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天说地>>● 我爱我家>>【 集贤山庄 ◇ 古风新秀 】>>梦遗廊桥 【ccbyy】>>《廊桥遗梦》,让全世界感动!

主题:《廊桥遗梦》,让全世界感动!
发信人: ccbyy(廊桥有梦)
整理人: suyingsy(2001-07-16 13:18:58), 站内信件
《廊桥遗梦》,让全世界感动!


    人类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之际,迎面而来的是新世纪第一景——情人潮汹涌澎 
湃、波涛翻滚。 

  《廊桥遗梦》,让全世界感动。 

  中国人也弃了谈性色变、谈婚外恋而心惊肉跳的羞羞答答,堂而皇之地在公开 
场合谈性、谈女人。 

  情人说:我是婚姻桌边的一道甜点心,婚姻正餐营养不良时;何不加点餐?” 

  于是,婚外恋,第三者,情人不是个别人的偷鸡摸狗,大家都忙着找情人。可 
不是?王子王妃和市井平民,谁没在行动?谁没在想办法……有权力的人利用权力 
制造情人,有钱的人用钱购买情人……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1965年8月8日,一名 
自称“最后的牛仔”,52岁的《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罗伯特·金凯,来到爱荷华 
麦迪逊郡为该社拍摄一组古旧的有篷大桥照片时,邂逅当地一个42岁的已婚农妇弗 
郎西丝卡,两人爆发出一段相聚不过四日,却延续了整整二十四年的婚外恋情。 

  这即是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小说《廊桥遗梦》的故事。故事的情 
节其实很简单,然而正是这本书,引起了几乎是世界性的轰动。在美国,该书连续 
两年登上美国畅销小说排行榜,其中并有一年高踞榜首。从1992年4月出版至今, 
销售量达七百万册,引起的冲击波更无以估价。 

  1994年6月,《廊桥遗梦》中译本发行,立即受到国人的普遍欢迎。其欢迎的 
热烈情绪,从该书的销量上可见其一斑,首次印刷的10万本在短时间即抢购一空。1995 
年和1996年又接连印刷五次,总销量超过45万册,这相当于现代外国文学作品平均 
销售量的4倍! 

   《廊桥遗梦》何以在中国倍受青睐? 

   情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而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里,“男女有别”, 
 “授受不亲”成了男女关系中的基本原则。两性及与性相关的一切,人们一直是讳 
 莫如深。 

   还是在十多年前,“性”依然被神秘化,被固执地阻隔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外,还只是一个可以在床上谈,在没人的地方谈的悄悄话题。80年代初,某高校一位男 
 生路遇一位飘然而过的女孩,为其美丽而震惊,随口说了句“好性感”。结果女孩大骂男孩“流氓”。此事捅至系里,系里给了他“警告”处分,后来,他竟因“作风问题”而被分配到偏远地区工作。 

   这并不是简单的或偶然的一个事例,它足可以说明,在相当长时间里,中国人把“性”看得过于严肃、过于“政治”。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此后的 
 几个并不为怪的事情。 

   —1997年初,山西一家以《科学之友》为名的杂志如期创刊。该杂志的负责人在自审时突然发现这本与政治无关的刊物,却与政治发生了最为直接的关系——该期刊物的封二上,印有几幅表明人体科学的裸体图画。他们一时着急,最后还是请在校中学生们拿了各色彩笔,立即为那些简单图画描裤衩……——1987年,一个农村姑娘报考了一家美术学院的人体模特儿并被录取她将自己青春美丽的躯体展示给了艺术。然而正因为这个原因,她遭到了家庭、亲戚、同学的凌辱唾弃!?988年夏,北京自然博物馆筹备设计了一个《人之由来》的大型展览,旨在向人们直观地介绍关于生命,关于人的知识。8月9日,应邀前往博物馆参加开幕式的200多位人士被告知:此次展览暂不开放。原因何在? 

   据说,就是该展览中关于“个体人之由来”的部分里,有几幅男女抱在一起的照片。临展前,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的领导审查,给审住了。两性相拥的照片,系法国国立博物馆提供的。照片的解说词是:“男女结合后的性行为导致男女生殖细 
 胞的结合,为新生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我们在这里没有必要举更多的事例了,因 为我们明白,这曾是一个时代的愚昧,一个时代的悲剧,所幸的是,我们今天已经认识到这个愚昧和这个悲剧。 

   也还是十来年前开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性”文化身上的冻土逐渐解冻。人们终于识得两性与性爱的“庐山真面目”。 

   “原来如此!”许多人惊讶。 

   于是乎,在公开场合,男女相拥在林荫道上漫步,在公园的长椅上和树下的草地上促膝谈心,已是习以为常的事情。曾经被称为“资产阶级腐朽没落”的选美活动从广州登陆,直闯京城。 

   “情人节”也到中国安营扎寨,被人们用自己的热烈方式尽情享受中国传统的两性观念彻底动摇了。 

   “整个世界都变了。”许多人这么说。 

   两性观念的变化,相应导致传统婚姻观念的裂变。年青人坚信男女双方的结合应当建立在真正的爱情基础上,这才是最伟大的道德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爱情的婚姻”,并希望真到达到感情的结合。据北京市的一份调查材料,择偶标 
 准中居第一位的是“只要有爱情”,占52.4%。 

   爱情是婚姻屋顶上的一颗太阳,没有太阳,生活中哪会有光明?哪会有欢声笑语?在我们这个时代,人的个性、人的自由已经有很大的舒展空间,我们有权利追求爱情,追求爱情的婚姻。我们为何不珍惜这个权利呢?年青人对婚姻的考虑,已 
 经不再或很少背负“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沉重十字架,而是追求肉体的娱 悦、性生活的和谐和满足等婚姻的实质内容。 

   显然是,文明与道德毕竟进步了,社会在这方面也表现出宽容。 

   然而,在我们这个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国度,讲求牺牲个体,奉献,服务于集体的传统精神品格,依然使追求爱情婚姻的另一种形式“婚外恋”、“第三 者”处境尴尬。 




----
有花如此,有诗如此,人故也,诗旧也,他年谁记有此人和诗!  
有景如此,有物如此,时易也,物新也,他年谁记有此景和物! 

 有缘千里来相会,琵琶弦上说相思流水情怀欢迎你!
流水情怀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