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jilie(奇也)
整理人: dyldm(2001-11-17 10:25:23), 站内信件
|
三
从电台回来,心情舒畅不少,虽然当DJ的梦想鸡蛋再次破灭,鸡仔孵不出来了,不过这好比未婚先孕的少女,在孩子没有生下来之前就流产了,这总比生下来后不知道往哪里放好,尽管这样很不人道。
据说没有梦想的人是不健全的人,那么接下来的半年我就没有健全过。除了吃喝睡觉,上上学读读书,仿佛世上一切与我无关,当个出家和尚也可以了,只是我不舍得剃个光头,所以还没有看破红尘。当时是郁秀风劲吹,我两耳不闻窗外事,但想不到初二生日时,一个胖子送了我一本已失半壁江山的《花季·雨季》。估计那封面早已经到堆田区了,胖子用牛皮纸包裹一新,像耶稣基督的裹尸布,上面题了一个题目《柴贵·米贵》,赠小奇。他这样称呼我,我也认了,对比起他的体型,我真的是小巫见大巫。
《柴贵·米贵》我看了几页,就因为缺页太多无心恋战,丢在一边。后来看了一下电影《花季·雨季》和电视连续剧《花季·雨季》,简直就是无聊透顶,演得一点也不像中学生,特别是连续剧,高一学生就比大四兄台还老,剧情要么照搬,要么改得不伦不类,显然是吃饱了撑的东西。
之后我什么文章都无心看,原因是书太乏味了,图书馆尽是些早已腐朽的文章,一味的旁征博引,引多了就觉得乱征烂引,完全不见作者的性格,一本书看下来,全书500页,有400页是引文,好在被引的人早已百年之后,否则出版社要给双重稿费。台湾某大学教授,在一本书里头把李敖的文章大段大段搬上去,比搬家公司的工人还有劲头。无奈他不是知道李敖尚在人间,有一天被李敖发现,落得个苦苦哀求“别告我”。
不过图书馆也多了点好看的书,贾平凹、张爱玲和陈村的都不错,也许那时没有梦想,精神空虚,竟常常跑到中山图书馆大吃精神食粮,上了高中后下笔如有神,还有几篇散文不小心赚来几十元稿费。但还是因为没有梦想的不健全,写出来的文章常常被老师批作“没有中心”“主题不高扬”,一次考试我作文因为审错题而只得了10分,几乎全盘不及格。
想叫我写出那种叹气叹到几乎气也喘不过来,诸如《文化苦旅》那样的文章,想必我在100岁之前是写不出来的,当然有活过一百岁的机会,我会尝试一下。要我写出想《反对党八股》那样对马列理解如马里亚纳海沟一样深,主题比珠穆朗玛还高扬的,不注重文采只注重内容的文章,怕我没有一千岁,也写不出来。王蒙叫大家不要往文学这条羊肠小道挤,那时我也没有想过长大后要用笔杆子挑米,只不过想用感性的诗吸引一下异性而已。只可惜现代的女孩早已经不再喜欢刘罗锅一类有才无财无貌的人了,拜金主义早已在人间风行,人类正担心口啼疫从动物传染给人类,但人类早已将拜金主义传给了动物,上回我在看动物表演,一只鹦鹉就叼走了观众的几张钞票。观众好比嫖客,鹦鹉却成了三陪。
这个时代是信息时代,更是钱的时代,于是我有梦想有一天成为比尔盖茨。但一想,人一旦出名,钱不就滚滚而来了吗?新概念中冒出来的韩寒,就那本《三重门》已经发了,再来个《零下一度》,想必可以买一辆夏利2000了。我的梦想变得愈来愈俗,出名就万事大吉。但出名又谈何容易,多少新概念得奖的高手,因为没有大财团的炒作,出的书无人问津,广东的尹姗姗不也步韩寒后尘出了本《快乐18岁》(好像是这个名字)。至今在市面上我还没有见过。
出名是不实际的事,还是实际点吧!考个专业好点本科,希望就在明天。可是那份本科文凭要弄到手也不容易。那张文凭静静地躺在那堵破旧的高墙背后,这堵高墙就是高考。无数学生在攀登这高墙,我恨不得用炸弹把墙炸了,无奈我也攀在高墙上,不敢炸。我很累,但哲人说明天就是你的梦,我只有不断追求,追求一个越来越俗的梦想。
梦想就是这样无奈。
后记
想不到些梦想,差点写成了自传,只是写自传的人,往往为了写别人,而写自己梦想的人常常会写了自传。我就是人版。<img src=http://uh1.bj.163.com photo?name=djilie alt=http://uh1.bj.163.com photo?name=djilie>
---- 我笑,笑阎世铎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怒气,笑国家队的球员当他放屁,笑韩国队找个弱对手练球20多年。
我笑,笑奔驰旁边的奥迪,笑奥迪旁边的夏利,笑夏利旁边的单车,笑单车上的我。
我笑,笑那些笑得无内涵的人,笑那些妖艳与臭美并重的女人,笑那些见到臭美就瞪大眼直流口水的男人。
风海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