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interlight911( )
整理人: winterlight911(2001-07-29 09:17:29), 站内信件
|
还有,遇到学术问题不要逃避。为莱特教授工作的研究人员在对40个碰到学业难题的新生做的试验表明,主动请教老师的20个学生的成绩提高了,而另外不找老师帮助的20个学生,则成绩差,且心情沮丧,不快乐。
混合选课 在哈佛校园里,许多学生为了拿到学位,选修了大量课程,但他们的收获却不多。这些学生通常这样选课:大一学必修课;大二学主修课;大三学主修课中的高级必修课;最后一年则选择一些兴趣课,就像饭后的甜点似的。
但问题是,大一的基础课涉及范围太广,他们来不及咀嚼消化,等二年级学主修课时又觉得很枯燥。待到高年级选读的兴趣课比较“刺激”时,他们才后悔为什么当初不多选读兴趣课,如日语、历史、统计等。而大学生活真正成功的学生,就是从一年级便开始混合选课,既学必修课,又选主修课和兴趣课,就像一个人去购物,不仅买生活必需品,也买其他的东西。这样,几种课程互相调剂,学生学习起来才有兴致,也更专心。相反,每一学年单调地学一种课程的学生,通常都觉得学习乏味,心里不痛快。
当然,如果能在小班(少于15个人)里上课,学生被老师指导的机会较多,学习成绩提高得也会更快。
一起写作业 莱特教授指出,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很重要,但关键是要有一种好的方法,使他(她)能理解作业中所有的问题。所以,当学生独立完成自己的作业后,可以和4~6个同学一起讨论结果,哪怕一个星期只有一次这样的讨论,都能提高他们理解问题的能力,并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这种讨论尤其对科学系的学生很有帮助,因为科学是一门更加孤独和复杂的课程。
做课堂笔记 莱特教授强调,学生上课时应该带上许多小纸片而不是一两张大纸,做课堂笔记。一个星期有9~12个小时,也就是只要有40%的上课时间做笔记,你的学习成绩就会大大提高。莱特教授的研究证明,学生记得越多越好,没有什么方法能比记大量课堂笔记更能提高学生成绩的了。如果学生能在最后两年里一直坚持记笔记的习惯,当大学生活结束、该写毕业论文时,训练有素的你就会觉得那是小菜一碟。
学习外语 外语是哈佛人的“拿手戏”,许多新生的外语高考成绩大大超过学校的录取标准。外语也是许多哈佛学子“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很多学生形容自己学外语“很艰苦但很愉快”;接受采访的学生中,57%在毕业求职时,获外语免试推荐。
为什么他们的外语这么优秀?因为他们在小班级里,每一位同学都能得到老师的鼓励;老师安排他们一起写作业,布置大量的习题,并经常搞测验。总之,学好一门或几门外语,就意味着你掌握了更多的技巧,有更多的机会等着你。
合理安排时间 在接受莱特教授采访的哈佛学生中,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和成绩差的学生之间有个最大的区别:成绩优秀的学生将“时间”挂在嘴边,而成绩差的学生却从来不说这个词。
一些学生说,当他们在大学里延用高中时代“在自习室里学习25分钟、运动后学习35分钟、饭后再学习45分钟”的时间安排时,成绩就总上不去;但当他们采取连续学习几个小时的办法后,学习成绩和对课程的理解力都提高了。
莱特教授建议,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的学生可以自己做试验,列出一个最佳的时间安排表。
培养业余爱好 莱特教授说,大多数学生在大学里都有内心痛苦挣扎的时候,因为他们远离家人和原来的朋友,感到孤独无助。但如果他们经常参加社交活动或校园文娱组织,即使对毕业后是找工作还是读研究生很茫然,他们仍然会快乐。相反,那些内心孤独,却又不愿与人交往、不参加社会活动的学生,不仅心情压抑,而且学习成绩也会下降。
莱特教授说,有些学生认为,进了大学,学好专业课才是最重要的,其他事情都是“副业”,会影响学习。但他的研究小组的研究结果却表明:了解“窗外”的世界与“窗内”学习同样重要,有些时候,“窗外生活”比“窗内学习”对一个学生的影响更大、更深远。他们发现,玩命学习的学生和只学习几个小时然后出去“疯”的学生取得的成绩是一样的。但是,那些参加社交活动的学生,有时候成绩更好。当然,也有学生因为过多地将精力放在社会活动上,影响了学业,但无可否认,他们仍然是哈佛校园最快乐的一群。
----
     
    
海外华人 精美图库 欢 迎 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