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bzj(一知半解)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1 00:01:46), 站内信件
|
自度自戒——初悟《六祖坛经》(42)
☆☆☆个人意见☆☆☆
忏悔品第六
[ 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于是升座告众曰:来,诸善知识!
此事须从自性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其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
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从远来,一会于此,皆共有缘,今可各各胡跪,
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无相忏悔。众胡跪。]
这里六祖提到,修行这事要从自性中下功夫。要于一切时,念念都要自己明白清净本心。
于本心上不动,于这本心不动上起念。
自己修行,不用外求。得见自己的法身。#自性真身#
即见自心清净,见自心本来面目。明白自心成佛。
自度。这点是提出很重要。虽然禅宗是很重视师度,要大善知识来度化。
但也一样是很重视自度的。正如六祖得法后,五祖送六祖去渡河是一段话。
六祖说: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正有“师傅带入门,修行在个人”之意。把理说明白了,剩下的问题就是你走不走下去了。
打个比方:你已经知道彼岸在什么地方了,只要你走就可以了。
虽然走的路上还有不少毒蛇和海怪。用什么来自度呢,自然是自性自度了。
自戒。可以说是心戒。和一般的在形式上的戒有所不同。
所以有后来成为“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样的观点。
但经中所提就是这里的一个自戒。
从下的“自性五分法身香”中[师曰: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名戒香。]可以明白。和所以说的五戒十戒是不同的。
要怎么自净自修自见自度自戒?
这正是大家很想知道的。六祖大师为我们传出很是具体的法门。
这就是“自性五分法身香”和“无相忏悔”下一段就是很重要的了。
另提一下的是,这样的法门不是说传就传的。也不是说可以改一点就改的。
六祖大师也是在“皆共有缘”和“今可各各胡跪”下才传的。也是在把顿教的法理说个明白后。才把具体的法门传出来。
(待续……)
(另小站新出大悲咒-图解,现只十张)
注:本文中[]中的是《坛经》中原文。释:()中的是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中的原文。解:()中是大鑑禅师法宝坛经述旨原文。##中是参《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法身】【戒】要看可到这来 http://fxys.xilubbs.com/
因释()解()文过多,不再随文贴出,想参考者可来这http://fxys.xilubbs.com/
看同标题的文章。
---- 《佛心医术》fxys.go.163.com 以禅为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