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天说地>>● 海外华人>>天涯有情篇>>游子情怀>>家和房子--On The High Way From NYC to WDC, Apr.2001

主题:家和房子--On The High Way From NYC to WDC, Apr.2001
发信人: gengct(晓风登岸)
整理人: cherry_1022(2001-07-18 16:41:58), 站内信件


家和房子好似没什么联系,有房子不一定有家,而有家未必会有好的大的房子。家是一种感觉, 是关于某地或某些人的某种本能的感觉;房子是盛装这种感觉的无可替代的容器。 就犹如插在瓶里的花,重要的是花的质地和美丽,而不是瓶来取决这一整体意义。没瓶的花一样芳香迷人,而没有花的瓶往那一摆,就略嫌尴尬了。

没有房子的日子只是住所的飘零,但没有家的日子却是精神上的流浪。四处飘零的人不一定流浪,但流浪的人死活都会给人四处飘零的感觉。叶落归根,“根”是家和家的感觉,很精致的象征。离开家乡,有所思而又颇茫然地搏击,孤独时所怀念的和所渴望的,往往就是故乡家的斑驳和未来家的静逸。遥远的故乡图画中,老屋只是万般景观印象中不可取舍的一种,而家才是每人灵感迸发,自由涂抹的情调和色彩。

有家没房子不能不是一种遗憾,但有了房子而没有家的感觉,这房子不要也罢。一直深信,吃些苦房子一定会有的,但家会因吃苦而悄然出现吗?曾几时,原先读鲁迅,读顾城,读<<Gone With The Wind>> 的爱好竟演变成有关房产,有关股市,有关怎样发财的大幅广告。其实,也就是在这种由精神到物质的交叉转变中,曾经高度纯洁高度美好甚至带有涅磐性质的“家”的感觉开始碎裂,从而以房子般浅显的方式开始更清晰地聚积,这到底意味着我们的成熟,还是意味着陷入某种误区的悲哀?当诗的语言由“揭开梦的彩衣/在你的血液里羽化”演变成“扒下你的裤子/让我达到性高潮”时,不知诗的美丽还存不存在?!

陷入理性的辩证,本来就是对有关家和房子的苍白诠释。那为什么不进入一种愉快的感性想象呢:有一天,你既拥有一个美好的家,也拥有一所或几所漂亮的房子,但愿那时给你的问题只是如何找更好的房子,而不是更换你的家。家是带有禅意的机缘,能珍惜就珍惜吧。

正因为对家和房子那么美好的憧憬,所以我们好多人才象驴一样,坚强而又倔强地活着。。。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