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科学大观>>● 自然科学>>原“宇宙探索”论坛精华区(2sinxcosx,roadtofly建立)>>文件夹:天文学文章>>火从天降

主题:火从天降
发信人: frank_yu(乐乐)
整理人: 2sinxcosx(2001-07-17 19:18:12), 站内信件
  “公元前15至8世纪期间,地球有几次几乎和其它星体碰撞,因而发生剧烈震动。这些宇宙间的摩擦引起一连串的大灾难,改变了古代史的进程。”“大量的古代神话传说为这些灾变的景象提供了线索。”“土星在一次崩裂中诞生了金星,因此金星的温度肯定极高……”

  以上是医学博士、精神分析学家维利考夫斯基所著的《碰撞的世界》一书中提出的论点。该书出版于1950年因其与当时天文学界的传统观点相悖,遭到猛烈的抵制。但近年来被源源不断地来自射电望远镜和空间探测器的证据证实。 人们开始再次注意《碰撞的世界》。

  维利考夫斯基于1895年6月生于俄国,1921年获莫斯科大学医学学位。随后前往柏林创办并主编《百科论丛》,爱因斯坦是该刊的重要撰稿人。

  1939年,维利考夫斯基到美国休假,在做一本书的研究工作时联想到,世界各地许多神话传说中的灾变故事,可能并不仅仅是寓言或神话,也许是曾经发生过的真实事件的记载。 如果是这样的话,史书的记载应当与各地的神话传说相对应。于是, 维利考夫斯基开始悉心钻研古代史,最后出版了《碰撞的世界》一书。维利考夫斯基的理论基础有物理学、神话学、遗传学、考古学、天文学等。每门学科都提供了一些证据,这些证据相互吻合, 使他对以往的太阳系假说产生了疑问。

  以往的学说认为,太阳系自诞生起就像钟表一样精确无误的运行,是一成不变的,维利考夫斯基则认为,太阳系行星运行的轨道曾经受到过强烈干扰。那么这一切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在《碰撞的世界》中这样写到,大约4千多年前的某个时期, 比地球大数百倍的巨大行星木星经历了一场破裂性震动,将部分物质抛入空间, 太阳系这一新成员即原生状态的金星被抛入一条最终危及地球轨道的运行。 证实这一点的是全世界各民族都有关于金星在火中诞生的记载:中国人说,金星跨越天际,与太阳争辉。古犹太教文献写到,金星的灿烂光辉,从宇宙的一端闪耀到另一端等等。

  维利考夫斯基根据考古学和天文学推论,公元前15世纪中叶, 地球在公转时曾进入原生金星的由尘埃和气体组成的尾部,尘粒越来越粗大,最后成了陨石雨砸到地球上。 墨西哥的古代编年史里记载道:天空中不是下雨,而是下火和滚烫的石头。玛雅人的圣书记载道:这是毁灭性的大破坏,人们淹死在从天而降的粘乎乎的雨中。维利考夫斯基推测, 这种粘雨是原生金星尾迹中各种气体混合而行成的石油,有些燃烧,有些没燃烧。 南美一些国家的史书记载;天空在霎那间变得烈焰熊熊,下了骇人听闻的火雨。

  随着地球更深入进入金星的“尾迹”,在原生行星的引力作用下, 地壳发生褶皱和移动。城市夷为平地,海洋吞没陆地。地球上大多动物因此灭绝了。

  地球倾斜了。这时一些地区黑夜漫漫,而另一些地区则白昼绵延。波斯人惊恐地看到, 白天和黑夜都比往常长了3倍。中国人也写到,太阳连续数日不落山,大地烤焦了。这些现象是由于金星的靠近产生的引力错位,这一错位倒转了地轴的方向。古埃及史书叙述道: 夏季成了冬季,月份颠倒,钟点也乱了套。在中国,黑暗笼罩大地, 当局把学者派往四方重新定出东、南、西、北,并制订新的历法。据玛雅史料记载,这种状况持续25年,金星曾两度冒犯地球,从此,各地按自己的文化传统,开始对金星顶礼膜拜。

  尽管维利考夫斯基找到了大量的依据,但《碰撞的世界》并未被认可,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实验数据都证实了他的假说。不少科学家开始将神话、传说与古天文、古历史文献联系起来研究。

  在《碰撞的世界》出版10年后,英国著名宇宙学家R.A.特尔顿从数学上证明, 包括金星在内的所有《内圈》行星,实际上都是从木星上甩出来的, 只是时间比维利考夫斯基的推测早的多。从而证实了他的第一个推断。1974年,《水手10号》还观测到金星确有一条彗星状尾巴。

  早在1950年维利考夫斯基就提出,金星在一定阶段内处于炽热状态。而在当时, 大多数天文学家认为金星的温度只比地球高及度。1962年,《水手11号》飞经金星, 测得金星表面温度高达数百摄氏度。他还预测到,金星周围有一个巨大的大气层。这一论点曾遭到不少科学家反对。1966年苏联探测器《金星3号》在向金星降落时, 遭遇到意外的巨大压力而坠毁。原来金星大气层的比重是地球大气的95倍。

  维利考夫斯基认为,太空不是真空,遍布电磁场,爱因斯坦生前并不赞成这种观点, 但1955年初,卡内基研究所的天文学家们听到来自木星的强烈无线电讯号,大为震惊。 爱因斯坦得悉后宣布支持维利考夫斯基的理论。不幸九天后他与世长辞,他的书桌上放着一本摊开的书──《碰撞的世界》。

  除了金星以外,维利考夫斯基推测火星因金星的引力作用曾改变轨道, 并对地球造成威胁。火星每隔15年靠近一次,据以色列人目击和史料记载, 太阳似乎迫不及待地过早下山了。希腊人及不少国家和地区都观测到了相同的现象。

  火星最后一次灾难性临近发生在公元前487年春天,3月23日晚。中国人记录了天空中星相紊乱的情况,并注明了日期。当时繁星象下雨似地陨落,地球抖动不止。 古罗马人把3 月23日这一天定为战神节,而火星与战神正好同名。维利考夫斯基断言, 火星肯定保留着一些当年在空间横冲直撞的痕迹,这一点已被空间探测器证实。维利考夫斯基还指出, 火星大气中存在大量的氩和氖。1974年苏联发送的火星探测器证实,火星大气中确实有大量的氩和氖。

  他认为月球上也留有这些碰撞的痕迹。指出,不到3000年前,月球表面不断熔化,冒泡。它的岩石、岩浆因此富含磁性。月震必定很频繁。“阿波罗”号6次登月飞行带回的岩样和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证实了上述断言。

  读者要问,维利考夫斯基的理论对现代科学有什么意义呢?他的理论将对传统考古学、 天文学、生物学的研究起指导作用,部分重写人类进化、发展史。他的理论是现在已为广大科学家认可的“生物进化灾变论”的基础。灾变曾改变了整个生物进化的进程。

  达尔文在1834年1月9日的考察日记中写道:“先前这里肯定是巨兽遍布之地,而如今只能见到矮小的动物,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么多种属灭绝殆尽呢? ”虽然达尔文还没有接受灾变说,但的确对生物如此大规模的灭绝感到困惑。尽管现代科学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维利考夫斯基在《碰撞的世界》中的大部分观点,但要完全被人认可还需时间。然而他的思想的力量是不可磨灭的,从来没有一个人,为了弄清一个问题涉足如此多的学科,他的精神与成果永存。 



----
媚媚乐了,乐乐也乐!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