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junhao()
整理人: acme627(2003-01-16 11:07:52), 站内信件
|
与母亲不同的是,父亲从小过的就是苦日子。在我很小时,
就经常听父亲讲他12岁时跟着爷爷挑盐,一天挑30斤盐走80多里
路。那时的我并不是觉得羡慕或为父亲感到自豪,而是一种深深
的愧疚,自责自己没能象父亲那样为家庭做些什么。通常父亲是
在喝过酒以后才会说这些,他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这些话对一个孩
子来说是一种沉重的压力。
在父亲17岁的时候(1948年),爷爷去世了,留下了许多债
务和6个尚未成人的孩子,我最小的姑姑才刚出生。就是在这一年
的前些时候,母亲嫁到我们村。母亲说,当时就是爷爷抬的轿子,
她怎么也没想到后来会走进这个家。
爷爷在世时支撑着盖起三间南屋、三间北屋,但借的债还没
来得及还清就去世了。这些要由奶奶和孩子们来承担。因为父亲
是长子,17岁就成为家里的顶梁柱,靠干各种杂活、苦活养家糊
口。奶奶和大一些的叔叔则照料家务和更小的孩子。我一直想象
不出那段日子是怎么过来的,也从来没有听父亲提起过。
只听奶奶说过一次,说父亲那时年幼无知,借钱买了头毛驴,
结果上了当,毛驴买来后根本不能干活。如此一来,使本来就艰
难的生活更加艰难。奶奶说,那时候的钱是一分一分地挣来的,
那像现在这么容易,现在的年轻人出去干一天就能赚10块钱。说
这话的时候是九十年代了。
有时候听姑姑们谈起,父亲年轻时脾气很大,看姑姑们干活
一不顺眼就大发雷霆。父亲在家吃饭时她们都不敢到跟前去。可
是,在我的记忆中,他从来没有对我,或哥哥姐姐发过脾气,更
没有打过我们。我想也许是因为那时父亲太年轻,无法用平常的
心情来面对那种近乎让人看不到任何希望的生活,所以脾气才会
那样暴躁吧。
或许因为要养家,或许因为家里穷,或许因为如三叔所言,
父亲不懂得怎样和女性套近乎,总之父亲错过了娶亲的年龄,近
三十岁的时候还是单身。二叔大概比父亲小4岁(我不敢确定),
比父亲先结婚生子。二婶是二叔的小时候的同学,是自由恋爱的
结果。在我们村,一辈子都讨不到老婆的并不罕见,因此对于父
亲来说,似乎要打一辈子光棍了。
也不知是谁最早想起要撮合父母的亲事,正式的媒人是
母亲的一个不知绕了几个弯的表姐,是和母亲从小一块长大的,
也嫁到了我们村,和我家住一条胡同。对于母亲来说,孤儿寡母,
的确需要一个依靠。而且母亲的精神状态还没有完全正常,随时
都又可能复发,对这桩婚事是稀里糊涂,自己没有什么主意。对
于父亲来说,也几乎没有任何挑剔的理由。家里穷得叮当响,下
面还有一个弟弟和三个妹妹未成人(在农村,没结婚就算未成人),
负担重得很,一般的人家度不甘心将女儿嫁到这样的家庭。父亲
又是近三十的人,极有可能就是一辈子光棍。就这样,这桩婚事
最终还是成了。结婚的时间大约是60年,三年自然灾害的头一年。
那年大哥7岁,留给了母亲的前婆母,即大哥和二哥的奶奶。
二哥5岁,由母亲带进我们家。据说在结婚前,负责登记的公社干
部亲自找父亲谈话,让父亲要有思想准备,因为母亲的病情很不
稳定。并要父亲许诺照顾好母亲和二哥。另外二舅和大姨也对父
亲有类似的嘱托,父亲也郑重做了保证。
从某种意义上说,母亲能够嫁给父亲也算一种福气。父亲是
善良的老实巴交的农民,有着种种美德,对母亲一向宽容忍让,
对二哥也像对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看待。但有一点是父亲无能为
力的, 那就是这个家很穷,除了一大群人,几乎一无所有。
然而母亲似乎对这桩婚事并不满意,我经常听她讲她当时是
稀里糊涂地走进这个家的。父亲连一身新衣服都未给她买,结婚
时她身上穿的还是前婆母的旧棉袄。
从记事起,我听到的全是母亲对父亲的喋喋不休的抱怨。父
亲不得不忍受各种莫名其妙的指责和抱怨。有时候,父亲实在忍
不住,便会大打出手,于是家里便乱成一团麻。
也许母亲的抱怨有其内在的必然性,从小过惯了舒适生活的
母亲,实在不习惯这种缺油少盐、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而且
在这样一个靠着极其有限的资源生存、大家相依为命的家庭中,
必须要勤快、容忍、相互谦让并能时刻为他人着想。显然,母亲
从小的经历没有培养起这样的美德。她与奶奶、三叔和几个姑姑
的关系都闹得很僵。
母亲不只一次地说起,父亲结婚不久,就离家到外地贩卖布料。
和父亲一起卖布的邻居,回来后将家里的房子修整了一番。而父
亲则是空手回来,而且身上的衣服还是借的邻居的。父亲对此向
来不置一词。后来偶然听奶奶提到,因为那时经商是违法的,父
亲在贩布的途中被发现并没收了所有的布料。
对父亲来说,结婚并没有对生活改变多少,如果说有改变的
话,只是身上的负担更重了。旧的负担还没放下---我最小的姑姑
只有10岁左右,新的负担又加上了,母亲、二哥还有后面相继降
生的孩子,都要依靠父亲。可怜的父亲!(待续)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129.94.6.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