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inaier()
整理人: 1101234(2001-06-21 08:04:32), 站内信件
|
什么是环保呢?我心中没有准确的定义但是每个人都能感觉到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好的环境就象美丽的图画会永远留在记忆里,她象春风吹过水面,燕子掠过田野,月亮从湖边升起,细雨飘落窗前,一切宁静而自然,生于自然长于自然这是美丽的。北京的环境和过去比较起来有进步的地方,但也有退步的地方。差的地方首先是空气,这是最明显的地方,我记得小时候,出去春游,我们可以从佛香阁的山顶看到故宫、北海或更远;我家住在长椿街的时候,一天早上迎着初升的太阳我向东看到一座城楼问爸爸那里是什么,“那不就是前门楼子吗,带你去过啊!”爸爸回答我。在当时的的印象里只要没有东西挡着,就能看到所有的建筑物,但是现在不行了,空气里有好多看不到的东西在挡住我的视线。大家都可以仔细的回忆一下,儿时看到星星是很容易的,我夏天就常常躺在院子里,直直的盯着天上的那些星,一颗一颗的看,看她们发出的光有什么不同,看她们谁离我近,走路的时候也常常看着她们,她们是那样的吸引我,帮我打发闲暇的时光,那样的皎洁和神秘,和月亮一起把夜空装扮 成最美丽的图画,令我常常想融入其中。现在,抬头看看现在的天——灰,永远不变的灰色,不知他们为什么要挡住那些美丽的星,只留下孤独的月。
其次动物也应该算是衡量环境的一个指标吧,小时侯每年大概就是从现在的这个季节开始可以陆续看到燕子、蝙蝠、蜻蜓、萤火虫。。。,小男孩们都爱去抓蜻蜓,我见到有一个男孩手里夹着不下十只的蜻蜓,有的抓到家里吃蚊子,实际到了家里这些家伙都不飞了只是趴在纱窗上想逃走,可是第二天放他们的时候却再也飞不起来了(只有一种叫“夜子”的黑色蜻蜓还可以飞)。学校里老师就教育大家不要抓蜻蜓那是益虫等等的,现在的老师经过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终于不用再去教育大家别抓蜻蜓了,因为现在已经看不到什么蜻蜓成群结队在飞的景象了。还有“知了”我想大家也都玩过吧,我们还把它带到过课堂上呢,当然遭到了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佩服的眼光,问问现在的小孩子谁抓到过。就算其它更低级的如金龟子、千牛、萤火虫、毛毛虫、青虫、臭大姐都见的少之又少了,他们这些伴随我一起成长的动物们现在跑到哪里去了呢?当然保护环境和保护生态是两个问题,但归根结底是一个问题。有了好的环境才能有好的生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莺歌燕舞,草长蛙鸣”这样才是完美协调的。那些纯真、动人的景象能够重新回到我们的身边时我会对她们轻轻的微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