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bijiang(小江)
整理人: ccu13650(2001-07-01 23:20:08), 站内信件
|
除三门主课外,我们还有三门考查课——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语言表达艺术,体育。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简称“大修”)的内容,无非是教导新生进入大学后该如何处理各种问题,如舍友间的相处,爱情与学习的关系等等。
教我们这门课的是位老学究。他曾经是古汉语文学教授,后来退休了,继续留在学校发挥余热。所以,他满口的“之乎者也”就不足为怪了。
第一堂大修课,讲的是“绪论”。我们的这位老学究跟我们侃了一节课“绪”字的来历!先涂了一黑板“绪”字从甲骨文到今天这种形状的演变过程,然后开始引经据典——谢庄《曲池赋》中“扰百绪于眼前”;《北史·李谧传》中“论端究绪”......大修教室的一张课桌上,不知被哪位前辈刻上了两行字:“大修先生者,引人入睡也。”实在经典!
语言表达艺术其实就是普通话课。40岁的女老师说一口东北味的普通话,声音很好听。据说她会讲30多种方言,语言天赋甚是了得。我最欣赏的,还是她的语言模仿能力。她经常模仿电视广告中的说词,比如“喂,小丽呀...”;“牙好胃口就好...”;“再看我就把你喝掉...”...惟妙惟肖,常令我们笑得喘不过气来。
她的主要任务当然是把班里天南地北的腔调统一成标准普通话,但是,其难度不亚于当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人家都说了20年家乡话,舌头早定型了。比如济宁来的同学,无论如何也发不出“是”的音(只能发“四”)。老师虽是语言天才,但在这些学生面前,也无计可施。
体育课男女分开上。且每个班所学内容都不同。学篮球排球足球的有之;学跳远长跑铅球的有之;学舞蹈武术散打的有之......我们班女生学艺术体操。
老师24岁,舞蹈科班出身,曾在南美进修过拉丁舞,平时的举手投足间都透着优雅的艺术气质。在大学教课并不是她的主业,她身兼青岛市4家大型女子健身俱乐部的教练。
看她演示动作是愉快的,但轮到我们做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什么“燕式平衡”,“肩肘倒立”...能完成就很不简单了,谁还有闲暇顾及是否优美。
更何况,很多同学从初中起就不上体育课了。许多地方的中学,为了追求升学率,取消了一切副课。文科生不学物理化学,理科生不学历史政治,至于那些生物地理之类的科目,只是在会考前突击一下,而体育音乐美术早被列入了黑名单。
我以前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像我们高中那样每星期雷打不动的上两节体育课的高中比濒危动物还罕见。
幸好以前坚持上体育课,我的身体素质在大学同学中绝对的出类拔萃。我迅速的领会了艺术体操的精髓,并在日后的体育课中频频作示范。这极大的调动了我的积极性。体育成了我四个月大学生活中唯一没跷过的课。
未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