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partybird()
整理人: yiffs(2001-02-07 15:36:48), 站内信件
|
广 岛 忧 思
作者:刘力(摘自人民日报)
列车以每小时240公里的速度在新干线上平稳地向西飞驰。结束了在NHK
研修中心两个半月的学习,我和其他九个来自世界不同同国家的学员终于得以
离开东京,放松一下了。
南先生走到我们座位旁,用不太流畅的英语说:“希望大家能喜欢我为
你们安排的这次旅行。”
“南先生,为什么安排我人去广岛而不是北海道?听说那儿的风景很美。”
有人在问。
南先生认真地回答:“我想让你们去参观广岛和平纪念馆,因为对一个
电视节目制作人来说,懂得和平的意义是很重要的。”
广岛的太阳透过湿润的空气暖暖地照着。在开往广岛和平纪念馆的电车里,
翻译和子女士不时地给我介绍沿街的景物。她供职的机构每年都要组织大批外
国学员到这里参观,所以她对广岛甚至比东京还要熟悉。因为我是第一个在NHK
研修中心学习的中国人,我们便聊了许多中国的情况。后来她问起我是在哪儿
上的大学,我告诉她是在南京,她便连连点头:“呵,南京,我知道。”然后
我们便沉默下来,一时找不出更合适的话题。
走进和平纪念馆,最先引起我注意的是展台内的一只锈迹斑斑的手表,指
针停留在8时15分上,时间在这一刻凝固了,永远记录着1945年8月6日早晨8时
15时这一死亡瞬间。一座城市被夷为平地,20万条生命从广岛消失了。
广岛和平纪念馆比我想象的要大得多,而且运用了声、光、电等多种手段
相结合,以达到最生动的效果。两层楼的展厅里,不仅有图片、实物、模型,
还有可提供英、日、汉、德、法等多种语言选择的阅读器,还有可随意选择的
幸存者的采访录影。而我却不由自主地比其他国家的学员都更加仔细地阅读那
些文字说明,毕竟它所追溯的这段历史与中国有着太多的联系。然而,在这些
图片、录影带所展示的关于这场核难的战争背景材料中,却并没有提到日本军
国主义者在南京进行的那场残忍的血腥大屠杀,谁又能将广岛这座在二战期间
曾是日军重要的军备基地遭受的这场灾难与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南亚的法西
斯行径完全分割开呢?渐渐地,我的眼前开始出现错觉,我像是又回到了南京
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门前石碑上那醒目的300000总在眼前时隐时现。
从二楼下来后便到了放映厅,里面正在放映一部题为“母亲的祈祷”的专
题片。据说二战以后,日本制作了几百部回忆广岛、长崎核爆炸的专题片。这
部“母亲的祈祷”以真实的史料、幸存者生动的叙述再现了当时的惨状,而白
发人送黑发人的凄凉又深深地触动了观众的心。我听到了从座位席中不时传出
的抽泣声。坐在我身边的斐济广播电视信息部的士尔西先生和贝宁电视台的保
罗先生都掏出手绢开始拭眼泪。
从放映厅出来,士尔西先生眼睛潮湿地说:“太可怕了。20万人!怎么能
这样!我非常同情日本人。刘,你不这样想吗?
我不知如何回答。
“我同情这些死难者。”过了一会儿,我沉重地说:“我的心情很复杂,
你们也许不能理解。我是中国人,因为50年前的那场战争,我和你们的感觉不
完全相同。”
“噢,刘,在这之前,我不知道日本和中国之间有过战争,怎么回事?”
士尔西先生坦率地问。
我不禁愕然。一个国家级的电视制作人居然不知道这场持续8年之久,蔓
延了大半个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侵略战争,这究竟是他本人的无
知还是传媒的“健忘”呢?难道这段用淋漓的鲜血写成的历史是能够被略去的
吗?
我看着他困惑的双眼,一字一句地说:“在我上学的那座城市,日本侵略
者曾杀死了30万中国人,8年中有3500万中国人死于这场战争。”
这回是他骇然地瞪着眼睛,一遍遍地问:“真的吗?这是真的吗?”
我知道对斐济这样只有77万人口的国家来说,30万和3500万意味着什么。
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朋友听到了我们的谈话,说:“我也永远不能忘记日
本曾对我的祖国所做了一切。可是我很担心,”他指着手里的一份英文报纸,
“这上面讲,日本现在拥有的坦克和舰艇都超过了英国。日本还储备了足够制
造1000枚与扔在广岛的原子弹能量相当的核燃料。如果需要,日本能在几个月
内生产出原子弹。”
和子女士在远处的树荫下向我们招手,示意返回的时间到了。
“谁会喜欢战争呢?”士尔西先生自言自语的问。
纪念馆前的广场上有一些参观者在合影留念。广场中心的拱形纪念碑和一
座屋顶静静守护着死难者的亡灵。天空依然晴朗,阳光明媚地照在纪念碑上,
在碑身下留下一片黑色的影子。
【丑鸟的话】 这篇文章是新疆某电视台的一位女记者在日本学习时的经历
与思索,发表在大概是1997年的《人民日报》上。第一次读,就有一种难以
名状的感觉在洗涤思想、鞭笞灵魂,于是把它录入电脑保存了很久。我选择
这个时候贴出来,动机不言而喻。我无法要求或强迫别的民族、别的个体治
愈“健忘”,直面历史;却无法容忍自己的民族,特别是自己丢失记忆,忘
却惨痛的过去。
我从不隐晦自己对日本对大和民族有一种本能的憎恨,还有一些恐惧。
简单地说,比如日本对中国各种商品的出口,往往是在本国已经落后甚至淘
汰的东西;再比如,无论走到哪里,日本人对中国人常常是很鄙夷,打心眼
里瞧不起,在日本国内对华人的歧视更是随处可见。这个民族还很可怕,他
们从没有放弃扩张的野心,他们所表现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时常让人不寒
而栗。其实,围绕这个话题,要说的太多,在这里,我只想重复作者的一个
问题:
“难道这段用淋漓的鲜血写成的历史是能够被略去的吗?”
2000年1月26日
-- 北 _ _ 甜
京 <')_,/ <') ,/ 酸
网 (_==/ (_==/ 苦
易 ='- ='- 辣
请来http://cci-net.com/supernet/club/index.htm
“美文共赏”之“玉兰洁逸”做客。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0.165.24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