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houyuan1020(无为)
整理人: suyingsy(2001-06-20 10:25:35), 站内信件
|
社区中最多的话题除却爱情,莫过于孤独了。连阳光下的橘子树和雨点儿也在品味孤独。于是便引发了我对孤独本身的思考。
也许有社友会认为,孤独感历来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突出现象,其实不然,孤独感在传统社会中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传统中国社会的乡土特征以及宗法人伦关系,造就了由亲朋故旧构成的人际交流的社会支持网络。在这种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人际法则下,要想孤独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然而现代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社会支持系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不再囿于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的乡情束缚,想方设法要离乡背井,去感受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商品经济的大潮又冲走了固有的亲朋旧友的亲情依赖,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利益纽带;年轻一族更在个性化口号下,对传统的乡情、亲情作出无情的反叛。因此,随着乡情、亲情维系的社会人际支持网络的支离破碎,孤独感在当今社会己成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普遍现象。在还不成熟的新的社会人际关系准则面前,虽然个性解放、人格转型、闯荡世界听起来美妙动人,但要实践起来并非是件轻松的事,孤军奋战的结果,是孤独感的不可避免。
勿容讳言,人们向往个性解放,崇尚人格独立,但仍旧没有人会喜欢孤独。只是现实又让有些人却不得不面对孤独。在《上帝知道》一书中的所罗门王也罢,马尔克斯作品中的旅长也罢,生活中的卡夫卡也好,酒精里的菲茨杰拉德也好,都属不得不面对孤独的那一类人。他们企图摆脱孤独,却又没有更好的办法,所罗门的疯狂做爱和卡夫卡的逃离都没有用处,族长的躲藏和菲茨杰拉德的麻醉同样不成。或许可以这样去解释,人类自身就是孤独的。从个体生命的有限性出发,许多人总是忘掉人类同生共灭的不可抗拒性,信奉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为人处事原则。认为用不着替这个星球和人类操心。理由是世界太大了人太多了,照顾好自己就已经相当吃力。
毫不夸大,在人际社会体系转型过程中,孤独感恰恰是诞生更和谐、更健康的人际交流体系前,所必然出现的阵痛。事实上,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我们完全可以在一种新的基础上,构筑起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将个性独立与同生共灭很好地协调起来,从而缓解产生孤独的社会基础。在尊重和确立人格独立的氛围中,每个人的心情好了,彼此间就会产生些许爱护和支持,孤独就变成了多余。当然,创造这种氛围乃至构筑新的支持网络,最终消除孤独这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