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rocking75(西蜀后觉)
整理人: raindot(2001-08-03 13:16:50), 站内信件
|
面对夕阳品人生 —— 我看“放下”
人生路途遥,
世事难周全。
成败谁能料,
全在自心安。
由于个人的社会存在与经历的不同,每个人都会走过一条各有特色的人生旅途。但,所有的人生道路上都会有曲折与顺畅、坎坷与平坦、下坡与上坎,人人都会遇到失败与成功、沉落与成就、遗憾与如愿。在顺畅的平坦道上坎登高和因成功有成就如愿时,都会心安理得欣欣然。临曲折的坎坷路下坡低处和遇失败而沉落遗憾时,常感不平满怀凄凄然。欣欣然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见到、听到的提醒是:祝贺你、别骄傲、再努力;凄凄然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见到、听到的奉劝是:放开些、别计较、往前看……。其实,这些提醒和奉劝归结到人生哲理的高度,就是两个字:放下。然而,综观世事,能作到“放下”的有多少呢?
何谓“放下”?
如何“放下”?
借一则《佛教故事》来说明:
一位修行高深的大和尚带着侍者小和尚云游四海。一天,来到一条大河边。河水并不深,但水流却湍急。河上无桥亦无船,只能涉水而渡过。两个和尚脱下云鞋正欲下水,但见一位青春少女急冲冲来到河边,一见流水浪花,面容失色,踌躇不前。
大和尚见此情景上前问讯:女施主有何难处?
那女子回话:师傅慈悲,小女子有急事要过河,无奈胆小力弱,不敢下河。
大和尚呵呵一笑道:这有何难,贫僧渡你!
见女子允诺。大和尚便将那女子背起,慢慢地小心涉水而过。到得对岸,大和尚放下女子。那女子谢过而去。两和尚穿上鞋袜,继续赶路。
未走几步,大和尚见小和尚神色有变,口中喃喃自语,似乎有些不满。
大和尚便问小和尚:你有何事存心,说来听听!
小和尚回话:色为佛门大忌。男女授受不清。师傅却身背女子,如此不守清规,何以修行?
大和尚闻言哈哈一笑: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却还抱着她不放?
小和尚一楞,须臾,惊喜万分地说:我这就“放下”。
老和尚一扭头,又拿起一个。
小和尚默然不语。
各位,读完这则故事,是否明白了:为何“放下”?何谓“放下”?如何“放下”?
正是:
人生多少事,
几多身心累。
轻身须放下,
放下亦离生。
---- [西蜀后觉]
蜀道不再难,入网求真知。先知高人士,货予后觉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