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rocking75(西蜀后觉)
整理人: raindot(2001-08-03 13:16:50), 站内信件
|
罗布林卡内外
罗布林卡 —— 达赖喇嘛的夏宫,号称拉萨最美的一景,距布达拉宫约两公里,是拉萨人或到过拉萨的人必来的地方。也许是得益于充足的阳光吧,这里林木丛生,四季长青。特别是夏秋两季,更是花繁叶茂,姹紫嫣红,美不胜收。可是谁知道这拉萨美景的建设却起源于一场政治动乱。
罗布林卡正门
1747年当时的藏王去世,次子即位,但这位年轻的藏王与清朝派驻西藏的大臣严重不和。清政府为牵制这位“初生牛犊”策划以其兄制约新藏王的权利。不料这位“藏王”却是六亲不认,下手毒死了亲哥哥,巩固了自己的实力地位。清政府见事不妙,便派来一位特使处理藏地紧急事务。这位大臣一到拉萨,以约见藏王转达大清皇上旨意和赠送礼物为名,在会见时杀了这位不服清庭的藏王。于是,藏王的部下起兵造反,清兵寡不敌众,特使被藏兵乱刀砍死,拉萨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七世达赖格桑嘉措为保持拉萨的安定,派护教藏兵捕杀了领头造反并杀了清朝特使的藏王部下,平息了这场动乱。清政府鉴于这次动乱的教训,决定废除藏王制度,改由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一道管理西藏事务,并设立了三俗一僧的四噶伦制,由七世达赖喇嘛亲政。这就是西藏实施政教合一的开始。于是,七世达赖在他常沐浴的一片沼泽边建了一座华丽的宫殿 — 格桑颇章。这就是罗布林卡的第一座建筑。
自七世达赖喇嘛开始,历世达赖便都把罗布林卡作为夏秋办公和起居的常驻地,进行了大量的修建和改造。一座座小型的佛殿、经堂,游玩休闲的楼台、亭阁,相继出现在约三十六公顷的园林中。十四世达赖喇嘛新建的大旦明久颇章 — “新宫” — 更是引进了现代化的设施:大型玻璃窗、盥洗洁具,包括抽水马桶都进入了这位佛教领袖的办公地和起居室。形成了这座今天的拉萨人在休息日和节假日举家游览的美丽园林。
我在拉萨九天,由厂方安排的真正的工作日实际上只有一天半,除了到达当天休息之外,差不多六天的时间里每天都用四至五小时游览和参观。尽管这对我来说,已经是绝无仅有的一次“旅游”型出差了,但是,三十个小时左右如何能祥细地了解拉萨的真面目呢?只能是“略见一斑”而已。
初上雪域,初见拉萨,领略了“佛国净土”的古朴,见识了高原民族的艰辛,体会到“雪域腾飞”的气势,更惊叹拉萨圣地的魅力。
再见!拉萨!再见!雪域高原!
入藏三字经
依在下初上拉萨的经历,有感于藏地旅游的特殊,集成《入藏三字经》,录此,供后来者参考:
进藏前,别感冒。第一天,先睡觉。勤换衣,别洗澡。多喝水,备氧枕;走漫步,忌快跑。
拉萨貌,先浏览。游街市,看雕塑。适应了,才上路。依主次,选重点,定路线,细参观。
布达拉,有规定,隔日开,要留意。前门上,全步行。汽车道,通后山。算时间,滤体力,再确定,游览线。
景点多,需精选。一般点,勿久留,特色处,细细看。要不然,看不完。
藏密教,需了解。三大寺,当走到。哲蚌寺,现规模;色拉寺,精小巧;甘丹寺,位尊高。
进寺院,循路道;别乱串,看藏胞;依样学,勿乱套;进殿门,换小钞;礼佛坛,放一角。
大昭寺,小昭寺,八角街,游一天。吐蕃王,公主像。等身佛,金碧黄。
购特产,选法物。地摊前,别留步;一停足,围上你,不掏钱,难走路。
观风景,在夏宫,游园林,罗布卡。离不远,博物馆,藏文化,见一斑。
雪域地,纯净土。藏密宗,佛教支。人向往,实见闻。
珍奇事,话不虚。愿大家,善保护。留后人,传后世。
---- 网易广州社区《人到中年》版 —“新世纪挚友会”会员rocking75[西蜀后觉]
蜀道不再难,入网求真知。先知高人士,货予后觉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