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baggio(罗伯特·巴乔)
整理人: bennycyb(2002-10-26 14:24:55), 站内信件
|
接触哈日族的时间长了,先是以前我们班的“大白菜”,他对日本的卡通特着迷,崇拜桂正和,聊起Gundom头头是道:一方面透露着对日本文化的好奇和新鲜,一方面流露出对我国卡通的失望和悲怆,于是辗转在Japan cartoon里,沉浸在这种文化中。
而后因为其他原因接触到了GLAY乐队,发觉日本青年一代虽然没有咱中国北京的热血青年们有底蕴,大气;但是也能把节奏布鲁斯(r&b)淋漓的体现出来,所以觉得日本的音乐还有那么点意思。
“哈日”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现象,就和几年前流行京骂,现在流行网络文学一样。可能哈日的情形会更长点,一句话,在某些人眼里,日本的某些文化是比咱国内的有吸引力。得指出的是:“哈日族”们一般都是追求潮流,善于模仿,抵御教条,崇尚着一种全新生活方式的青年人。日本的文化恰恰给了他们这么一种幻想,不管是装束前卫得邪气的乐队,还是适合他们心理的日剧韩剧等不光能给他们一种视觉听觉的冲击,更能到达他们心脏最柔软的地方,他们所憧憬的都能在这里得到实现,这就象是青春期心理意淫的一种方式。就好像咱那个时候虽然很少对日本文化倾注多少吸引力,但是我们有《白雪公主》,有《海的女儿》一样。
不大喜欢把什么事情都和政治联系起来,那样太累。偏偏日本欠了中国很多很多,以至于很多国人的爱国热情高涨着,事实上我很多时候冲动起来也是一个激进的战士。我们周围的思想很奇怪。媒介一边在鼓吹音乐文化无国界,一边在大肆宣扬另一种文化侵略,对于那些主动接受文化侵略的家伙往往被冠以不好听的称谓,比如“狗腿子”,可能这就是“哈日族”这个名字的由来。舆论现在越来越不负责任,在这个眼球经济的氛围中一味的追求发行量,对任何争议的话题永远都采取一种模棱两可两头倒的态度,你们闹吧,你们吵吧,只要能把报纸的销量搞上去,你们都是爷。
社区里面因为这个事情也让两个版面(东瀛来风和历史长河)吵得不可开交,一场闹剧收场,总之喜欢哈日的您继续哈吧,没啥兴趣的干您自己的事情,少点对这些没啥结论的话题的关注,就少很多论战和烦恼,用一句北京收尾:关我屁事,爱谁谁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