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bijiang(小江)
整理人: navi(2001-07-01 06:30:24), 站内信件
|
宿舍的条件竟出乎意料的好。当然,是与国内其他大学相比。
三个人一个房间,每人都有自己的写字台,好多个抽屉,很大的衣橱,放鞋的格子,放书的架子...没有采取上下铺的形式,每张床都是独立的。房间自带一个卫生间,不过没有沐浴设备。但我相当满足了。
最令我兴奋的,是房间的窗子面向大海,伫立窗前,嗅到那潮乎乎、带腥味、深黛色的海风,连鼻翼都想翱翔,想必是可以像在家里那样,伴着潮声入眠了...
下面,该我的两位舍友出场了——
桂莲,山东禹城人,脸色蜡黄,毫无姿色,文科生(经济类专业文理兼收),和我同在金融班。最重要的一点,她是特困生,而且是特困生里特别困难的。
她从小没有母亲(据说是跑掉了),父亲是民办教师,月工资200元,而且经常遭遇“打白条”。200元,在青岛是什么概念?可以开10分钟的卡丁车;可以去依浪水世界游4次泳;可以在基塔迷打一下午台球;可以到香格里拉喝一次自助下午茶......我对她说这些时,她仿佛在听天书。算了,她会明白的。
特困生总是学习特别好。她的高考成绩相当高,所以地区政府给她出了学费。父老乡亲给她凑了旅费和一学期的生活费:600元。火车往返大概要花掉100元,她四个月只有500元!她很平静的说她能吃苦,可是当她发现她一天至少要吃3.5元的东西时(我每顿饭花5元左右),她脸色煞白。从那以后,我从家里拿到学校的食物,都放进了她的橱里。
她的自尊心有些畸形。她接受别人的物质援助时,从不客气,但是,谁要是说点同情她的话,她就会歇斯底里的大喊大叫,似乎要以此证明她很有骨气。对此,同学们一致采取敬而远之的策略。
娜娜,山东平度人,略微矮胖,相貌平平,文科生,与我们同在经济管理系,但不同班,她学工商管理专业。不过,大一的课都是公共必修课,我们两个班合上。
此人有两大特点:勤劳和罗嗦。
她有严重洁癖。每天都把宿舍打扫的一尘不染。她每天都刷厕所,刷洗手盆,蹲在地上仔细的擦拭地砖。她甚至不能容忍窗台上的一根头发。她与《挪威的森林》中的那位“敢死队”非常相似,我当然乐得其所,甚至有时沾沾自喜。但是,她洗漱的时间之长令人差异,我在她往脸上涂洗面奶的间隙里,就可以完成全套的洗漱过程。
她的罗嗦可以与唐僧媲美。于是,我伴着潮声入眠的梦想破灭了,取而代之的是她不紧不慢的陈述。她给我讲了从她记事起发生的全部鸡毛蒜皮的事情,她讲了她的三姑六婆的错综的亲缘关系,她的愿望,大概就是把她脑子里的全部东西原封不动的灌进我的耳朵。
我与她们共同生活了4个月。我庆幸不是4年。
未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