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bzj(一知半解)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1 00:01:46), 站内信件
|
四弘誓愿——初悟《六祖坛经》(46)
☆☆☆个人意见☆☆☆
[善知识,既忏悔已,与善知识发四弘誓愿。各须用心正听:自心众生无边誓
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善知
识,大家岂不道众生无边誓愿度?恁么道,且不是惠能度。]
善知识,无相忏悔已经说完了,应于发四弘誓愿。
这里提一下“四弘誓愿”#一切菩萨于因位时所应发起的四种誓愿。又称四弘誓、四弘愿行、四弘行愿、四弘愿。略称四弘,或称总愿。#
#则多取‘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四句。#
好了,看看六祖为我等所传的“四弘愿”
“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
和一般说的“四弘誓愿”有点不同,加上了自心和自性。
所以六祖要我们先度的是我们自心的众生。
和一般所说的,度世间的凡人、众生不同。可以这样来理解一下。
度自心众生,即是度己;度己及人,即是度众生。
不要心生分别心,说六祖所传是度己的法门,是小乘法。所以应知六祖所传的还是大乘法。
只是六祖是在这强调,度的是自心众生,即下段说的“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
可以说,无论是度己还是度人,只要可以令人远离这些所谓的“众生”就是真度了。
明白了这点就不要生疑说:六祖所传“四弘誓愿”是不是有错了。
请念:
“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
合十
在这段的后面有一句话,有不同的理解的,因版本的不同也会有出入,好在那不是重点。
可以这样理解:善知识,大家会说,怎么不是说“众生无边誓愿度”呢?
为什么说“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也不是说慧能度呢?而说自性自度呢?
这里就是有两个问题:
一、怎么不说““众生无边誓愿度”呢,而说“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
二、怎么不是说,慧能大师度众生,而是说自性自度呢。
(待续……)
释:()
各位善知識,你們既知懺悔後,再與你們發四宏誓願。你們每人要正心誠意地聽。?自己心裡頭的眾生無邊要發願度。?自心煩惱無量要發願斷。?自性法門無盡誓願學。?自性裡無上佛道,各人皆要發願來成就。各位都是有智慧的人,你們不是發願說眾生無邊誓願度嗎?怎樣度眾生呢?這不是惠能我來度你們各位眾生,而是自性自度。
解:()
(七)既懺悔已,發四宏誓願一段,懺悔而後,人心感覺空寂無事,稍懈則習氣復至,故必以事抵之使勤於事,移心於未來誓願上,以堅其心,以固其行,六祖故教以誓願之法,再使之放心也。
(八)此段重在自字,可見處處不離本心地,心地二字,即心與性合言之也,宗下言心即是性,每每不分,以明心即見性,體用不可分為二。下文自皈依佛三句,此自字,不可作從字解,要作自己解,方為切實,且會三寶於一體,明自性三寶也
注:本文中[]中的是《坛经》中原文。释:()中的是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中的原文。解:()中是大鑑禅师法宝坛经述旨原文。##中是参《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四弘誓愿】【愿】要看可到这来 http://fxys.xilubbs.com/
---- 《佛心医术》fxys.go.163.com 以禅为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