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st2170865()
整理人: icecream(2003-07-23 04:21:23), 站内信件
|
感情乞丐(5)“广阔天地”里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下)
在农村,当时都没有公共食堂,一日三餐,只好找村里人搭伙。我最初搭伙的那家人姓刘,老两口,三个姑娘一个儿子:刘春芳,刘春玲、刘春红、刘卫东,也是姊妹四个。按规定,在谁家吃饭,每月要交给房东三十斤粮票和12块钱。因为我特别能吃,每月自觉地多交给房东四块钱,正好是我工资的一半。起先,老两口说啥也不多收,还是二姑娘刘春玲帮我把两位老人说服了。春玲说:“咱家的口粮是没问题,人口虽不算多,但咱队上的口粮是按人头分配。我大姐春芳上个月刚出嫁,分的口粮一点没带,一个妹妹一个弟弟都还小,吃不多。俺娘吃得也少,你就是不交粮票也没啥。俗话说,你有多大荷叶,咱就包多大粽子,多交钱,俺家也不会叫你吃亏。”春玲接过钱和粮票,悄悄地和父母耳语了几句。两位老人会心地笑了笑,顺从地从春玲手中接过了粮票和钱。
凡是认识我的人大都对我有这样的评价:说我这个人的优点是很实在;缺点是太实在。在刘家搭伙吃饭,就因为太实在而出了不少“洋相”。有一次,我收工晚了,到刘家吃午饭时已接近一点。刚坐下,春玲就把两大碗热腾腾的饺子端到我面前。
“嗬!饺子!”我眼前顿时一亮,情不自禁地砸了咂嘴。
“知道你今天特别累,特意给你改善生活。刚出锅,趁热吃吧。”
“特意给我改善生活?大爷大娘呢?你呢?弟弟妹妹呢?你们中午吃的啥?”
“都一样。都吃饺子,”
“不可能。你刚才就说漏了,知道我今天特别累,特意给我……”
“不吃拉倒。虎子,虎子,过来!”
虎子是刘家养的一只大黑狗,最听春玲的话。除了上坡、下地,虎子几乎成天围着春玲转,晚上睡觉也趴在她的跟前。
“虎子,人家不稀罕,来,咱们吃。唉!这人呢,有时还真不如狗……”
春玲一边自言自语,一边顺手从碗中拿了一个饺子递到虎子的嘴边。
“你……刘大爷、大娘!你们快来看呀!春玲拿饺子喂狗。”
“喊什么?老两个都不在家,一大早就到俺三姨家去了,俺三姨今天过生日……”
春玲说话不温不火,慢声细语,在刘家搭伙块三个月了,就从没见她发过火。说心里话,在当工作组成员那会儿,我还真的暗恋过温柔、善良的春玲。要不是后来出了一件令她心碎的事儿,也许就真的成了夫妻。
(待续)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