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psyche-nisb(Psyche)
整理人: psyche-nisb(2001-06-24 14:05:57), 站内信件
|
智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精神活动的功能。是对以往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运用,用以解决新问题、形成新概念的能力。智能活动与感知、记忆、注意、思维有密切关系,记忆和注意是智能活动进行的前提,但记忆本身不属于智能。智能活动与思维密切联系,但属于不同的概念。智能可表现为理解力、计算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等。智能水平一般与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职位有关。
智能障碍可分为精神发育迟滞及痴呆两大类型:
1. 精神发育迟滞:是指先天或围生期或在生长发育成熟以前(18岁以前),大脑的发育出于各种致病因素,如遗传、感染、中毒、头部外伤、内分泌异常或缺氧等因素,使大脑发育不良或受阻碍,智能发育停留在一定的阶段。随着年龄增长其智能明显低于正常的同龄儿童。
2. 痴呆:是一种综合征,涉及各种高级皮质功能损害,包括记忆、智能和人格的受损。其发生具有器质性病变基础。临床表现:病人意识清楚,但思维活动变得不完善,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力、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能力减弱或下降,后天获得的知识、能力丧失,不能从事学习工作,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精神活动方面,由于痴呆的影响而出现轻重不等的失调,逐渐丧失高级的社会性的情感,原始的情感和本能意向占优势。一般来说,病变多为进行性的,常不易恢复或不能完全恢复。但如治疗适当,也可阻止继续发展,病情有可能得到改善。
痴呆可分为全面性痴呆及部分性痴呆:
(1) 全面性痴呆:痴呆涉及智能活动的各个方面,影响病人全部精神活动,常出现人格的改变。病人对病无自知力。也可出现定向力障碍。
(2) 部分性痴呆:病人只产生记忆力减退,理解理解力减弱,分析综合困难等,但其人格仍保持良好,有一定的自知力,定向力完整。但当疾病发展严重时, 临床上也很难区分是全面抑或部分性痴呆。
(3) 假性痴呆:是在强烈的精神创伤后产生,在大脑的组织结构方面无任何器质性的损害的一种功能性疾病。预后较好,常见于癔症及反应性精神障碍。有以下两类:
1) 心因性假性痴呆:病人对一些简单问题给予近似的错误回答。如一位20岁的病人,当问她一只手有几个手指时,答“4个”,问及年龄时答“49岁”,对简单的计算如2+3=1近似回答。说明病人已理解问题的意义,但回答内容十分错误,给以近似回答。行为方面也可出现错误,如将钥匙倒过来开门,筷子倒过来吃饭,但对某些复杂问题反能正确回答解决,如能下象棋、打牌,一般生活问题都能解决。
2) 童样痴呆:病人表现为与一般儿童类似的稚气的样子,学着幼童讲话的声调,自称自己才3岁,逢人就称阿姨、叔叔。
3) 严重抑郁情况下,也可表现出痴呆早期的症状,如记忆减退、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心理测查时,提示智能减退,亦称假性痴呆。抑郁消失后智能完全恢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