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junhao()
整理人: acme627(2003-01-16 11:07:52), 站内信件
|
母亲与父亲的第一个孩子是女孩,但出生后就死了。第二个
孩子出生于1963年,就是三哥。其后很有规律的每隔三年添一个
孩子,依次是姐,四哥和我,分别出生于66年、69年和72年。
几个孩子的出生一给这个本来就拮据的家庭带来了更重的负
担,而这些负担又都加在了父亲身上。
那时候还是集体公社制度,社员统一在地里干活,并根据出
工多少记工分,然后按工分到秋收和年底时分粮食。显然,出工
的人多的家庭自然可以多分粮食,而我们家则是吃饭的多,干活
的少。在那个时候,家里注定不会富裕的。我们家则是经常向队
里借粮食。
在我出生的时候,父母都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人了。也许父亲
有些不堪重负,也许他觉得实在没有能力把所有的孩子都抚养成
人,就开始盘算把最小的两个男孩,即四哥和我,送给亲戚抚养。
四哥打算送给大姑家,我则送给另外的一个二姑,是母亲的前夫
的二姐。两个姑父都是工人,有固定收入,家境相对富裕,可惜
都没有男孩。他们显然对收养我和四哥很感兴趣,其中打算收养
我的这个二姑家尤为积极,在我刚满月时就给我家送来好多点心
和挂面,并随时准备来抱我去。当母亲死活也不同意把我们送人,
所以最后都没成。
后来母亲反复说起这段往事,颇有些让我们明白父亲并不爱
我们的意思。事实上我们,至少我,把这个故事当成了一个事不
关己的传说。我知道父亲深深爱着我们,只不过不会挂在嘴边就
是了,而母亲的爱更是毫无理由也毫无原则。在农村,父母打孩
子是极为常见的,而在我的记忆里,从来没有挨过打。母亲经常
对左邻右舍夸我如何听话,不淘气,我小时候性格的确很安静。
也许正因为这样,我的自尊心从小就很脆弱,父亲说话的口气如
果略微严厉,我就觉得难以承受。
一直庆幸自己没有被送给别人家抚养,因而得以深深体会博
大的父爱和母爱。很小的时候我就感觉到父母对我们的宽容。和
周围的小朋友比,我很少收到大人的斥责。然而父母的矛盾却同
时在我的心中抹下了一个浓重的阴影。在父母吵架的时候, 我们
都无能为力,只好大声哭。加之母亲和叔叔、婶婶、和姑姑们的
关系都很紧张,所以家给我的印象是一片灰色,那种压抑的氛围
把应有的温馨感觉全破坏了。
另外一个无法抹去的记忆是我们家很穷。我记事的时候,农村
还没实行改革,还是大锅饭制度。尽管我们家很贫困,但其他家庭
也不富,对比还不明显。但改革开放以后,这种差距迅速拉大了。
二哥在高中毕业后,进了村上办的翻砂厂,一天的工资只有几毛钱。
而下面我们几个则都上学。父亲没有什么手艺,也不会经商,只
好到处打工赚点买油盐酱醋的钱,日子过得很拮据。
当初最怕学校里要学费,因为家里肯定拿不出的。每次向父亲
张口要钱,都觉得十分为难,但除此之外又没有别的办法。而父亲
只好向邻居借,不知走几家才能借到几块钱,还要看各种脸色。而
且借是借到了,却又不知什么时候再能还上。我知道父亲比我更为
难。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决定不上学了,打算在家里自学,以
此省一点学费和书费,其实当时的学费和书费一学期只有有三五块
钱。不过后来在哥姐的劝说还是继续读了。姐姐在读初一的时候不
得不辍学,因为家里同时供几个人上学是在很困难,加上母亲的旧
病复发了。姐姐需要在家照料母亲并干家务。后来母亲的病有所好
转,并在学校老师和亲戚们对父母的再三劝说下,姐姐在一年后才
又继续读书。
尽管家里很困难,父母还是坚持供我们读书。二哥、三哥和四
哥都读完了高中,而我和姐则读完初中。
三哥在高中毕业后,考入一所中专学校。这意味着三哥将来不
再是农民了,而摇身一变成了拿工资的国家干部。只有在那个时代,
出身于农村的人才能明白是到底意味着什么。和三哥一块考上的还
有几个人,他们考上的消息在很短时间内就传遍全村了。这在当时
可是村上的一件大事。自此我们家出现了一线曙光。那是1983年。
父亲的身体却每况愈下,长年辛劳的父亲患了心脏病、气管炎
等等多种疾病。但在农村吃药打针都是自己掏钱的,我们家拿不出
钱给父亲看病,所以父亲的病只好拖着。
三哥考上中专后,花钱更多了。尽管三哥非常节约,每学期仅
从家里带50元,但对于我们家来说,却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当时二
哥已经结婚,开始过他自己的小日子。姐、四哥和我都在学校读书,
都要花钱。无奈,父亲不顾自己的病体,向村上翻砂厂的领导百般
请求,进厂当了一名普通的工人,干繁重的体力活。也就是在那两
年,父亲的身体迅速恶化。
1985年,三哥中专毕业,分到靠近县城的一家棉纺厂当了一名
会计。同时,父亲的身体也彻底垮掉了,从工厂辞了工。姐姐在这
一年考上了中专,进了一所护士学校。这一年似乎是我们家的一个
转折。
但家庭的经济状况并没有多少的改观,三哥的工资很有限,最
初的基本工资是每月29元,后来逐渐有所提高。他除了自己的伙食
费以外,所剩不多。家里的花销却越来越大,姐读中专,我和四哥
都在都中学,书费学杂费逐年增加,还有父母因病打针吃药。母亲
是常年吃药的,现在父亲的身体也不得不吃药。父亲从小有吸烟的
习惯,烟瘾很大,而且由于心情郁闷,有酗酒的习惯。每次三哥带
回家的钱,主要用于还债--各种旧债和新债。其中医药钱是主要的
债务。
1988年,姐中专毕业,分配到位于县城的第一医院。同时我考
入一所师范学校,这时我们才终于还清了各种私人的债务,家境略
有好转。而早些年欠生产队的钱是到九十年代初清三角债的时候才
还清的。
89年,三哥结婚,嫂子是同厂的一名纺织工人。同年四哥高中
毕业,但因学习成绩不甚理想,没有参加高考。回家务农并到处打
工,先后干过装卸工、锅炉工、采购员、翻砂工等。
91年暑假我中专毕业,保送到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就读教育系。
该年元旦,姐结婚,姐夫是区审计局职员,在这之前和三哥是
同时进入这一单位。
92年春节前夕,父亲去世,享年61岁。四年后,母亲去世,享
年66岁。 (完)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129.94.6.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