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各行各业>>教育工作者>>☆☆☆教育制度评☆☆☆>>一个师范生的心里话

主题:一个师范生的心里话
发信人: smoke_city(烟城)
整理人: juhm(2001-07-29 12:19:28), 站内信件
    刚入学时问过几个系团委的师兄师姐:“你们是第一志愿报考华师的吗?”他们答得很爽快:“当然是了!”我认识的同学中也有不少人是这样。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有些是因为怕报高了录取不到,到最后反而去了写更低档次的学校,才退而求其次,第一志愿就报华师,求个稳阵。还有的是去不到中大、广外才到华师的。

    虽然近年师范专业慢慢热起来了,但相对于计算机、外语等专业来说,还是比较少人报的。而且正如上面所说,这种“热”并不同于计机的“热”,有不少考生并非真的想读师范专业的。

    我发觉有这样一个“怪圈”:人人都说教育重要,个个家长都想子女有个好老师,但却极少愿意子女去读师范专业。“辛苦得离又无乜钱”当然是最大的原因。正如东哥哥所言,师范专业本来需要高素质的生源,现在却正好相反。照此下去,又何来好老师?

    我也是第一志愿报考华师的,因为做老师是从小的愿望。我是由姑婆抚养大的,她是一名小学教师,那时也近七十岁了。每逢过年过节,都有些叔叔阿姨甚至是伯伯婆婆来探望她,都是她以前的学生。当时细细个的我觉得做老师真好,有这么多人来探自己,还带好多东西来。想做老师的种子就是这样埋下的吧。

    上了初中,因为是重点学校,学业很紧张,老师管得又严。一到考试就对老师又气愤又嫉妒:他们就好啦,不用考,只改卷就行了。那时觉得做了老师就可以不用考试了,而且还有种报复的念头:现在考得我这么辛苦,到时就可以轮到我去考人了。

    高中,人大了,想法也成熟了。常常看到那些揭露教育弊端的报道,比如高分低能、研究生杀人、学生因成绩不好而自杀、老师当众侮辱、体罚学生,如此种种,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夏令营的较量》。看了之后,真为中国的教育忧心,更为那些孩子痛心:他们本应、而且也有权利接受更好的教育啊。那时就立志做个好老师,虽说不上造福学生,但起码也为自己喜欢的教育事业出一分力吧。

    到了大学,通过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对教育的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越来越觉得中国的教育体制需要改革的地方太多了,也知道了要成为一个好老师,单凭嘴上说说、心里想想是远不够的,需要不断的、大量的学习和实践。不过我也是个眼高手低、只会说不会做的人,备课、讲课、粉笔字、普通话,师范技能没一样行,都不知道下学期实习怎么办。

    在选择做老师这条路的过程中,我也不是没有动摇过,也不是没有世俗利益的打算。临近高考时,北大的人来招生,班主任问我参不参加推荐生的考试,我拒绝了。除了觉得自己未够实力之外,想读华师接受专业的师范教育也是一个原因。高考成绩出来了,完全可以去更好的学校,周围的人不是说我傻就是说我浪费了,我也后悔过,也问过自己:选这条路,是对了还是错了?“选择了做老师,就肯定不会有名和利。”一位教育学的老师这样对我说。我也曾因老师的清贫而退缩,也害怕做老师会好闷、好激气,也考虑过有两个带薪假期的好处,报考时也有那种“退而求其次”的想法,即使是现在,有时也会想:毕业后真的做老师吗?我自认不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时常会犹豫和动摇。但是,我希望自己可以坚持下去,坚持那个从儿时就有的愿望:做一个好老师。

    这些话在心里想过很多次了,写出来除了一吐为快外,更想有人可以支持我。“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种境界我还未能做到,有了他人的理解和支持,相信我会走得更坚定。


----
矛盾综合体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