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indy_83(windy)
整理人: 1101234(2001-07-27 18:05:03), 站内信件
|
百色地区农村环境概况
环境,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周围事物是同某项中心事物相对而言的。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地理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主要包括日光、大气、水、岩石、矿物、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
百色位于广西省的西北部,北回归线以北,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地下水资源一般,当地的石灰岩地貌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百色地区的铝矿较丰富,某些地区只要用推土机轻轻一推,矿产就能露出地面。当地的芒果也是全国出名的。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还有的会种上大豆。百色地区的平果县,离百色市约3小时的车程。而我们入住的塘琴村,约有100户农民,300人左右,主要还是自给自足,过着较原始的生活。大多数村民以种植玉米为主,一片片玉米田随处可见,主要分成白玉米和黄玉米两种:玉米粒用于食用,秸秆则用于燃烧。在水源较充足的地方,村民会种植水稻。玉米和水稻都是双季的,一年收两次,主食仍以米饭为主,早饭则以玉米糊糊(一种用玉米粒磨制而成的食品,营养价值很高)为主。每户农民都会养些家禽,如:鸡、鸭、牛、猪等。它们不需专门饲养,早上它们会自己找东西吃,晚上会自己回家。村民平时饮用的水主要来自村内的一口泉,有条件少数村民会把泉水接入家里。上游泉水主要用于日常生活(如饮用.洗菜.洗米等),味道有点咸;中游主要用于洗衣服等。在离村约15分钟车程处,修建了一个小水电站,一方面用于发电,另一方面用于防洪蓄水。村民每月的只用几度电。村民一直以燃烧柴草、秸秆作为能源。由于村民平时没有什么生活垃圾,村里没有垃圾站,甚至连一个垃圾箱都没有,废渣及一切生活垃圾都直接扔到土壤中。电视机、电话、收音机的普及率较低,全村只有一部电话,村民不能每天接受外界的信息。
对于百色地区农村环境现状,我想说说我的看法和建议:百色地区的经济由于各种原因,还未能快速发展,因此当地人还未能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或者说还没有看到不注意保护环境的危害。而正是由于当地发展起步较迟,可吸收国内外的环保经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环境的保护,防止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局面。
提高当地人的环保意识是至关重要的,但由于通讯设备跟不上,他们根本不能接收外界的信息,那就更谈不上什么环保了。因此,通讯设备首先要逐渐普及。另外,也可派人定期到村里宣传环保(如提倡使用沼气)。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解决了温饱问题,才能更好的发展经济。根据百色地区的情况,发展立体农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旱地立体结构模式:以高杆作物(玉米、木薯)套种或间种矮杆作物(豆类、花生)。在取得最大效益的同时,改良土壤,防止土地肥力下降和环境污染。在能源利用方面,由于烧秸秆和柴草的热能利用率只有10%左右,大量热能没被利用,造成很大的浪费,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废气又严重污染大气。更重要的是:这种不合理利用生物能的方式,使秸秆不能作有机物还田,土壤的有机物得不到补充(加入有机物的土壤,水土才不易流失)。要解决农村的能源问题,可结合积蓄肥料,大力发展沼气。秸秆、杂草、树叶、人畜粪便都是产生沼气的好原料,而发酵产生的沼气,可用作燃料;废渣则仍保存大部分有机质和植物生产需要的营养元素,可作废料还田。而它最大的优点是清洁,利于净化环境,而且可就地使用,投资少,建设快。在实现秸秆还田的同时,又能减少对树木的砍伐,减少水土流失。另外,坡度在25度以上的山就应退耕。在垃圾处理方面,在村中建立垃圾站,对不可降解的物质进行回收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把农村生态建立在良性循环上。
只有逐渐摆脱这种刀耕火种的生活方式,才能使农村生态健康地发展,最终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
windy
QQ:1919971
人类要健康,地球也要!!
人类要发展,地球也要!!
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来自大自然,我们凭什么破坏它呢??生命影响生命,保护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如果连养育我们的地球母亲都不能尊重,还谈得上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