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nbuyi(蜀南布衣)
整理人: daiqisi(2001-06-25 14:42:51), 站内信件
|
从曹操的作战思想看其作战目标的选择
我们知道一个军事人物的军事行动,一般都是受到其战略思想的指导和制约的。其战略目标的选择,一定就是其军事思想在实践中运用的结果。曹操在三国那个群雄纷争的时期,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后击败强大的袁绍,统一北方 ,无疑是和他具有高深的军事思想和坚持正确作战原则的结果。
下面我就曹操赤壁以前的作战目标选择,用其作战思想来分析。
1,运用政治优势,达成战略目标
孔孟之道经两汉的尊奉,在士以上的阶层里已经深入人心,其正统的大一统思想非常浓厚,拥护朝廷还有很强大的力量,而掌握这种力量的又大多是以前朝廷的命官。其次,由于豪强林立,割据激烈,战争频繁,从布衣百姓的角度看,总是觉得前朝稳定的局面更好,于是,人们渴望安定的思想一般就通过拥护朝廷表现出来。因此,当有人打着朝廷的旗帜时,总是有着相当的号召力。再次,古人作战,很讲究所谓的师出有名,如果能政令均从己出,要对谁用兵就方便多了。
曹操正是看清了这一点。当毛阶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时,就正中了曹操的下怀,他及时抓住机会,把汉献帝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从而确立了政治上的优势。
这种优势具体运用到战争中的结果就是:赤壁之前很少有诸侯联合起来抗击曹操。这固然是由于曹操对个诸侯进行了很多分化,但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条政治策略,不能不说在分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史家王夫之所说:“兵之初起,群雄互角,而操挟天子而四面应之而皆碎”。后来的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也认为“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的一大优势之一,所以“诚不可与之争锋也。”
如当袁术称帝时,曹操就以惩罚不臣为名,发兵讨伐。为了孤立袁术,曹操就派孔融出使袁绍,并以汉献帝的名义封袁绍为大将军,领冀、青、幽、并四州;同时,封吕布为左将军,孙策为骑都尉、领会稽太守,并以朝廷的名义令他们联合吴郡陈禹,共击袁术。结果袁术一战而亡。
政治优势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2,先弱后强,先近后远,分化敌人,各个击破
这个战略指导原则,在赤壁以前曹操一直是坚持的。以下略举一例说明之。
当曹操迎汉献帝于许都后,天下演变成如下形势:
北面:
袁绍占据冀、青、并。公孙瓒占据幽。张扬占据河内。
东面:
吕布占据徐州。袁术占据淮南。刘备占据小沛。
南面:
刘表占据荆州。张绣占据南阳。孙策占据江东。
西面:
韩遂、马腾占据西凉。张鲁占据汉中。刘璋占据益州。
而曹操处于居于天下中枢,处境类似于战国时的魏国,属于四战之国,从地缘上来说是“衢通之地”,孙子云:“諸侯之地三属, 先至而得天下之眾者, 為衢地”。特别容易陷入两面作战或者几面作战的被动局面。战国时的魏国就是典型,当时魏惠王自持强大,四处作战,树敌甚多,以至国势日衰,终为秦国所灭。因此,如果曹操战略得当,就可以避免两面作战,把四面之敌各个击破。可是如果战略失当,则可能四面受敌,形成前后牵制、疲于奔命的态势。
而避免两面作战就要是集中一点,速战速决,要速战速决就要选准作战目标,要选准作战目标就要坚持“先强后弱,先近后远,分散敌人,各个击破”原则。否则战争一旦旷日持久,则四面之敌将至,曹操自报尚且不能,更别说争雄天下了。
现将曹操对作战目标的分析还原如下:
1,袁绍,更兼家族“四世三公”,帐下谋士众多、猛将如云,拥有数十万,大军。以当时曹操的实力,还无法正面与之抗衡。因而,对其附近的公孙瓒也就不,敢轻易用兵。
刘表,皇室宗亲,社会稳定,人民拥护,跨地数千里,带兵十余万、战将甚多,学士归者盖有千数,虽然安于守成,无天下之志,但是一时也难以击破。
孙策,更在荆州后面,取荆州,便谈不,上江东。
韩遂、马腾、张鲁、刘璋皆边远,也一时难以除掉。
剩下的张扬、吕布、袁术、张绣、刘备,均和曹操接壤,且势力单薄,皆可用兵。
张扬:孤居河内,兵力薄弱,难以对曹操形成威胁。虽在北方但与袁绍相距甚远,是日后曹操北上对袁绍用兵必须扫除的障碍,也是袁绍南下和曹操决战时要歼灭的对象。
吕布:勇而无谋,胸无大志,但是和刘备、袁术等暂时形成倚角,暂时不宜用兵。
袁术:典型的弱智,于建安二年在宛春称帝,引起天下共愤,眼见亡无日矣。
张绣:和刘表结盟,最近又从弘农进军南阳,对许昌日益形成威胁。
刘备:将寡城小兵少,且无将略。虽素有弘志,但还难成气候,如果其它几路诸侯被击破,势必难以独存。
最后曹操将用兵的次序定为先张绣、袁术,然后再吕布、刘备、张扬。这是因为:
张绣
南阳离许昌最近,地处曹操软肋之下,威胁最为直接,此处不除,在任何一点用兵皆感如芒在背。
袁术
自称为帝,天下共怒,非常孤立,如打着“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旗号进行讨伐,将会得到各路诸侯
积极响应,群起而攻之,当应手而溃。
吕布、刘备
上面两个战略目标达成后,集中兵力击破或瓦解之中的任何一支,拆除两者的倚角之势,然后各个
破。
张扬
最后一举歼灭这棵独苗,寻找战机,再北上和袁绍决战。
果然,经过三年,曹操就将上面几个对手全部击破,跨有杨、徐、兖、豫四州,一跃而成为可以和袁绍一争天下的局面。
以上可见,曹操身处四战之地,始终坚持正确的用兵原则,慎重考虑,确立正确的战略目标,将四面之敌各个击破,奠定了他和袁绍一争天下的实力。
如果他能在赤壁之战时,坚持上面的用兵原则。那么,所谓三国鼎立,也就只能是刘备、孙权心中永远难愈的伤口吧。
----
蜀南有布衣,挟剑四海游。醉里漫纵马,一笑傲王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