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bzj(一知半解)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1 00:01:45), 站内信件
|
初悟《六祖坛经》(26)
☆☆☆个人意见☆☆☆
[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
至佛地位。]
净心念:[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
至佛地位。]
[善知识,后代得吾法者,将此顿教法门,于同见同行,发愿受持,如事佛故,
终身而不退者,定入圣位。然须传授,从上以来,默传分付,不得匿其正法。若
不同见同行,在别法中,不得传付。损彼前人,究竟无益。恐愚人不解,谤此法
门,百劫千生,断佛种性。]
这里六祖在嘱咐我们,后代得闻这顿教的法门者,将这法门,与同样见解,信念一样的,同是悟般若法,修般若行的人中,发愿受持这顿教法门,并发心事佛,终身都精进不退者,一定会入得圣位,成佛成祖。
所以要修此法门者:
一是要在同修中修行,这样法才可以广大传布。
二是要发愿受恃,终身事佛。
三是要终身不退,精进勇猛。
要传授这顿教法门,就要象这法门从上传来的一样,默默的传授,勤勤分付,在时时刻刻中不断地广播这一法门。不要匿而不传,使正法得不到传播。
就算你还没得悟,也应在同道中时时传播,令种子广播。
要是在不同见地,修不同法门的人中,在不是顿教法门中(别法:#为‘普法’之对称。指有特定对象或内容之教法#),不能去教授,传此顿教法门。
就象你要上净土宗去说要传禅宗法门,这要就是不行的。
这样就会,损害别人的法门,损害别人先人所传之法门。这样做是没有什么益处的。
怕愚人,即不悟顿法者,不可以解悟顿法,因为你去传此顿法,而心生怀疑,不解大智慧到彼岸的顿教法门,就会说这法门是不可以得解脱的。
就会诽谤这顿教法门,如小根器者,被大水所冲,就会连根也拨去,在百劫中不得见性。
使本来可以成佛的种性都断去。这样就会有很大的业了。
所以六祖嘱咐要传此顿教法门:
一是要象从上传下一样,使正法得传播。
二是要在别法中不得传付。
这里提一点的是,[断佛种性]
不要一误为,佛性可断,这说的断佛种性,是指原来可以成佛的种种因缘,这些因缘有一生下来就有的,如一些所谓大根器者,很是喜欢亲近佛法。
有一些是后天培养的。可以说是“拜得佛多自有佛庇荫”。
所断的就是这些成佛的种性。可以令人百劫不得闻佛法。百劫不悟般若法。
所以在别法中传顿教法门是很不好的。不要认为这是传法,是好事。
(待续……)
释:
六祖大師為何成祖師呢?就因他不輕未學。他在五祖大師處時,一般人都看不起他是個鄉下人,且又不識字。六祖處處受人輕慢,所以他知道受人輕慢的痛苦。故他對於善知識或非善知識者,統稱為善知識。
他說:以後得到我這法的人,若能將這頓教法門,與同樣見地、同一追求真理大道的同行人,互相發願來受持這種法,就像供養十方佛那樣誠心,能終身而不退轉,那一定會成聖果的。傳這個法,須像釋迦牟尼佛傳迦葉祖師,後傳阿難,乃至天竺廿八祖菩提達摩(中國初祖)、二袓、三祖乃至到六祖。必要像這樣代代默默相傅分付這個心印法門,不可以將正法藏起來不傳,反傳些邪法。
假設對見解不同、修行不同者,或者是外道,就不可傳此心印法。因為這會損及先列祖師,且將來也沒有好處,因為怕愚人不明白這微妙無上的真道而誹謗這頓教法門,則百千萬劫斷佛種性。
解:
(二十八)將此頓教怯門,於同見同行,發願受持者如事佛也。以世人與佛,本來相同,以佛性同,則一切同也,但有不同者,則自限之而自障之也。非同見同行,則人我對立,決不諒解,以我之故,引彼之惱,疑謗於法,不獨我之罪過,並般若妙用亦昧之矣。言不得傳付者,中人以下,不可與語上也,非其人而傳之,兩無益也。般若以觀機為第一,自己無力,勿急於慈悲,慈悲而無方便,即作孽矣,其慎之哉。又同見同行者,實有魚水相得之樂,雖欲中途生疑起謗,何可得也。又同見者,同此深入一乘,信而不疑也,同行者,決定埋頭實修,同得事證也,否則不能一致。此進彼退而多疑謗,故曰無益。
注:本文中[]中的是《坛经》中原文。释:()中的是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中的原文。解:()中是大鑑禅师法宝坛经述旨原文。##中是参《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别法】【佛种】【种性】可到这来 http://fxys.xilubbs.com/
---- 《佛心医术》fxys.126.com以禅为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