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bzj(一知半解)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1 00:01:45), 站内信件
|
自性不动——初悟《六祖坛经》(40)
☆☆☆个人意见☆☆☆
[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
动。]
善知识,要是修不动者,这是指修自性不动,不是指空心静坐。
修自性不动者,见所有一切人的时候,不见他人的是非善恶和得失。这样就是于自性上不动。这就是修自性不动了。
空心静坐的法子很多了,一般人都可以遇见到,也比较容易做到,也有一定的功效的。
对于修自性不动就不是很多人知道了,也没什么人去修。
所以六祖就为我们解说这一门顿教的法门。认我们可以修自性不动。
提一下的是,“见一切人”这里可是指一切人,包括他人和我人。
就是也不见自己的是非善恶和得失。这样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不对。
其实不然,这里的“不见”不是说看不见,是不著于。
如著于行善而行善,其善不善。如著于恶而不知忏悔,也是不得的。
佛教中不少因果循环的观点,正是为不要著于善恶所立。要知善恶终有报。
有因就有果。只要明见自性,于一切境上不动。自然可得自在。
(不要著于一点上说不停。就说到这里。)
[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若著心著
净,即障道也。]
善知识,迷人身虽然不动,就是空心静坐者,坐禅不动。但不知修自性不动,所以开口就会说他人的是非长短好恶。这样就是和修自性不动,不见一切人之是非善恶这大道相违背的了。
要是说著于心和著于净的坐禅,也是不明修自性不动,坐禅时可以见一切都空,那是妄心使你见的,是假空。
以为自己有所得。还沾沾自喜,不知一点也没进步,这样对于自己的修行,没好处反有害。
(待续……)
释:(
所謂修不動,不動什麼呢?不是叫你坐在那兒不動,而是在動中修不動,在日用中不動。見一切人時,不要看人的是非,儘分別人的善惡,儘找人的過錯,這才是自性真正不動。
迷人身雖不動,但一開口就隨便講他人的是非、長短、好壞,這種的行為是與道相違背的。你再要著心、著淨,這就是障道法。
解:(
(三)道者,非道理之謂也,本也,體也,性也,凡未見道者,觀其多諍,即知之矣,應自凜覺矣。所謂不立文字者,以一切皆屬分外事,徒障道眼,故不取也,今正論道時,當如醫家論病配藥,用過即捨,斯與道合,會麼。
注:本文中[]中的是《坛经》中原文。释:()中的是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中的原文。解:()中是大鑑禅师法宝坛经述旨原文。##中是参《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想参考者可来这http://fxys.xilubbs.com/ 看同标题的文章。
---- 《佛心医术》fxys.126.com以禅为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