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宗教信仰>>网络文集>>个人文集>>一知半解文集>>初悟《六祖坛经》系列>>在家出家——初悟《六祖坛经》(32)

主题:在家出家——初悟《六祖坛经》(32)
发信人: ybzj(一知半解)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1 00:01:45), 站内信件
在家出家——初悟《六祖坛经》(32)

☆☆☆个人意见☆☆☆


[韦公又问:在家如何修行,愿为教授。]
韦公又问:在家如何修行,愿大师教授。上回刚听得六祖大师说:在家出家无不一般。
所以韦公就问在家人修行是怎么行的。

[师言:吾与大众说无相颂,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若不作此修,剃发出家,于道何益!]
大师言:我与你们大家说“无相颂”,只要依此修行,就和与我同处修行无差别。
若是不依此颂修行,就算你剃发出家修行,也于你成佛之路无有益处。
有人就着于相,认为亲近大德、出家或在寺庙修行,就可以离成佛近一点,可以得到更加好的庇佑一样。
更加有甚的认为和大德、高僧握握手就可以得到什么加持一样。却不知道修行的路已经在你自己的脚下了。

   [ 颂曰:
  
    心平何劳持戒    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    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    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出火    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    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    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    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    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    天堂只在目前]
明明之言,无需再解说。
  
   [ 师复曰:善知识,总须依偈修行,见取自性,直成佛道。法不相待,众人且
散。吾归曹溪,众若有疑,却来相问。时刺史官僚,在会善男信女,各得开悟,
信受奉行。]
大师又说:善知识,只要依此偈修行,就可见自本性,直了成佛。
相持#一切有为法皆自他对立,藉之以存立#,所以六祖说的不是有为法,所以说法不相持。
所以在别处见说法相持而立,不要用这句来说“法不相持”。如法因人而立,怎么就不相持了。这些都是和六祖在这说的法不相持有不同。但这不是重点。
大家都回去,我(六祖)也要回曹溪了。要是大家有什么疑惑,可以来问。
当时的众人,善男信女,各得开悟,信受奉行。
信受奉行#谓信受如来所说之法而奉行之。多于佛经文末用之#
这很是重要,闻经就是要信受奉行,不然听来做什么?


(决疑品第三说完)

(待续……)


释:


韋刺史又問:「在家人怎樣修行呢?我願和尚您教授我。」
大師說:「我現與你們大家說一無相頌,你們就照這方法去修行,那就和我常常住在一起沒有分別。假如你不照這偈頌去修行,即使出家剃去鬚髮,那於道又有什麼益處呢?故說:道是行的,不行何用道?德是做的,不做那有德?必須要依照方法去修行,才會得到益處。」
 
「心平何勞持戒」:平就是沒有貪瞋癡。為何你要持戒,就因有貪瞋癡三毒。若能守持戒律,就不被三毒所害。若心平了,就是心裡沒有波浪,沒有波浪就是沒有無明。沒有無明,那又何必辛辛苦苦持戒律呢?

「行直何用修禪」:行為能公平正直,這就是禪,禪也就是叫你除去一切毛病習氣。所以有的人說心平何勞持戒,我就不持戒了,但你心到底有沒有平呢?他不管心有沒有平,就先要不持戒,你要心平了才可不持戒,若心沒平怎可不持戒呢?如果騙人說我心平了,但做起事來最不公道,又自私又自利又小氣又嫉妒障礙,這種人心怎會平呢?

「恩則孝養父母」:談到報恩就要孝養父母,因父母生育之恩如山高海深,所以要盡孝道來供養父母。

「義則上下相憐」:如父母愛子女,這就是慈悲憐憫,這就屬於義。

「讓則尊卑和睦」:互相謙讓則尊卑和睦,把尊卑都看得很平等,和和睦睦,則沒有爭執糾紛發生。

「忍則眾惡無喧」:忍就是不要在背後說人的壞話或人的私處,不要專門去破壞人,嫉妒障礙人,亂造謠言破壞人的清修和名譽。人應隱惡揚善,不應隱善揚惡,這樣則一切和平安寧。
「若能鑽木出火,淤泥定生紅蓮」:古來中國取火是在木頭裡鑽而取火,鑽木取火和淤泥生蓮,這是說你不一定要出家,若能將慾心斷了,在家也一樣是可以有成就的。若有人來勸導你,指出你的錯處,這是你的善知識。像你有疾病,所吃的藥雖非常苦,但對你的病卻是有所助益的。故說「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像做師父的就常挑徒弟的過錯:「你不要懶惰!不要貪睡!」這在一般人就說:為何時常管著我呢?尤其是美國人,自由慣了,不願聽人的指揮,總是唯我獨尊,說:「不論我好不好,我就不要聽人家的,我只要聽自己,即使我是個木頭不懂事,我也要聽我自己的,我要獨立。」我知道這是美國人的思想,不願意聽逆耳的話。

「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你若能改過,就必生智慧,若不改過這就是愚癡。你若一味護短,有了毛病,總怕人說,且為自己作辯護律師,即使別人指出你的毛病了,還不承認,這種徒弟我見得太多了,他以為可以來騙我呢?

「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聽說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日常所行所做要常饒益眾生,要對人有所助益,不要儘對自己有好處。要知成佛不是說我布施多少萬塊錢,買個佛來做,這要你自己修行才可。而菩提覺性、覺道,是向內心去找,你怎可向外去找玄妙呢?你若聽我的話依教修行,那天堂就在眼前。

 六祖大師又說:「各位善知識,你們切記切記,總要依偈來修行,各人要識自本心,見自本性,能明心見性,才能直成佛道。這個法是誰也不能替代誰,誰也不能等著誰。你要知公修公得,婆修婆得,自己吃飯自己飽,自己生死自己了。你要自己去用功,大家現各回家自己用功去、修行去、自淨其心去。我現回曹溪南華寺。你們大家若有什麼疑問,可以快來詢問。」

這時韋刺史官僚、善男信女,個個都開悟,信受奉行。你不要管他們如何開悟,你也要想辦法開悟才算。



解:


(十二)出家者斷煩惱也,豈在形式,斷煩惱已,方具威儀,現比丘相,為方便以度眾也。若執取外相,以出家為勝,在家為劣,忘卻修行,此乃世俗下劣之見,至於清淨煩惱,是二乘分別,入山惟恐其不深者,二見之未除也。六祖以優婆塞而登祖位,十八年養道,並未先具威儀,為道心切,正無暇及此細節,至機緣已熟,無可不可。願仁者速注重生死大事,莫把好光陰,空擲於無謂諍論中也。

(十三)偈文辭意略為更正,如心平正是持戒,行直何異修禪,非廢戒而不持也,戒者,戒惡業也。以心不均平,遂起紛諍,貪為盜之因,瞋為殺之因,癡為淫之因,皆大妄也。昏迷不異酒醉也。反之,心平即肯捨,捨則不取,不取則無爭,一切惡業不起,即無戒可說矣。直非曲直之直,乃坦白無染義也。倘離分別,即無污染,此名禪定,二而一也,恩義讓忍,全是做人道理,在家修持之不二法,就在日用來行處饒益,不是施錢買來。天堂二字,如改作西方,則與前文呼應。菩提只在心覓句,應攻為菩提證於自性,內證功夫,竟要如鑽木取火一樣,則淤泥之惡世,正紅蓮發生之地。上言但心清淨者,言除此一法無二法也,又此無相頌,妙在平常,卻又難在平常。孝養父母,專卑和睦等等,全是修行根本,要日用處來行饒益,不從此等處入手,更無辦法。故求出世,必先盡世法,此法門,乃盡世法無上妙訣,亦即出世法之無上捷經也。況超然出世之大智慧,應何等圓融自在,今僅一東方西方,已紛擾不清,欲求出世,不亦難乎。又云:法不相待,此明告世人不可有待心。待心者,因循之別名也。要此生決定,做到毫無疑義。聽說二字,擬攻為決定,以合直下承當之旨。





注:本文中[]中的是《坛经》中原文。释:()中的是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中的原文。解:()中是大鑑禅师法宝坛经述旨原文。##中是参《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相待】【信受奉行】【法】要看可到这来 http://fxys.xilubbs.com/ 






----
《佛心医术》fxys.126.com以禅为本。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