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教育园地>>● 日语学习>>学习天地>>日语百科>>维新风云

主题:维新风云
发信人: sanymantou(はじめ痛失敏敏)
整理人: ck19780(2003-06-17 14:24:36), 站内信件
維新風雲---十九世紀中葉日本社會的狀況 
19世纪中期,日本仍然是一个闭关自守的国家。天皇、将军、大名(诸侯)、武士构成了日本的封建统治阶级。当时,是由幕府将军掌握实权,天皇只不过是傀儡罢了,甚至有人在幕府统治的数百年内不知天皇的存在!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德川家族拥有全国1/4的土地,此外的全部土地,分封给260多个大名,大名的领地叫“藩”。将军和大名拥有许多武士作为家臣。天皇是精神上的最高权威!但是他的领地是幕府给的,领地的支配权也掌握在木官吏的手中!占全国80%的人命是农民,是封建地主压迫的对象。农民的生活极其困苦,从18世纪后半期,大规模的斗争叠起,1837年爆发有名的大盐平八郎领导的大阪平民起义,起义者发表檄文,谴责幕府暴政,可惜的是在一天之内就被镇压!但是,因为他发生在日本经济中心和幕府统治重镇大阪,影响很大,所谓“一片叶可知天下秋”,此次起义显示了幕府统治的严重危机!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柏利率领的舰队抵达日本,驶入江户的蒲贺海面,开空炮示威,声震如雷,要幕府缔约通商。日本朝野惊慌失措,幕府为炮火的威力所胁迫,接受了美国提出的条件!次年,幕府同美国签定了《日美亲和条约》,1858年又缔结《日美友好通商条约》。同时俄、荷、英、法也迫使日本缔结同样的条约。日本的民族的独立受到威胁!从而促使了“武装倒幕”

· 武裝倒幕

在日本同西方列强签定一系列条约后,打开了日本的港口,同时日本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丝、茶等农副产品大量出口,引起了生活必须品的物价飙升。日本人民生活变得相当困难!

日本人民仇视外国侵略者,更痛恨引狼入室的德川幕府!以下级武士为主的倒幕派打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长州番武士高衫晋作于1862年远航中国,目睹满清遭受列强压迫,沦为半殖民地的现状,激发其危机意识。回国后,即领导藩内的武士开展倒幕运动,组织以平民和农民为主体的“奇兵队”,剑心曾是其中一员。当时日本发生过多次排外行动。1862年,高衫参加了火烧英国使馆的行动。1863年长州番在下关多次炮击外国船只。1864年,英、法、荷、美四国舰队进攻长州下关,长军战败,其后不久,幕府又发动了第一次征长战争。长州的守旧势力趁机夺取藩政,向幕府投降谢罪。12月15日,高杉在马关功山寺以八十人起义,短短三个月即横扫整个长州,夺回了政权。1866年,幕府发动第二次征长战争,出动二十几个藩十五万大军,沿大岛口、艺州口、石州口、九州口四路进兵,故又称“四境战争”。高杉担任长州海军总督兼九州口参谋,以一当十,获得全胜,并于次年1月,逼降征长主力小仓藩。4月,高杉肺结核病发作去世。

1864年,坂本龙马在长崎龟山创立了商社“社中”,又名“龟山社中”,也就是后来声名显赫的“海援队”。“海援队”不仅仅是商务贸易组织,它是尊王志士们的总联络站和情报站。利用“海援队”,龙马把大量金钱投入到尊王倒幕运动中去,并反复奔走,终于促成了长州和萨摩的同盟、土佐和长州的同盟,把四强藩中的三个有机地联合起来。

经过几次战争,倒幕派受到事实的教训,认识到势力悬殊,盲目排外无济于事。他们知道不开国并发展经济、强大国力,亦无以抵御列强。于是用与外国通商的机会,推动日本的进步,于是转而全力倒幕!

人民是倒幕的决定性力量。在1860-1867年间,日本爆发了93次农民起义。1866年5月,爆发了大规模的市民暴动,从兵库开始,席卷大阪,江户等广大地区!大阪被捕的市民高呼:“这次暴动的元凶就是将军!”幕府在日本人中孤立了!

英国见幕府大势已去,又以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为前车之鉴,担心丧失已经取得的利益!于是支持倒幕运动,确定援助从上到下的改革!

幕府力求保持自己的地位,从1864年起,两次武力征讨倒幕派的据点——长州藩。1867年10月,倒幕力量联合起来,以年幼的天皇睦仁的名义发布讨伐幕府的诏书。1868年1月,在京都郊外的伏见、鸟羽一战,幕府军以3:1的优势与以萨摩、长州两藩为主的倒幕派交战,结果幕府军被击败。德川庆喜将军逃回江户。同年5月,倒幕派占领江户,德川庆喜投降。9月,天皇睦仁改年号为“明治”,又改江户为东京,次年迁都东京! 
風雲人物 
明治天皇 出生於嘉永五(1852)年9月22日,是孝明天皇的第二皇子。母亲是英照皇太后。但真正的生母是权大纳言中山忠能的女儿,典侍庆子。万延元(1860)年,他被定为储君,并赐名睦仁。庆应二(1866)年12月,也正是他十五岁那年,由於父天皇去世而继承皇位。翌年1月9日,举行践祚典礼。在革命份子的鼓舞之下,12月9日断然实行王政复古。庆应四(1868)年7月,将江户改名为东京。8月27日举行即位典礼,9月8日改年号为明治。10月,明治天皇抵达东京执政。12月,返回京都,与一条美子(昭宪皇太后)举行大婚之礼。明治二(1869)年明治天皇再度抵达东京,并定东京为首都,以图一新人心。接着,在明治政府推动下,接二连三的推出版籍奉还、废藩制县、制定徵兵令等前所未有的大改革。其中与天皇地位最有关的就是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制定。 
明治政府於1889年(明治22)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明治宪法),这部东亚首部的现代成文宪法是摹仿普鲁士宪法的钦定宪法。明治宪法第一条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之。」明治宪法系基於天皇主权的原理,由天皇总揽立法、司法、行政之统治权。此外,行政各部的官制、陆海军的统帅、宣战的公布、条约的缔结等,都属於天皇的大权。从此,天皇摇身一变,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神人」。明治45(1912)年7月30日凌晨零时四十三分,明治天皇由於尿毒症去世,享年61岁(虚岁)。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日本近代国家诞生的同义字。 
明治天皇是日本天皇中最特殊的一个天皇。在他之前,女天皇可以堂而皇之的登上帝位,古代的日本,就曾出现过六个女帝。日本的年号是摹仿中国的制度而制定的。只要有祥瑞的徵兆等因素,一个天皇可以容许变更多个年号。但是从明治天皇以後,一个天皇只限一个年号。因此也可以年号来代替天皇的称呼,例如明治天皇、大正天皇、昭和天皇等。从前的天皇,权力不是落在地方豪族或外戚贵族的手上,就是落在武家政权的手中。天皇可以说是只是一个傀儡,到了明治天皇,他总揽大权於一身。皇室典范是皇室制度的基本法律,1889年(明治22)於大日本帝国宪法之下制定。在明治宪法下,皇室典范异於一般法律,与宪法同为最高法规。 

现行皇室典范,系於日本国宪法制定时同时修改,并以一般法律施行。与旧典范之最大相异处,首先在於皇室继承只限於嫡出(正妻所生),不承认庶出(正妻以外所生)。明治天皇及大正天皇全系庶出。此改变乃为尊重婚姻制度而来。其次,现行典范承认平民之皇太子妃。战前,皇太子妃必从皇族或三大贵族家庭中挑选。江户时代以前,日本允许女天皇的存在。但明治以後的皇室典范规定,只有男系的男子才能继承皇位。 
桂 小五郎 绯村剑心拔刀斋时期的直属上司。原名木户孝允,出生於天保四(1833)年6月26日。是维新三杰之一,出自吉田松阴门下,并在江户斋藤弥九郎的道场中学习剑术(神道无念流),成绩突出。
1864年6月,桂与长州、土佐、熊本诸藩志士相约在京都三条河原町的旅馆池田屋秘密集会,遭新撰组袭击,死伤多人。桂红运当头,不但因为迟到逃过一劫,而且其后四处躲避追捕时,还认识了一位红颜知——原姓木关的艺妓二代几松。这位几松,就是后来的木户孝允夫人松子。
戊辰战争爆发时,西乡用兵于前,桂与大久保治政于后。维新胜利,桂与大久保亦同时参加岩仓使团去欧美各国考察,其间矛盾虽日益激化,但依旧于1877年联手击败急于对外扩张的西乡隆盛,迫其辞职。其后大久保独裁体制建立,桂受排挤,一度愤然下野。1877年西南战争爆发后不久,四十五岁的他即病死于京都。 
大久保 利通 对于大久保利通想必熟悉剑心的人不会对他陌生。就是这位沉着冷静的内务大臣请求剑心前往京都,阻止志志雄的窃国阴谋!最终被赖田宗次郎刺杀。
诞生於天保元(1830)年8月10日,是维新三杰之一。为人保沈着冷静、刚毅果断、始终抱持现实主义的政治态度,一生都处於权力的高峰。
明治四(1871)年,任岩仓考察团的副使,周游欧美各地。於考察欧洲时,遇到德国宰相俾斯麦,大受其影响。1873年听到西乡等人激烈的征韩论主张,立即回国。他与岩仓具视站在同一阵线,强烈反对征韩,因此而与多年的好友西乡决裂。征韩派辞职後,大久保兼内务卿,成为政府的核心人物,大力推动殖产兴业政策。他虽然专制,但没有地域观念,大量采用有能力的人才。 
他的统治对日本迅速富强起来,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西乡隆盛 明治三杰之一。同时西乡隆盛的人格最受人们喜爱!西乡隆盛生於文政十年(1827)12月7日。西乡隆盛在倒幕运动中,不断发挥他的破坏力。1868年,隆盛担任征讨大总督叁谋,与胜海舟谈判下,无流血的进入江户城。但是西乡隆盛却在此时急流勇退,返回老家萨摩。因为他认为不可留在中央,担任比藩主地位还高的职位。到江户开城为止,他是代表下级武士改革派的最佳领袖。他视名利如粪土,视死如归,不为子孙买美田。然而在维新政府的改革下,下级武士生活日益穷困。徵兵令实施之後,武士的军事权又告丧失,为打开这种僵局,遂使西乡隆盛兴起「征韩」、「征台」的念头。他毛遂自荐,想当遣韩大使,但遭岩仓具视、大久保力通等人的反对而下野。明治10(1877)年, 鹿儿岛的私立学校学生及下级武士拥立西乡隆盛为统帅,举兵反抗政府。史称西南战争。西乡隆盛战败,自刃而死。 
 
 
 



----
これ以上をかなしみはけこでござる!!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