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各行各业>>记者之家>>对报业的评价>>重组后看成都新闻业-----献给即将出版的《成都日报》

主题:重组后看成都新闻业-----献给即将出版的《成都日报》
发信人: paotongshu(无本无根)
整理人: sayrainly(2001-06-18 12:28:19), 站内信件
    

      作为国内新闻竞争最激烈的四大城市之一的成都,在政府行为下完成
 了新的业界结构性调整后,将出现怎样的新构局?在可预见的将来,成都
  新闻业的掌舵人是谁?

    
    成都新闻界在全国素以竞争激烈闻名,但是由于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低下,加之市场蛋糕有限,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突出,几近烂市,导致
 成都媒体总体表现差强人意,其水平难以与北京广州等地相提并论,当然
 这与当地政府的指导思路和盆地市民文化是紧密联系的。当地政府为改变
 现状,整肃市场,将无序的市场竞争以政府行为强行纳入有序竞争,在秘
  密酝酿反复协调后,重拳迭出,枪毙了两家报纸。
  


    只不过赢利的商务早报被拉出去砍了,而连年亏损的天府早报却幸
 存下来,让人再一次感受到计划经济模式遗毒下政府行为的强悍和在新闻
  业混饭的艰辛。



   经整合后,可以预见,今后成都的主流强势报纸为成都日报、成都
 商报以及华西都市报。至于天府早报和四川青年报,它们幼稚得实在让
 人难以狠得下心去评论,因为有些话如果从我口里说出来,将是非常残
 忍的。至于成都晚报,没了市委机关报的血统,想要在市场份额几乎被
 分割完毕的成都捞广告费,那比大中午在天府广场脱了裤子小便还艰难
  得多。


    
   有人认为成都日报要从今天的第一大报成都商报手中抢大米,将会遭
 遇不小难度。这种看法其实是行外话。现在的成都市宣传部部长侯雄飞是
 成都商报第一任老总,那么作为侯的接班人,成都商报第二任老总——
 ——也就是鼎鼎大名的何华章,出任成都日报首任老总后,更上层楼,再
  接一次侯的班也是顺理成章的。

    


   何华章其人,个人能力是毋庸质疑的,业内对他在资本市场的活跃表
 现早就有口皆碑。从先知般的运作商报采访人代会、党代会到博瑞传播收
 购四川电器,从汽车展捞金到“全球追踪24时区第一缕阳光”的新闻策划,
 何表现出了超人一等的全面的思维力和行为力。我对他的评价是:能干!
 既然他做了日报老总,日报和商报之间的战略结盟是理所当然的。另一面,
 从某些人的仕途出发,商报为日报作出些许牺牲也心甘情愿,比如响应政
  府号召,忍痛接手红星路上某座气势宏伟的烂尾楼。


   许多市民在翻阅今年的商报时表示,商报不如以前好看了。其实经过
 年初的许多打击,成都商报已经对他们的办报思路重新进行了全面架构。
 一言以蔽之,“跟着党走,服务市民”。这一来,已经在市场上自然而然
 的给日报留下了发展空间,从条块经济学来看,日报的诞生已经有了经济
 学的理由和解释。其实,成都日报的最大比较优势在于,它可以向广州日
  报一样没有版面限制。而对于商报和华西都市报,这是先天残疾。


   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撑、有了市场空间、有了何华章,《成都日报》
 成为成都第一大报是指日可待的。唯一的麻烦是来自各个媒体的组建人
 员带来的门户情结、既有人际关系等等原来的和新生的江湖恩怨。由于
 组建时已经基本确定了中层骨干(以原晚报为主),所以成都日报要赶
 超广州日报的提法,只能是一个三岁小姑娘吹出的五光十色的肥皂泡。


     就成都的市场容量而言,容纳两家综合性日报是可以的。就是
  日报和商报分割100余万的市场,华西进一步萎缩,其余的渣渣报纸
  要么阳痿要么绝经。


    成都媒体走南方周末的路,无疑是胳肢窝放屁----没门儿的事。
  但是如果有人别出心裁,走经济专业报的道路,在成都有没有可行性?
  或者说,赢利的几率有多大?成都不是北京上海广州,专业经济报刊
  必然需要一个长久的市场培育过程。除非走异地发行的路子,但是盆
  地里有如此胆识和能力的人才,稀缺!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