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uckymouse()
整理人: happywang(2000-02-02 23:04:39), 站内信件
|
新中国电信之最篇(上) 1958年,国内第一座大规模的现代化电报局所在北京电报大楼建成。 1958年,我国第一条微波电路建成。 1958年8月1日,邮电部门研制成国产第一部12路载波电话。 1960年1月1日,邮电部门研制出第一套1000门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设备,在上海 吴淞电话局开通使用。 1964年10月1日,北京至天津60路微波试验段建成,并首次在两地间利用微波中继电 路传送电视节目。 1980年,珠海市邮电局开始敷设珠海、香港至澳门12.23公里的高频对称电缆,开 通了2部12路载波机,因此成为国内首个与澳门实现有线电话通信的城市;1980年12月2 4 日,福建省邮电管理局从日本引进的市话万门程控交换机和500线长途交换机先后于1 982 年11月27日、1983年8月6日在福州开通投产。万门程控的整个工程包括一个万门市 话局、一个有560条长途电话交换系统的长途局和62系统的DDL—30型设备。全国首套万 门程控交换设备最早在福州投入使用。 1981年,广州市电信局引进开通了国内首套公众自动转报系统,使电报转报完全实 现了自动化。 1982年,武汉市话线路安装了国内自行研制的市话中继光纤通信系统,这是我国首 条市话中继实用光纤通信系统;中国自行设计的8频道公用移动电话系统在上海投入运营 。这是国内最早正式对外开放移动电话业务的城市。 1983年1月26日,我国第一个全县城乡自动电话网在广东南海县建成。 1984年上海贝尔有限公司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制造程控交换机的中外合资企业; 广州市电信局在国内最早开通数字寻呼系统;1984年5月26日,我国第一个万门以上大容 量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系统在天津建成投产;1984年12月1日,深圳市电信管理发展公司 与香港传呼通信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深圳无线电信传呼有限公司”首次开办国内第一 家传呼台,当时用户不足千人。 1985年,深圳深大电话有限公司从香港引进瑞士磁卡电话机,成为全国最早引进使 用磁卡的城市;该公司设计发行首套电话磁卡(又称绿箭卡)。磁卡一套三枚,面值分 别为12 元、25元和50元,均采用白底绿箭头(指示插卡方向)黑色磁条的图案,并附中 英文对照文字,这是我国第一套公开发行和使用及进入国际集卡市场交流的电话磁卡; 1985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在国内率先召开全省通信工作会议,并发布《关于加速邮电通 信建设的若干规定》;广东省首次开通数字微波通信;1985年10月25日,深圳市邮电局 中心报房电传机全部实现电子化,成为国内第一家全电子电传机的报房;同年11月,全 国最大的国产纵横制自动交换机万门局在北京东长安街建成;同年12月,全国第一个省 内公众快速传真通信网在江苏省建成。 新中国电信之最篇(中) 1986年2月13日,中国最长的通信电路———北京至南极长城卫星通信电路开通;新 中国建国以来第一部省级邮电志书是《吉林省志*邮电志》。该书分为机构、邮政、电 信、经营管理篇。以简洁的语言叙述了自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吉林省开办近代邮 政到1985 年间各个不同历史时期该省邮电发展的历史; 1986年10月20日,邮电部第一研究所研制成功国产第一台2000门程控数字交换机;国 内第一个程控交换局在合肥开通,市内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22万多门。 1987年1月10日,福州—厦门的第一条全部国产数模兼容微波干线工程试通成功;福 建省泉州市、晋江县邮电局从日本引进F150型12000门程控系统,并在安海、石狮设模块 局,这是我国第一个跨县的程控电话本地网。 1988年10月,国内最长的光缆干线———宁汉渝光缆通过国家验收并投入使用。 1989年,福建省邮电管理局与邮电部第一研究所共同研制出国内首套BJC128256路微 机程控转报系统并投入运行;广东省首次开办全国第一大联网126寻呼台; 1989年11月12 日,全国城市中第一个实行统一七位号码制的是上海电话网。 1990年5月11日,我国首条引进的大容量数字微波设备生产线在邮电部北京通信设备 厂建成投产;同年,福建省邮电管理局与南京邮电学院共同研制出第一个彩色电视会议 电话系统并投入运行。 1992年5月22日,国内第一套小同轴3600路载波通信系统通过部级验收正式开通;同 年,海南成为我国最早完成省内无线寻呼联网的省份;邮电科学技术研究院在国内首先 开始移动通信设备的研究开发;同年11月22日,上海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电话交换机容 量突破100万门的城市。 1993年,广州市电信局成为全国最早起步建设异步转移模式(ATM)试验网的机构;
1993 年7月12日,我国第一个可视图文业务网在上海正式向公众开放; 1993年8月14日,北京至香港首次开通NO.7信令电路; 1993年9月4日,天津在国内第一个实现本地电话网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 1994年,广汕SDA622兆光通信系统和粤港2.4GBS环路同步数字光缆传输系统先后开 通,这在全国尚属首次;广东省最早在全国开通数字移动通信; 1994 年6月9日,黑龙江省建成国内迄今最大的移动电话漫游网; 1994年6月28日,“首届中国·国际电话磁卡展览”在南昌市举办; 1994年7月1日,国内迄今最大的跨省市移动电话网———京津冀移动电话实行联网并 自动漫游; 1994年8月30日,我国首次发行中国通用电话磁卡; 1994年11月21日,中国与朝鲜间首条国际光缆开始敷设; 1994年12月4日,福建省各地市全部建成大本地网,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城乡电话七 位编号,无四位长途区号的省份。 新中国电信之最篇(下) 1995年6月28日,江西省电话磁卡协会主办的《电话卡报》(月刊)正式创刊,成为 国内首张省级电话卡协会会刊;1995年,广东省建成国内最大的移动通信网,总容量达 140 万户;同年,我国传输容量最大的无中继波分复用光纤通信系统在深圳—广州光纤 干线上安装并试运行;同年,全国第一家上市通信企业是深圳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其自主开发研制的产品有ZXJ10数字程控交换机。 1996年1月,我国首次大规模的电话磁卡知识竞赛在南昌进行。此大型活动由江西省 电话磁卡协会主办,国内约有20多个省市的卡迷参加了这次活动;同年,大唐电信集团 研制出国内首套GSM移动通信系统设备;1997年8月,江苏省建成了全国第一家与国家网 连通的覆盖全省各市、县的省内智能网,并陆续开放有300、800、虚拟网等多种业务。
1998年,国内省级首部长途电信线务部门志为《广西长途电信线务志》。该书上溯 到清光绪八年(1882年)创建广西第一条电报线路,下限至1995年末。该书较为全面系 统地记述了“八桂大地”长途电信线务事业的发展历程。由广西长途电信线务编写;同 年8月,大唐电信集团与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贵州省铜仁地区开通了国内首家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通信系统设备;同年,我国第一条数字电报电路在南京至连云 港正式开通运行。 1999年,国内首条带状光缆串联生产线在江苏永鼎集团开通并投入运行。这也是世 界上第一条将OFC45带状光缆大套管生产线和OFC60光缆护套生产线结合起来的串联生产 线;我国第一条波分复用干线成功地敷设在成都至重庆之间。该线路采用阿尔卡特最先 进的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可在每对光纤上提供速度达2.5Gbps的八条信道传输功能,信号 传输距离达 420公里。 1999年5月,广东在国内第一个启动移动信令本地网工程;同年7月22日,在信息产 业部移动通信局、中国电信等单位协作下完成了本世纪最大规模的GSM移动电话号码升位 行动,此次升位使我国移动通信号码资源扩大10倍。 1999年,大唐电信公司自主开发生产出国内首套CDMA蜂窝移动交换系统。它由M30— C 移动交换机、HLR30—C归属位置寄存器和操作中心(OMC)组成;同年,北京和记电气 设备有限公司成立。这是国内首家专门生产手机电池,并为国内手机市场提供配套电池 的合资公司。 ----中国邮电博物馆程京生 ----------------------------------------------------------------------------
-- ※ 来源:.网易 BBS bbs.netease.com.[FROM: 202.106.253.2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