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fzhxd2001(子非鱼)
整理人: sayrainly(2001-06-19 17:22:49), 站内信件
|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春秋责备贤者”,在以说惯了假话、官话、套话、昏话和俗话的中国传媒中,《南方周末》也许称的上是贤者之一,因此,也就难免树大招风,招来这样那样的非议。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南方周末》也并非十全十美,但是,因为有赤就否认金的价值,甚至压根不承认有“金”这种稀有金属的存在,否认它在市场交换中的特殊地位,就不免有失公道。
“《南方周末》之倒掉”一文猛一看还是颇有些独立见解的,分析问题的角度也很出奇,理论也比较深奥,但是,深入思考,就会发现其文有许多哗众取宠,逻辑混乱之处。该文中心意思是说《南方周末》弘扬理性,关注民生的办报方针无非是想以廉价的同情心和矫情的社会责任感来煽情,换取公众的眼泪和注意力,实现其扩大市场影响力和发行量的目的,究其本质,是一种貌似崇高的商业化操作,离所谓真正的舆论监督距离还远,理应倒掉。按照次文之逻辑,一个打扮漂亮的女子招来许多回头率,你也可以说是她天性轻浮,打扮原本就是要招蜂引蝶的,美丽本身就是一种过错。这真是一种因果颠倒的思维方式。《南方周末》以其独树一帜的内容与风格赢得许多良知未泯的知识阶层和广受漠视的草根阶层的喜爱,自然自费购买的发行量大,公信力高,广告传播价值好,有一个好的市场回报,这是一个前因后果的关系,如果非要反着想,就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味道了。就像你买票看了一场高水平的演出,你总不能因为你花了钱买票就说演出不好,甚至说演出根本就不应该办,如果你再说演出原本的社会意义就在于普及艺术,提高素养,理当免费,那别人就会把你当做天外来客了。
如果不是出于特殊的政治目的用资金苦撑着,任何一种报纸要想持续的办下去,都要将其视作商品,用公众影响力来实现其市场价值,这是不可割裂的关系,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你到医院去看病,你总不会说医生就是为了赚钱,所谓职业道德,救死扶伤都是假惺腥吧!作为媒体,除了其商品属性之外又有其社会公器属性,承担起道德范畴的社会责任,这也是媒体品格,水准高下的分水岭。优秀的媒体,关注民生,启迪民智,以其公众影响力来促进社会改良和进步,不屈不挠。下等的媒体,或依附权势,摇尾乞怜。或哗众取宠,自恋自大。更有甚者,遮蔽真理,混淆视听,以貌似有理的观点使分辨力差的人难辩是非。
通常,人们普遍都有“爱之愈深,责之愈岢”的心理。但是,当我们对一件事情发表正式的看法,我们就必须珍惜我们的发言权了,如果我们只会做吹毛求疵的看客,吝啬我们那一点点低成本的掌声,岂不让披荆斩棘的战士心寒。
---- 用常识说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