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odo24()
整理人: Netease(1999-09-25 14:54:06), 站内信件
|
世纪末中国IT八大悬念
曹彦彬
一.上网人数可创新高
资费调整成为前提
Internet在如今的时代自然还是一个颇为时髦的词汇,但同时
中国网络的发展速度无容质疑也是非常令人惊叹的。根据CNNIC在
其99年会上发布的《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来看,截止
到1998年12月31日止,我国上网计算机数为74.7万台,上网用户达
到了创记录的210万。CN下注册的域名总数为18396个,WWW站点数量
为5300个。我国国际线路的总带宽达143兆256K。这和1997年11月及
1998年7月分别公布了数据相比,增幅在某些部分甚至超过了200%。
世纪末中国互联网使用用户据乐观估计有望达到400万。当然,
一些制约网络发展的因素也在逐渐显现出来,其中最为关键的是
网速和上网资费的问题。在《统计报告》中有数据表明,用户认为目前
国内Internet使用方面最令人失望的是因素分别为“速度太慢”(
占92%),“收费太贵”(占74%)和“中文信息不够丰富”(占49%)。
对于网络速度问题,国内的总带宽在经过97和98年的多次扩充后
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并且北京163的出口将在年内由原来
的100M扩大到655M。现在普通拨号用户上网速度的瓶颈已经转移
到了各省市和总出口之间的带宽大小和普通的PSTN电话网的限制
等因素上,但随着上网人数在99年的大幅增加,中国网络出口问
题在一定时间内仍将成为一个较为主要的限制因素。
和网络出口等技术性问题相比,国内网络运作的资费调整就显
得更加的引人注目。目前普通上网用户的网络使用费用和实际收入
的比值已经大大超过了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等级,对于几乎所有的非
中国电信系统的ISP而言,其租用通讯线路等支出也占了总支出额
的大部,这样的结构对于中国IT业的发展无疑是不利的,而造成
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便是中国电信的垄断地位。根据信息产业部
于2月初提交的中国电信最终分割方案来看,这一拥有估计资产达
五千六百亿元,业务量占中国市场的百分之九十五巨型企业将在
近期用“竖割”的方式分割成无线寻呼公司、移动通信公司和固
定电话公司,以引进竞争机制,促进市场良性发展。并且也将于
3月出台关于电话初装费,手机入网费及网络费用等方面的新措施。在
这样的前提下,无论对电信业务在世纪末中国更加广泛的普及和99
政府上网年等方面都将起到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二.电子商务水中望月
前进道路困难重重
电子商务这一概念在中国的普及无疑是IBM公司的功劳,但在98
年各媒体上大作文章的IBM恐怕也没料到电子商务在IT急速发展的
国内也是一块不那么可口的蛋糕,大家都闻到了扑面而来的香味,
而真正吃进嘴里的却寥寥无几。E-Business其实并不只是一个硬件
组合加上一套操作方案,它在国内将面临着许多体制上的阻碍。
就拿普通最终用户所可以接触到的网络购物而言,在美国仅仅98年
圣诞期间网上零售额就达到了23亿美元,与此同时北京某著名商
场的网上购物中心在开业后的两个多月里累计销售额才刚刚过万。
这样的对比几乎能让所有人灰心丧气,但前不久来华的《数
字化生存》作者尼葛罗庞帝却在其演讲《数字世界与数字中国》
中指出了“中国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在2000年达到1万亿美元的
市场份额”等似乎有些遥远的道路。电子商务难道真的只是一个
数字或市场份额上的问题吗?
E-Business和传统的商业模式相比的确有着无与伦比的优越之处,
但它的普及不仅仅需要IT业的发展。另外如相配套的法律体系,电子
货币交割模式的建立和消费者购买观念的改变等都将成为其发展或
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试想仅仅通过某一网站对一件商品的大概有
了“数字化”的了解后还要通过普通的邮局汇款模式进行购买的商业
操作手段又如何能够提高电子商务的市场份额呢?电子商务在如今的中国
还是一种前卫的时髦而已,它前方的路还很长。
三.千年虫蓄势待发
Y2K仍是悬念
世纪末给IT业带来了无数的机会,也同时不忘创造一点遗憾,一点
无法量化的遗憾。Y2K问题对于普通的电脑使用者而言其实并不会有多少
实质性的影响,而它到底会造成多大的灾难性后果目前也无人能下定论。
这似乎是一个真正的悬念,就像诺查丹玛斯的世纪末预言一样不可琢磨。
但至少它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也有越来越多的IT厂商或用户因
此而大发横财或大伤脑筋。是祸,是福或非祸,非福?只有时间能给出
答案。
四.门户网站风光不在
虚拟社区渐成正果
“门户”(portal)完全称得上是目前网络世界最时新的一个词汇。
许多ICP将其看作自己的救命稻草,赶时髦般地将自己的站点改版为
门户网站。短短半年时间国内的网易(www.netease.com),163电子
邮局(www.163.net),Chinabyte(www.chinabyte.com),新浪网(
www.sina.com.cn)等知名ICP都争先恐后地推出自己的门户网站,而
其模式无非是搜索引擎加新闻大杂烩的综合体。以主推新闻的新浪网(
原利方在线)为例,它的改版无疑获得了更多人次的访问量,而其网站
操作模式却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可忽视的问题。新浪网的新闻来源大多
是其它报刊的电子版,而真正“原创”的内容却少之又少,纵观国外
门户网站成功的情况,几乎没有仅仅依靠其它网站的内容就能生存的先例,
如果在既有信息来源没有达到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前提下以一定范围
内的“全”是无法做到真正的“门户”级别的,顶多还只是一个搜索引擎
而已,而且网络信息的版权问题也在不断让网站的制作者们感到头痛。
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思考所谓的“门户网站”是否适合中国互联网络的现状,
这真是一剂包治百病的良药吗?
在门户网站暂时风光的同时,由网易推出的“虚拟社区”概念也在
将普通的BBS扩展到了一个更新更高的层次。从纯技术的角度看,虚拟社区
在一定程度上仅仅是网站化图形化了的BBS,但在这样的一种特殊基础
上的“社区”将获得数量非常巨大的固定访问流量,即用一种感情因素
主动地让访问者一次又一次地回到其实由访问者自己创建的世界当中去。
运作成本很低但蕴含的潜力却不可估量,看来网易再一次走到了前面,虽
然虚拟社区在国外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
五.免费服务等待输血
个人定制方兴未艾
免费二字永远是因特网的主题,免费信息,免费服务使不少刚上网
的新手们赞叹不已。国内的免费服务虽然并没有多少创新,但以此为契
机打开市场的例子却数不胜数。但看到免费Email,免费主页空间漫天
飞舞的情景仍然延续在1999时,我们或许也该冷却一下发热的大脑,用
第三只眼睛看看免费二字之后的问题。
免费带来的是大量的客户,而似乎相对应的仅仅是需要一些硬件上的投
入,然后就可以坐享其成紧接而来巨大的访客流量了。但国内ICP提供
的免费服务,无非以Email和个人主页空间为主,而大多数的Free Email
都仅仅是通过购买第三方的WebMail系统进行操作,这就造成了众多
原本名不见经传的站点通过同一套系统,同一套模式在同一个领域进行
同一种竞争争夺并不是十分可观的用户。这种毫无创新的手法只能在刚
开始时带来不多的一点新鲜感,对用户而言这是一种可有可无的选择。
同时服务商本身还要承担信息服务的风险,一旦被“套牢”很难全身而
退,看来“免费”二字也不是什么仙丹妙药,只有创新才是唯一出路。
“个人定制”对于国内的网络使用者而言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
但国外的IT媒体如Yahoo,CNN等则早已将信息个人化作为免费服务的突破口。
个人定制即根据不同用户对信息的不同需求将网站个人化,对不同的
访问对象提供不同的网站内容。这将在很快成为国内IT网站的一大发
展方向,像ChinaByte最近推出的“我的搜索客”(http://my.cseek.com)
可谓已经有了一些个人定制的雏形。世纪末的中国IT在呼唤英雄的同时
也应该呼唤创新,而个人定制概念的引入也许将成为一块不错的敲门砖,
虽然离成型还略有时日,但至少让我们看到了前方,看到了希望。
六.黑客现象愈演愈烈
完善法规势在必行
黑客在不久以前似乎还只是一种遥不可及的东西,但在98年短短365天
内就以惊人的速度普及到了绝大多数网民的心中。这一本该不被人们接受的
词汇竟成了一种流行,不少网络爱好者以成为黑客为追求目标,一些已经
成为黑客的先行者们也在不断解释自己和所谓的怪客(Cracker)在“本质”上
的区别。这让不少站点被黑,帐号被盗的受害者们感到黑客难道还真是善类,
还应该受到保护和拥戴?从98年已经发生为数不少的信息类犯罪案例来看,
黑客现象已经不能仅仅从道德的角度进行抨击和反抗了,无论是擅自修改他人
网页,盗用他人帐号还是对网络系统进行破坏都应该在法律上有章可循。刚刚
起步的中国IT需要的是更多的关怀和发展,而不是类似黑客的糟粕。
七.IT媒体规范化操作
职业撰稿成为主流
由于IT业目前所处的特殊地位,中国的IT媒体也在不长的一段时间里从
无到有,逐渐成为了一道绚丽的风景线。各种IT业界的刊物,网站层出不
穷,随之而来的规范化操作问题也将在世纪末逐渐被更多的人所重视。由于
目前的媒体大多都向公开范围征稿,所以稿件的质量可谓是参差不齐,并且
抄袭和一稿多投现象较为严重。而国外较为成功的媒体大多采用了职业撰
稿人制,不但稿件质量有所保证,撰稿人自身的影响对读者而言也是一种
无形的吸引力。目前国内虽然也有一些准职业撰稿人,但大多仅仅是靠自身
的兴趣进而进行创作,缺乏系统的组织和丰富的IT经验。但就其趋势来看,
在99年应该有实质性的发展,IT撰稿成为一种职业之日已经不再遥远。
八.传统媒体不甘寂寞
网络广告渐成焦点
如今的平面媒体拥有网络版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到目前为止不但
国家级报刊大多上网,就连部分地方一级的媒体也对网络不再等闲视之。
这种现象在99年一定还会有很大发展。与此同时一种新形式的广告--网络广告
也会由于广告载体的电子化而更加普及开来。网络广告和传统广告的最大
区别在于点击广告图标阅读信息者即为对产品有兴趣的潜在客户,从而使广告可 以
有的放矢。网络广告同时也不存在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就目前国内
著名ICP公布的广告收费标准来看,一般日访问量超过8万人次的网站的
网络广告每CPM(COST PER THOUSAND,每千人次访问收费)不会超过35美
元,相比下来要比传统媒体上的广告费用少得多。当然,网络广告在国
内的影响力上还有很大的不足,但网络这一新兴的广告媒介一定会在不
长的时期内有长足的进步,并将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本文版权由原作者和《证券时报》共同所有!
-- 无需签名档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3.208.6.8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