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情感世界>>○ 挚爱慈亲>>亲情似海>>我的亲人>>温馨真情>>美文<二>>>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主题: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发信人: shouwangzhe()
整理人: yiffs(2001-02-07 17:05:06), 站内信件
  渐渐地,一轮明月从湖那边缓缓升起,中秋的月色,在山上看来圆得更加清
晰,更加明朗,仿佛伸手可及,让人欲乘风而去……

  中秋节给人的感觉,便是大街小巷边一排排五色缤纷的月饼盒。月饼是做得
越来越好吃,花样也不断翻新。到了今年居然出现了“冰淇淋月饼”,其实就是
脆皮裹的一块冰淇淋。月饼做到这个份儿上,也算玩得有些过了。尽管还要配上
葡萄、弥猴桃之类的鲜果,还有聚会赏月之类的项目,但月饼还是唱主角。因此
总的来说,中秋真的没什么新鲜的。

  但中秋仍是一个重要的节令。至明清时,中秋节已与元旦等齐名,成为主要
节日之一。《燕京岁时记》记载当时北京的习俗说:“每届中秋,府弟朱门皆以
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把以毛豆、鸡冠花。是
时皓月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中秋节前几天
,街市上都会卖一种专供儿童用的“兔儿爷”。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
坤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
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
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战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
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傅、或是缝鞋、卖
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中秋月圆人团圆,有趣的是历来中秋咏月的名文中,颂赞团圆之乐的少,反
倒是吟咏寂寞相思的居多,即如以豪放传千古的苏东坡也会发出“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的哀叹。大约情由心生,此时的气氛大约更容易牵动心里那根
脆弱的神经。当然也有神经如铁的人,代表便是周作人。他在《中秋的月亮》中
这样说:“好多年前夜间从东城回家来,路上望见在昏黑的天上,挂着一钩深黄
的残月,看去很是凄惨,我想我们现代都市人尚且如此感觉,古时原始生活的人
当更如何?住在岩窟之下,遇见这种情景,听着豺狼嚎叫,夜鸟飞鸣,大约没有
什么好的心情,——不,即使并无这些禽兽骚扰,单是那月亮的威吓也就够了,
它简直是一个妖怪……等到月亮渐渐地圆了起来,它的形相也渐和善了,可是总
是有一股冷气,无论如何还是去不掉的。”到后来他干脆声明:“总之我于赏月
无甚趣味,赏雪赏雨也是一样,因为对于自然还是畏过于爱,自己不敢相信已能
克服了自然。”但周先生的这种观点,我是不敢苟同的,因为我坚信,在无电无
灯的岁月时,月亮是如何地庇佑着祖先们,让他们逃离黑暗的恐惧。我甚至揣测
中秋节的由来与这种月亮崇拜有关。”

  “月圆人未圆”在今天不再容易勾起人们的伤感神经,因为选在双休日小聚
更觉从容。月饼葡萄大可自己在家吃了就行了,谁都不缺。坐在各种车子里,穿
梭于街头的人们忙得顾不上看看天上的月亮。当然也会有“闲人”偶然站在楼群
里的阳台上仰天看看,叹一声“还真圆”,然后回去接着看电视玩电脑。但我们
还都记着中秋节,在今晚还会有些异样的感觉。宾馆饭店早就开始在报纸电视上
打广告,推出“中秋家宴”服务。最热闹的还是网上,猜灯谜、征对联,寄贺卡
、讲故事。“但愿人长久,网上共婵娟”的口号,在一个虚拟的月亮下面,显得
很煽情。

  中秋节永远是我们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节日。因为不管生活怎么变,我们
都需要为自己营造一种气氛,给自己一个放松神经,扪心自省的借口。



--
亲爱的守望者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61.156.127.65]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