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ost_163(小并并)
整理人: dyldm(2001-11-17 10:17:59), 站内信件
|
米赛跑即将抵达重点,我的心情也开始感怀过去的种种。早晨进教室的时候,我吸了吸鼻子,开玩笑地说道:“一股硝烟弥漫的味道!”好友笑:“我觉得这儿很熟悉。”
一
一不小心我踏进了初三。然后我的大脑开始向一种科学方法进化,六门学科逐渐成为条件反射而不是什么技能。在看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时候,我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赤壁》,再联想到孔明,进而是《出师表》。看到饮食店的价格表以及“打折”字样的时候,会自觉地在心中列出二元一次方程并加以计算。收听新闻的时候,对APEC这个词高度敏感,因为这关系到精神文明,而这个“文明”则是政治考试的重点。至于物理课、化学课始终是在做卷子、对卷子中完成的。英语课根本是用来训练我们的听写读的能耐的。这几乎就是我在初三的样子。这种痛苦的变化是在我不知不觉中来临的,其间,我的试卷上增加了许多不太光彩的成绩。而我一直信奉“有错总比没错好”来进行自我安慰,虽然收效甚微。
二
父亲大人这几天总犯嘀咕:“唉,早知道我应该早点让你去学门乐器,这样的话,就算考不上学校,也好找个地方让你去吹吹打打。”我“嘿嘿”干笑两声:“爸,要是我当真,怎么办?”母亲大人则是采取智力投资的方式,换言之,就是把家中快要过期的DHA、“脑轻松”一股脑儿地让我吞入腹中。天晓得以高级人类自居的人,为什么总爱从比自己“低级”的生物身上提取精华。幸好,没有人告诉我多吃“脑子”能补脑的理论,不然我八成会认为喜欢吃鸡屁股的人总在补他们的尊臀。爷爷奶奶姑姑阿姨的诸多关心,也事我“受宠若惊”。是惊吓,而非惊喜。
三
初三生活的法则就是以不变应万变。多余的活动,如春游、秋游……一律与初三无缘。而一些副课,如音美课,非常节约地并在了一起,到后来干脆把它们驱逐出境。倒是体育课出乎意料之外地被保存了下来,大概是学校的头头们知道要让这些饱受迫害的孩子们在教室里发挥能量的话可能会给刚翻新过的教学大楼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所以就法外施恩吧!我想如果老师布置《话说考试》这样的作文题,我们写出的文章肯定是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这和“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是一样的道理。
四
最后的几天,我们在老师的严密防线上做小动作——写同学录。偷偷摸摸的感觉有时候还是不错的。大家都明白现在已经不是加不加油,而是加不加核燃料的问题了。在留言簿上,我看到这样一段话:有时候,我觉得,和大家在一起是最幸福的事,我不愿意成为初三的逃兵,我想要与大家一起渡过这段最难爱捱的日子,不想错过初三的任何一个镜头。虽然我因为每天吞吐着可怕的习题而麻木,但看到这段话时,却感到酸酸的,是鼻子。
准确的说,还有一天。明天我们依旧是“同学”,后天是“曾经的同学”,是现在进行时与过去完成时的不同。这也是我搞错过的时态,写错过的时态变化。
三年了,大家一起走过的三年,我们笑过吵过闹过,有没有哭过是被窝里的事,我不知道。毕业的那天,有没有会哭,我也不知道。不过,我觉得不哭,并且要在那天笑得一脸灿烂。
我希望一个星期后的今天,太阳的光芒会盖过以往一切阴暗晦涩,那时的天空很蓝,风很清爽,心情很透明……
---- 小并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