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bl1905()
整理人: 2sinxcosx(2001-07-13 17:14:59), 站内信件
|
我相信永动机是可以制成的
> 我提出了永动机的理论和方法,现在的人们都是认为永动机是伪科学,我自然会大家的批判,我愿意接受这样的批判,不过我的理论在网上发表后,大家往往是既不欢迎,也不反对.这不好,一位大学生说:你的文章太长,读不懂,而且目前和自己的专业无关,你应该往国外发表。这是典型的惰性,拱手将技术发展的优先权让给外国。不过,还是有不少的大学生表示赞同.
静电平衡是热力学第二定理不能解释的:1电荷分布在有限的表面,而且决定于几何外形,而不是力学的因子(大气分布:P=A*exp(-mgh/kT) mgh就是力学势 ) 2,电荷的分布基本不受温度的影响。面对这样的事实,原有理论倒是简单,一加热力学分析,显得粗陋。我们只有建立新的理论才有前途,实际上带电的导体都是永动机.
> >
>
> 读者如果阅读了我的文章,(如果没有阅读,可以通过超级大搜索-作者-ZBL1905阅读)可以发现带电的导体存在传导和扩散,这种输送不会停止。可以算得上永动机,永动机是自然之物。下面的理论设想让大家明显的看到;
>-----------------------------------
!...-1000........................!
!....----------...................!
1...!.............................!
!...!.............................!
!...------------..................!
!.........................d.------!-------------
!.............................-100!
!----------------------------------
> 设想容器中有一带电金属小桶,外表涂有绝缘材料,不会漏电,电势为-1000伏,在容器的另一侧有-100伏的尖端电极d。我们下面把物理过程分为三部分:
1 电极d发射一个电子
2 电子在容器内做布郎运动,从以知的热力学知识可知,电子可以运动到任何一个位置。
3 电子进入小桶的内部,他回返回吗?不会,因为静电感应,电子分布于小桶的外表。体系的电能增加,热能减少,因为布郎运动的方向与电场力方向相反。布郎运动是分子热能的宏观表现。
4、第2、3、4。。。个电子。
热能被自发的转化为电能,可以为人类利用,现在能源和环境问题那么突出,我的永动机到是一个出路.你能去参与这方面的研究,前途无限,你去研究计算机,可是核心技术全在美国,你只能做一点局部工作.
如有意见可以 [email protected] 发表意见要谈得具体一点。
我收到一封回复:她说> 你发射的电子从何而来?从D极来,但是D极发射电子以后,它本身的电势也会升高,即大于-100伏,那么整个电容器的电势能不就降低了吗,最终会耗尽电容器的电势能。
我的回答如下:
这个问题很简单:D电极接地,中间用一个100伏的连接,(正负极的接法我不必多叙)从地球上可以提取无穷的电子,
其实你不会算帐,D极发射一个电子她的电能消耗100电子伏特,当她被小桶吸收,小桶的电能增加1000电子伏特,中间有900电子伏特的增量。
再看看你们的热力学第二定理,她的理论基础已经动摇
> 1 理论逻辑部分
1。1两杯水里的热力学
热力学第二定理有许多表述,根据我的学习体会,描述为;孤立体系的热运动总是向着熵增的方向发展,并达到熵极大,(稳定的平衡态)
热力学第二定理包含有两个内容:1,时间之箭的方向 2,时间之箭的目标
> > > 热力学第二定理对研究对象有个限制:孤立体系。下面的一个孤立体系,但是,热力学第二定理在运用上却存在问题:桌面上有两杯水A B,水里悬浮有大量的电荷,外界对它们没有 作用,以把它们整体看作孤立体系,由热力学第二定理得,体系应该有一个稳定的平衡态。
> > 我们从部分看:比如A,它受到B的电作用,不能视为孤立体系,它有没有稳定态,就很成问题 。同样B也是如此。同一研究对象,可能存在不同研究结果,只能说明理论对于这样的研究对象存在先天不足。
> > > 这一体系有没有稳定态,得有物理方程确定,物理方程应该包含热和电
> > > 1 泊松方程
> > > 2 波尔兹曼方程 p=A*exp(qu/kT)
> > >求解方程是困难的,它是非线型的,从直觉上讲,有解的可能性小。
> >
> >
> > 1。2普朗克熵理论的研究
> > 下面是熵和热力学几率的关系的推导:普郎克发现孤立体系的熵和热力学几率存在单调的变化,猜测熵和热力学几率存在如下关系:
> > S=f(W)
> > 设体系有独立的两部分,
> > S---------体系总熵 S1-------1部分的熵
> > S2-------2部分的熵 W-------总几率
> > W1-----1部分的几率 W2-----2部分的几率
> > 设S=S1+S2=f(W)
> > S1=f(W1)
> > S2=f(W2)
> > W=W1*W2---------(1)
> > 通过微积分运算,得到
> > S=k*In(W)----------(2)(参阅王竹溪《统计物理学导论》第2版)
> >
> > 如果体系由无限独立部分组成,则S=S1+S2+S3+。。。。Sn+。。 Si是局域熵热力学第
> > 二定理表示为:S1=S1max S2=S2max。。。。。(3)
> > 以上推倒体现了热力学明显的局域性,也暴露了这种性质的力学本质:要求每个局域的 独立性,如果不独立,则
> > W=W1*W2---------(1)
> > 不成立,则普朗克的推导就有漏洞,
> >
> > 实际上,世界上存在破坏这种局域独立性的现象,比如桌面上有两杯水,(可以看作总体系> > 的两个部分,部分的划分是任意的)水里悬浮有大量电荷,两杯水之间存在远程相互作用,独立性就没有意义,普朗克的熵理论不能适用于这样的研究对象。
普朗克的熵理论的背景是热力学第二定理,普朗克提出
> > S=f(w)
> > 原因为:孤立体系的热运动总是朝着熵增的方向发展,而热力学几率也是在增加,现在的体系不适用于普朗克的理论,则也会不适用于热力学第二定理,我们知道,热力学第二定理要求平衡态的出现,平衡态的表示为
> > S1=S1max S2=S2max
> > 这个体系中的局域独立性已经破坏,S1,S2没有意义。 |
|