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ccar()
整理人: lmlove(2000-02-28 07:44:48), 站内信件
|
十全缺九炖
似乎该先做个说明,写此文是看了痞子王朔《我看金庸》后
产生的念头。只所以现在才写,一是不想称了某些人的意,二是
懒得卷进当时沸沸扬扬的“王金”两派之争。但时过几个月后却
发觉很难回想起王文的细节。虽然和一位“王”派朋友通了个电
话得到一些资料但他也说不出太多的内容。无奈之下只好拿些确
是出自王口的内容做到炖品,没啥,就图个乐字。
痞子王为何要笔挑大虾金,在我看来无非是出自以下某个或
某几个原因而已。
其一,无非是商业炒作。或出于王某人的意愿或是编辑的合
谋。据说某人在窝里蹲了六七年总算下了个自以为是金蛋的长篇,
谁知江湖上连小浪头也没赏他几个。( 据看过的朋友说确实比他
以前的差多了)无聊寂寞的痞子王和追求发行量的编辑一拍既合,
于是那篇贫语欢快出炉。( 你没看痞子王继续在那份报刊挥墨痞
骂,只不过再也激起什么大动静了)
亦或是,王金二人以前都是被正统文化圈不屑明故的人物。
但这两年大虾金大有被归进经典纳入正统的趋势。虽然以痞子王
一贯的嘴德肯定会说:孙子才想。但一时心生嫉妒动笔乱骂也算
痞子常情吧。( 我觉得他该到大街上遛迖瞅那位小姐特靓,抢她
根头发,当街上吊,那才叫轰动,那才叫痞子本色)
再或是,王朔对俗文化或者大众的文化故意偏见或无知。(
说他无知估计只是对他的抬举)
高汤成了,看看把什么加进去炖了。
我说的前两点,不管同不同意大家都挺好理解。唯独第三点
不拿出点证据加以难免落个痞子之流。咱旁的不说,就拿王朔鄙
夷的“四大俗”聊聊。“四大俗”给我的感觉怎么有点象什么“
四大怪”之类的。为了不至于步某人后尘,特意去查了辞典,配
好菜,下锅了。
“俗”字有很多意思,王贫语用的该是贬意——平庸,鄙俗,
不高尚,并兼指俗文化。那“大俗”就是贬到鞋底了,还指特流
行的俗文化。再看看“高尚”——道德水平高,有意义,不是低
级趣味。“不高尚”反过来就行,明白了。(累)
王朔所谓的“四大俗”——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金庸小
说再加四大天王。奇怪了,这四者在一个水平线的吗?成篇,金
书确是各自领域的顶尖之作;琼剧总的说怎么算也不过在言情剧
的半山腰更比不上当初她的小说流行,不过看在前一阵捧红了十
三点小燕子的份上勉强够格吧;“四大天王 ”那更不够了。先说
这个称号怎么产生的,那时谭校长不再参加评奖张国荣又引退了
(所谓天皇巨星时代结束 ),香港的娱记们为了自己的饭碗凑出
了“四大天王”填补偶像空缺。再细说这四人,小郭舞男出身一
脸娘娘腔,唱的歌就不说了吧;高黎一副谁和他有深仇大恨的嘴
脸,唱歌是棚内高手现场走音的哥们;老刘一个“滥”字概括完
他的演绎生涯,努力赚钱的态度不错;张大哥唱功是不错,还有
什么?(什么时候王大师够上小报娱记的水准了)这四位怎么说
都差点吧。
再说既然是“大俗”那就该是现在最流行的东西。咱再来瞄
一眼“四大俗”大哥成这两年英雄迟暮已是不争的事实;老金的
大虾们对现在孩子的影响力也小多了;“四大天王 ”到是都没少
赚钱,只是这个称号怎么得擦掉层黄土才能看到;还好阿姨的电
视剧总算给王大师撑了把脸。只是“琼瑶的电视剧”这个说法怎
么听怎么别扭,都知道电视剧除了编剧缺了导演演员更是不行的,
嘻嘻,阿姨赚便宜了。(小报记者不好当)
哇!要炖过火了,赶快调一下味道。
其实看看我们平时所指的“雅”文化有一个重要特征——小
众化,但这些“雅”文化的内容是否都雅,恐不竟然。再想想很
多现在的“雅”文化如歌剧,交响乐等等在以前又何尝不是“俗”
文化。所以我们不必为喜欢所谓的“雅”文化就自以为高(再说
了不少人不过是附庸风雅)也不必为了喜欢流行的东西被人讥讽
就不好意思。“雅”也好“俗”也罢,我喜欢我的干卿屁事。
哈哈,十全缺九炖出锅了,小心别烫着了。
PS:开会的时候图鸦这种文字,不亦乐乎!
-- 沧海笑 斜阳照 一叶孤舟乘风去 任我逍遥 红尘薄 斯人老 满眼繁华随云淡 一笑生傲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9.47.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