关部门和专家审核。要防止“部门保护主义”。

    王学庆(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信息产业部提出的方案,在定价原则


上存在矛盾。如提高市话通话费是为了补偿成本,而联通移动电话成本高又不给


予考虑。

    马宾(甘肃省物价局副处长):信息产业部提出的调价理由不充分,方案中


提出的影响数据不可信。邮电亏损的原因也不完全是资费偏低,如甘肃省邮电行


业职工年工资8500多元,高出其他行业2000—3000元。国家要对邮


电行业亏损问题做深入分析。

    苏晓河(广东省物价局副处长):方案成本测算相当笼统,缺乏透明度。没


有合理的成本就没有合理的价格,达不到依法制价、依法定价的目的。

    陈清涛(黑龙江省物价局副处长):市话调整应首先提供真实成本。据邮电


部经济研究中心的崔主任讲,市话成本是逐年下降的,但据信息产业部提供的数


字,1996年市话成本为0·17元,目前变成了0·24元,前后矛盾,不


知是如何计算出来的?目前打长途每分钟只给市话0·045元,市话怎么能不


亏?据了解,黑龙江邮电部门职工免收电话月租费,每月还免费打200次,这


块是否算到成本中去了?

    王卫国(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迎难(中国工程院):这次听证会还不是


完全意义上的听证会,听证要有提问的程序,这次会议还没有。有些信息不充分


,情况不明确。

    ●对降价普遍表示欢迎,对提价感到承受有一定困难

    苏熙春(海关总署副处长)、马宾:我们很赞成邮电资费的下调,但觉得力


度还不够。

    洪秋鲁:目前科研单位靠行政事业费来支付邮电费用有困难,很多都是靠课


题经费来弥补。如果再上调,科研部门就更困难了。

    梁雄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邮电作为公用事业,首先应


考虑社会效益,它的发展给其他行业带来的效益是无法估量的。

    王学庆:国家正在进行电信体制改革,在重大政策未定之前,对可能涉及体


制改革的资费调整方案,应暂缓出台。

    徐宇良(上海市物价局处长)、王卫国:调高是把调低的损失转嫁到老百姓


、国家企业事业单位身上,是没有理由的。

    ●赞同降低市话初装费和移动电话入网费,但对收取初装费有争议

    盛洪:赞成电信资费总体下调,但不能无限下调,下调过低,就会在供需之


间造成一个很大的缺口,就会再次出现排队等候装电话的现象,又会给有关部门


造成索取各种好处费、乱收费的机会。

    杨竖坤综合消费者的意见提出:初装费即使按方案降低后,和我国居民的收


入相比,仍是高的。初装费的名目和性质也存在问题。到底是消费者对电信企业


的捐献,还是投资,讲不清楚,对消费者没有交代。交了初装费,还要交月租费


,等于自己把东西买回家后,使用时还要交租金,消费者感情上难以接受。

    张志乐、马玉成(浙江省物价局副处长):用户交初装费,又交月租费和通


话费,是重复交费。群众对电信的支持不能是无限度的,这个问题到了该解决的


时候了。电力、铁路、公路,也是基础产业,建设周期更长,资金投入更大,都


可以通过财政税收、发行债券和贷款的办法解决,邮电为什么不行?

    任振铎(世纪互联办公室副主任):初装费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如立即


取消初装费,无论政府、电信企业都面临着两难局面。建议采取渐进的方式,把


初装费一部分作为合理的安装费用,另一部分作为消费者的投资,改为电信债券




    潘志勇(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初装费可以适当降低,但不能取消,否


则财政部门有意见。因为初装费不是企业的收入,而是相当于税。国家收上来,


作为资本金投入电信建设,不能与业务收入混在一起。

    ●赞同取消市话附加费,但对提高市话通话费尚有争议

    吕建国对市话亏损问题提出质疑:一是市话单项成本算不清楚;二是现在中


国电信内部市话与长途电话和移动电话之间,没有按成本结算,如果结算合理(


或执行联通与中国电信之间的结算标准),市话可能就不亏了。

    杨杰(总参通信部参谋):军队的通信设施还比较落后,在很大程度上还有


赖于地方网的支持。希望邮电行业也像其他行业一样,对军队给予特殊关照。

    任振铎建议:市话费可以区分不同用户,采取不同资费政策,例如对商业用


户的价格可以相应高一点。

    潘志勇:市话单独核算是亏损的,但中国的市话与长途电话是联为一体的,


长话盈利,两者抵消,不亏损。所以,不同意市话通话费向上调。

    陈清涛:用户对电话月租费反映较大,认为已交了初装费,就不应再交月租


费。黑龙江人大代表专门写过提案要求取消月租费。

    ●建议暂缓移动电话双向改单向收费

    信息产业部在调价方案中提出,移动电话双向改单向收费,与此同时,固定


电话打移动电话每分钟提到0·26元。多数代表表示反对,理由是:

    1.单向收费对中国联通公司影响较大,不利于电信市场竞争局面的形成。


(略)

    2·移动电话单项成本尚不确定。(略)

    3·利益调整方式不可龋梁健雄认为,按信息产业部的方案,实际上是将移


动电话的负担转嫁给了固定电话。目前世界上包括美国、香港等绝大多数国家或


地区的移动电话都是双向收费。马宾、陈清涛等代表认为,这一方案是一种“劫


贫济富”的政策。马玉成认为,移动电话的问题是收费过高,与固定电话比价不


合理。由于移动电话基本是私人所有,固定电话很大部分由国家或企业负担,如


单纯改单向收费,会增加财政和企事业单位的负担。

    ●赞同降低国际电话通话费(略)

    ●来自ISP(互联网服务商)和寻呼行业的代表强烈要求,降低互联网收


费和出租电路资费(略)

    ●多数代表提出,对邮政资费提价要慎重研究

    杨杰:按信息产业部提出的方案,邮政资费基本上翻了一番。目前,军队受


总体军费控制,又取消了经营性项目,经费十分紧张,提价后将更困难。

    梁雄健:邮政资费从0·50元提高到1元,值得再考虑。现在邮政亏损1


00亿元,调价后只增加16亿元。对邮政部门是补亏16%,但对群众是提价


100%。此外,邮政还存在政策性亏损问题,如机要通信、集邮、报刊发行等


。而且价格的提高,势必影响业务量。

    杨竖坤:邮政资费调整,影响最多的是普通群众,应更多地考虑这个阶层的


承受能力。现在下岗职工很多,邮政调价是否可以缓一缓?

    罗益锋(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化工集团经济技术研究所所长):邮政调价影


响面大,又刚提价不久,是否这一次一定要提价,而且又提那么多,值得考虑。




    庄毅:现在是“经理要员大哥大,小康家庭打电话,穷苦百姓拿手画”。调


价方案主要是增加无电话群众用邮的负担。如果不考虑这部分人的利益,邮政的


公益性就失去了。

    李国华(全国政协委员、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农民赚钱不容易,特别


像泗水县,每个农民每年纯收入只有100—200元,按信息产业部提出的邮


政提价幅度恐怕受不了。包括学校学生,80%来自农村,家庭生活很困难,现


在发一封信已不容易,如果发一封信提到1元钱,值得考虑。过去开会时有过提


案,反映邮电部门的工资是最高的,福利待遇最好,这些是否都包括在成本里面


?如果能从这方面将成本降下来,比一封信涨5角钱作用要大得多。

    马宾:现在是企业改革的关键阶段,在当前物价持续走低的情况下,价格调


控的方向是促进消费。邮政提价幅度很高,间隔时间比较短,又与刺激内需的宏


观形势不相符,会抑制消费,建议暂缓执行或适当少调。

    苏晓河、罗迎难:国家应对邮政采取补贴政策,不能单纯靠调价。邮政调价


影响低收入群众生活,如果调价,幅度也不宜过大。

    陈清涛:一封信只能调到0·80元。

    ●一个重要的问题:邮政、电信资费调整应遵循什么原则?

    1.改革的原则。吕建国、梁雄舰潘志勇等代表认为,资费改革应有利于邮


电体制改革,制定价格要考虑今后改革的需要。

    2.竞争的原则。吕建国、杨竖坤、马玉成等代表提出,邮电资费的改革,


要有利于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形成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保护竞争,就是保护


了群众最大的利益。戴焕忠(北京市人大代表、华讯集团总裁)认为,此次调价


方案,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保护竞争的原则。如果调整资费不考虑竞争


的原则,社会后果是十分严重的。盛洪、丁铭(中国联通公司运营部副部长)等


代表提出,邮电资费的调整,要在电信资源方面给竞争者提供公平的价格,还要


防止中国电信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如拖延入网时间等限制竞争,这方面也应有明


确的规定。李国华认为,过去中国电信一统天下,老百姓吃够了苦头。王学庆提


出,现在邮电行业资费水平高、服务质量差,主要原因一是政企不分,二是垄断


。信息产业部提出的方案,在很大程度上不刺激竞争。

    3.发展的原则。万平国、潘志勇、苏晓河、徐宇良、罗迎难等代表认为,


资费的改革,不能仅有利于邮政或电信单个业务的发展,要从大局出发,要适应


技术进步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国家对信息化的高度要求。如光纤和传输线


路,建设投资虽然大,但它的容量如此之大。如果制定一个合理的资费标准,让


大量想用的人都用得起,成本就会降下来,消费者从中受益,国家也避免了重复


建设。赖卫华(国家信息中心项目经理)提出,考虑资费政策时必须考虑技术进


步,电信资费宜降不宜涨。

    4.公平负担的原则。杨竖坤反映,1998年消费者协会收到2万多件投


诉,反映电信计费方式不合理。如市话按3分钟收费,消费者只打了几秒钟,也


要按3分钟收费,极不公平。现在,很多国家实行按10秒钟计费,希望我们也


有所改进。陈清涛也建议,将市话改为按1分钟计费。5.市场的原则。庄毅提


出:信息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承担着重要任务,在制定资费方案时,


要考虑这个因素,努力扩大邮电市常



----邮电调价听证会上说了些什么?

 
《南方周末》 1999-5-1 10:41:41 


    1998年12月29日、30日,国家计委、信息产业部就邮政、电信资

费调价方案召开听证会。参加听证会的代表有经济、邮政和电信方面的专家、学

者,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邮电经营者、消费者,有关部门和地方物价

部门的代表。会前,信息产业部提交了一份调价方案以供听证。会议讨论情况综

述如下:

    ●听证会这一形式受到高度赞扬

    吕建国(中国联通公司副总经理):这次听证会,广泛征求各界意见,是一

个很大进步,是机构改革后政府职能转变的很好体现。

    万平国(中网公司总裁):调整价格的高低,远远没有这个会议所确定的原

则对将来的作用大。

    杨竖坤(中国消费者协会秘书长):采取听证会的形式,广泛听取有关专家

和有关方面的意见,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知情权”的规定。

    张志乐(中国轻工业报社):通过这次听证会,消费者首次获得价格改革过

程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发表意见的权力,从某种意义上也获得了部分决策权。



    崔荣裕(邮电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这次听证会是价格调整走向法制化、

规范化的开始。

    ●对于听证会的最大意见:用于听证的调价方案缺乏明确的成本测算,调价

理由不充分万平国:邮电资费定价依据不明确,有时是政策性定价,有时依据成

本定价。邮电行业作为重要的公用事业,必须加强成本监督,盈利不能比普通企

业还高。

    吕建国:成本是定价的重要依据,要增加成本的透明度,向社会公布,在此

基础上才能谈怎么调整。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对公用事业的合理利润率做出明确规

定。

    盛洪(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

):由于中国电信在通信行业基本处于自然垄断地位,容易出现夸大成本的现象

。一旦出现亏损,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就要求提高价格,以缓解要求提高管

理水平、降低成本的压力。中国电信说,由于降低价格导致收入减少。这是不准

确的。实际上,降价后,业务量肯定增加,收入会增加,单位固定成本会下降。



    洪秋鲁(中国科学院办公室主任):上调市话通话费和邮政资费的理由不充

分,不知成本是怎么算出来的,是真实成本,还是估算成本。如果是经营不善造

成的高成本,让用户负担,就显然不合理。

    杨竖坤:邮电作为公用事业,应多考虑社会效益,不能成为纯粹的盈利企业



    庄毅(全国人大代表、北京汽车摩托公司信息档案处处长):现在报告的成

本太笼统,没有详细数据,不可信。

    张志乐:今后类似的听证会一定要深入,成本的可信程度和权威性要经过有

关部门和专家审核。要防止“部门保护主义”。

    王学庆(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信息产业部提出的方案,在定价原则

上存在矛盾。如提高市话通话费是为了补偿成本,而联通移动电话成本高又不给

予考虑。

    马宾(甘肃省物价局副处长):信息产业部提出的调价理由不充分,方案中

提出的影响数据不可信。邮电亏损的原因也不完全是资费偏低,如甘肃省邮电行

业职工年工资8500多元,高出其他行业2000—3000元。国家要对邮

电行业亏损问题做深入分析。

    苏晓河(广东省物价局副处长):方案成本测算相当笼统,缺乏透明度。没

有合理的成本就没有合理的价格,达不到依法制价、依法定价的目的。

    陈清涛(黑龙江省物价局副处长):市话调整应首先提供真实成本。据邮电

部经济研究中心的崔主任讲,市话成本是逐年下降的,但据信息产业部提供的数

字,1996年市话成本为0·17元,目前变成了0·24元,前后矛盾,不

知是如何计算出来的?目前打长途每分钟只给市话0·045元,市话怎么能不

亏?据了解,黑龙江邮电部门职工免收电话月租费,每月还免费打200次,这

块是否算到成本中去了?

    王卫国(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迎难(中国工程院):这次听证会还不是

完全意义上的听证会,听证要有提问的程序,这次会议还没有。有些信息不充分

,情况不明确。

    ●对降价普遍表示欢迎,对提价感到承受有一定困难

    苏熙春(海关总署副处长)、马宾:我们很赞成邮电资费的下调,但觉得力

度还不够。

    洪秋鲁:目前科研单位靠行政事业费来支付邮电费用有困难,很多都是靠课

题经费来弥补。如果再上调,科研部门就更困难了。

    梁雄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邮电作为公用事业,首先应

考虑社会效益,它的发展给其他行业带来的效益是无法估量的。

    王学庆:国家正在进行电信体制改革,在重大政策未定之前,对可能涉及体

制改革的资费调整方案,应暂缓出台。

    徐宇良(上海市物价局处长)、王卫国:调高是把调低的损失转嫁到老百姓

、国家企业事业单位身上,是没有理由的。

    ●赞同降低市话初装费和移动电话入网费,但对收取初装费有争议

    盛洪:赞成电信资费总体下调,但不能无限下调,下调过低,就会在供需之

间造成一个很大的缺口,就会再次出现排队等候装电话的现象,又会给有关部门

造成索取各种好处费、乱收费的机会。

    杨竖坤综合消费者的意见提出:初装费即使按方案降低后,和我国居民的收

入相比,仍是高的。初装费的名目和性质也存在问题。到底是消费者对电信企业

的捐献,还是投资,讲不清楚,对消费者没有交代。交了初装费,还要交月租费

,等于自己把东西买回家后,使用时还要交租金,消费者感情上难以接受。

    张志乐、马玉成(浙江省物价局副处长):用户交初装费,又交月租费和通

话费,是重复交费。群众对电信的支持不能是无限度的,这个问题到了该解决的

时候了。电力、铁路、公路,也是基础产业,建设周期更长,资金投入更大,都

可以通过财政税收、发行债券和贷款的办法解决,邮电为什么不行?

    任振铎(世纪互联办公室副主任):初装费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如立即

取消初装费,无论政府、电信企业都面临着两难局面。建议采取渐进的方式,把

初装费一部分作为合理的安装费用,另一部分作为消费者的投资,改为电信债券



    潘志勇(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初装费可以适当降低,但不能取消,否

则财政部门有意见。因为初装费不是企业的收入,而是相当于税。国家收上来,

作为资本金投入电信建设,不能与业务收入混在一起。

    ●赞同取消市话附加费,但对提高市话通话费尚有争议

    吕建国对市话亏损问题提出质疑:一是市话单项成本算不清楚;二是现在中

国电信内部市话与长途电话和移动电话之间,没有按成本结算,如果结算合理(

或执行联通与中国电信之间的结算标准),市话可能就不亏了。

    杨杰(总参通信部参谋):军队的通信设施还比较落后,在很大程度上还有

赖于地方网的支持。希望邮电行业也像其他行业一样,对军队给予特殊关照。

    任振铎建议:市话费可以区分不同用户,采取不同资费政策,例如对商业用

户的价格可以相应高一点。

    潘志勇:市话单独核算是亏损的,但中国的市话与长途电话是联为一体的,

长话盈利,两者抵消,不亏损。所以,不同意市话通话费向上调。

    陈清涛:用户对电话月租费反映较大,认为已交了初装费,就不应再交月租

费。黑龙江人大代表专门写过提案要求取消月租费。

    ●建议暂缓移动电话双向改单向收费

    信息产业部在调价方案中提出,移动电话双向改单向收费,与此同时,固定

电话打移动电话每分钟提到0·26元。多数代表表示反对,理由是:

    1.单向收费对中国联通公司影响较大,不利于电信市场竞争局面的形成。

(略)

    2·移动电话单项成本尚不确定。(略)

    3·利益调整方式不可龋梁健雄认为,按信息产业部的方案,实际上是将移

动电话的负担转嫁给了固定电话。目前世界上包括美国、香港等绝大多数国家或

地区的移动电话都是双向收费。马宾、陈清涛等代表认为,这一方案是一种“劫

贫济富”的政策。马玉成认为,移动电话的问题是收费过高,与固定电话比价不

合理。由于移动电话基本是私人所有,固定电话很大部分由国家或企业负担,如

单纯改单向收费,会增加财政和企事业单位的负担。

    ●赞同降低国际电话通话费(略)

    ●来自ISP(互联网服务商)和寻呼行业的代表强烈要求,降低互联网收

费和出租电路资费(略)

    ●多数代表提出,对邮政资费提价要慎重研究

    杨杰:按信息产业部提出的方案,邮政资费基本上翻了一番。目前,军队受

总体军费控制,又取消了经营性项目,经费十分紧张,提价后将更困难。

    梁雄健:邮政资费从0·50元提高到1元,值得再考虑。现在邮政亏损1

00亿元,调价后只增加16亿元。对邮政部门是补亏16%,但对群众是提价

100%。此外,邮政还存在政策性亏损问题,如机要通信、集邮、报刊发行等

。而且价格的提高,势必影响业务量。

    杨竖坤:邮政资费调整,影响最多的是普通群众,应更多地考虑这个阶层的

承受能力。现在下岗职工很多,邮政调价是否可以缓一缓?

    罗益锋(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化工集团经济技术研究所所长):邮政调价影

响面大,又刚提价不久,是否这一次一定要提价,而且又提那么多,值得考虑。



    庄毅:现在是“经理要员大哥大,小康家庭打电话,穷苦百姓拿手画”。调

价方案主要是增加无电话群众用邮的负担。如果不考虑这部分人的利益,邮政的

公益性就失去了。

    李国华(全国政协委员、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农民赚钱不容易,特别

像泗水县,每个农民每年纯收入只有100—200元,按信息产业部提出的邮

政提价幅度恐怕受不了。包括学校学生,80%来自农村,家庭生活很困难,现

在发一封信已不容易,如果发一封信提到1元钱,值得考虑。过去开会时有过提

案,反映邮电部门的工资是最高的,福利待遇最好,这些是否都包括在成本里面

?如果能从这方面将成本降下来,比一封信涨5角钱作用要大得多。

    马宾:现在是企业改革的关键阶段,在当前物价持续走低的情况下,价格调

控的方向是促进消费。邮政提价幅度很高,间隔时间比较短,又与刺激内需的宏

观形势不相符,会抑制消费,建议暂缓执行或适当少调。

    苏晓河、罗迎难:国家应对邮政采取补贴政策,不能单纯靠调价。邮政调价

影响低收入群众生活,如果调价,幅度也不宜过大。

    陈清涛:一封信只能调到0·80元。

    ●一个重要的问题:邮政、电信资费调整应遵循什么原则?

    1.改革的原则。吕建国、梁雄舰潘志勇等代表认为,资费改革应有利于邮

电体制改革,制定价格要考虑今后改革的需要。

    2.竞争的原则。吕建国、杨竖坤、马玉成等代表提出,邮电资费的改革,

要有利于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形成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保护竞争,就是保护

了群众最大的利益。戴焕忠(北京市人大代表、华讯集团总裁)认为,此次调价

方案,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保护竞争的原则。如果调整资费不考虑竞争

的原则,社会后果是十分严重的。盛洪、丁铭(中国联通公司运营部副部长)等

代表提出,邮电资费的调整,要在电信资源方面给竞争者提供公平的价格,还要

防止中国电信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如拖延入网时间等限制竞争,这方面也应有明

确的规定。李国华认为,过去中国电信一统天下,老百姓吃够了苦头。王学庆提

出,现在邮电行业资费水平高、服务质量差,主要原因一是政企不分,二是垄断

。信息产业部提出的方案,在很大程度上不刺激竞争。

    3.发展的原则。万平国、潘志勇、苏晓河、徐宇良、罗迎难等代表认为,

资费的改革,不能仅有利于邮政或电信单个业务的发展,要从大局出发,要适应

技术进步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国家对信息化的高度要求。如光纤和传输线

路,建设投资虽然大,但它的容量如此之大。如果制定一个合理的资费标准,让

大量想用的人都用得起,成本就会降下来,消费者从中受益,国家也避免了重复

建设。赖卫华(国家信息中心项目经理)提出,考虑资费政策时必须考虑技术进

步,电信资费宜降不宜涨。

    4.公平负担的原则。杨竖坤反映,1998年消费者协会收到2万多件投

诉,反映电信计费方式不合理。如市话按3分钟收费,消费者只打了几秒钟,也

要按3分钟收费,极不公平。现在,很多国家实行按10秒钟计费,希望我们也

有所改进。陈清涛也建议,将市话改为按1分钟计费。5.市场的原则。庄毅提

出:信息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承担着重要任务,在制定资费方案时,

要考虑这个因素,努力扩大邮电市常


--
※ 修改:.yongwa 于 May  3 02:24:47 修改本文.[FROM: 202.96.191.124]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91.124]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